「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想必李清照当年居住此地时,

亦在领略金谷飘香,蛰鸣唧唧,

目断归雁,西风凋碧树的秋趣,

还是在感叹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宋代。

烟雨迷蒙清照园

美文

作者 /杜增才

初秋的一天,伴着蒙蒙细雨,我们乘坐大巴,行驶在通往清照园的路上,一路上文友们欢歌笑语,大家尽情歌唱、朗读、演讲、吟诵李清照的诗词……抒发情感。在浓郁热烈的气氛中,大家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车窗外,温柔的雨丝不时敲打着心弦,大家的才思在这蒙蒙细雨中得到升华。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位于章丘区明水镇百脉泉公园西北隅的清照园,为纪念出生在明水的“一代词宗”李清照而兴建。百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曾巩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百脉泉公园以清照文化为内涵,以湖泉景观为载体,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为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清照园,即李清照故居,李清照16岁前一直住在这里。园区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该园由全国著名园林设计专家周培正设计,是一座集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于一体的园中之园,包括吟风榭、文书斋、漱玉堂、海棠轩、燕寝凝香、碑廊、易安楼等15组建筑。清照园是一处“园在水中、水在园中、景在词中、词在景中”的特色山水人文园林景观,由风、花、雪、月四大主题景区组成,有藕花渡、秋千蹴、凝眸思、庭院深、故乡月、“秀眉清照”假山及感月亭、文轩斋、金石苑、黄花馆、易安楼等景点20余处。

“清照园”吸收了苏州园林之精华,又处处呈现出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自1997年5月落成对外开放以来,被众多游人称为镶嵌在中国北方的一颗仿宋江南民居建筑的璀璨明珠。园中匾额、楹联、碑碣、雕塑、图画等大量精湛高超的书法、艺术作品,均出自国内著名书法家和美术大师之手,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整个园区容纳了建筑规模最大、自然景观最美、文化品位最高、馆藏资料最全等5个之最,代表着李清照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走进古色古香的清照园大门,我们踏着鹅卵石铺筑的小路,在领队的带领下,尽情欣赏路两边的景色,绿树婆娑,柳青竹翠,草芳茵绿,亭台楼阁,假山奇石......构成了独特的景观。约行几百米,眼前展现一座突兀的小山头,登上小山头,清照园轮廓依稀可见,园内建筑高雅,楼轩巍巍。楼台亭榭,曲径游廊,依泉架构,环水而建。远望湖水浩渺,近观溪水淙淙。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穿越题写着“圣地燦文光凭仰其一代词宗千秋才纛,天工开画本更醉此八方骚客四海贤朋。”的文化长廊,再往前走,便是以李清照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为主题,设计的一组仿宋园林,建有李清照展馆、金石苑、尚竹轩等景点。小院古宅幽深,曲径回廊,水脉相通,意蕴深远,院内遍植梅兰竹菊等,衬托了李清照的人文气质,彰显出深邃的文化韵味。李清照展馆为两层仿宋建筑格局,面积460平方米,大殿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馆内陈列精美,词风雅韵。通过雕塑、壁画、古建沙盘等艺术形式,展示了一代词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卓然一家的诗词成就。

在慈孝宫前,我们被一块题写“凝眸思”的巨石所吸引。这块巨石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隋建国教授设计制作的李清照木化石,巨石似船型,高6.9米,重约7吨,13米高,李清照塑像立于巨石上方,她手握诗书,凝眸深思,喻示构思诗文,寓意李清照诗词造诣登峰造极。雕塑面向西南,回望故居,表现出她思乡之情。“凝眸思”,是清照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觉得李清照在斜风细雨中,乘舟荡漾在碧波粼粼的湖中,一边欣赏“一城山色、十里荷香”的美景,一边吟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面对此景,她文思泉涌,一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脱口而出。

李清照的词无论从感情、形象的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上,都非常自然真实。在艺术风格上,她的词是公认的婉约词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最优秀的代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不仅和苏轼、辛弃疾称为宋代“三大词人”,而且还可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媲美。她作品颇丰,只因朝代久远,不少作品散佚。

水源丰盛的地方,往往人脉也旺盛,水源与人脉相通,水赋予了历代文学家更多的灵感和无限想象力。我想是当年百脉泉的水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百脉泉历代方志均有记载,道光《章丘县志》称:“百脉泉位于县城南25里,明水镇东,绣江源也。方圆半亩许,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如贯珠,历落可数,故名。”“百脉寒泉珍洙滚”为章丘八景之一。

百脉泉在龙泉寺内,入龙泉古刹大门,见梵王宫殿前呈品字形三口泉池,四周建有石栏杆,上方泉池北壁正中刻“百脉泉”三字,为民国时期书法家迟海鸣所书。两边有“空明通地脉,活泼见天机。”、“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等楹联,均为历代名家所题。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俯首泉池,碧水微波,鱼翔浅底。一串串珍珠般的气泡从池底泛起,此起彼伏。细雨淅淅沥沥洒向水面,荡起一层层水珠,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百脉泉因“百脉俱出”而得名,元好问、蒲松龄、王士祯、李开先、李慎修等都有吟唱,其中的《百脉泉》诗,为清代雍正年间章丘秀才焦诜曾所作:“方池半亩水盈盈,萍藻交横彻底清。万颗珠玑时沸涌,一天星斗自空明。”

位于龙泉古刹前的墨泉,为百脉泉公园里单孔流量最大的涌泉,奔腾的泉水不停地翻转。墨泉因泉水黝深,水色如墨而得名,它以磅礴的气势,从地下喷涌而出,大如车轮,形似花蕊,声若隐雷,色如水墨,飞珠溅玉,异常壮观。泉水出自地下,冬暖夏凉。且常流不竭,一泉成河。

李清照故居是清照园景区的主景点,泉水是此处的主要看点,园内1500平方米的水面由漱玉、龙潭、梅花三泉汇合而成。“梅花泉”由五个泉眼组成,因为状若梅花,故名。不同时节的涌泉,气势自不相同。“梅花泉”,为著名书法家侯德昌所书。“漱玉泉”系梅花泉侧畔的一孔小涌泉,四周建有圆形的青石护栏,池底铺鹅卵石。涌泉水色如玉,相传李清照当年经常坐于漱玉泉边,面对泉水,构思词句。她将其词集取名《漱玉集》,以玉质之温润明洁,比词体之温婉绮丽;以玉工之切磋琢磨,喻词家之斟酌推敲,得绝世佳句于世也。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在回廊曲径中漫步,左可观水流云断,右尽览梅花泉涌。长廊尽头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李清照纪念馆”横悬廊中。走进序厅,巨幅版面上详尽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转至溪亭,全国著名书法家的碑刻目不暇接,字体各异,龙飞凤舞,变化万千。走出碑廊回首仰望,一幅由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柄森题写的匾额“一代词宗”庄严凝重。“漱玉堂”是李清照纪念馆的主要展室,里面陈列者里李清照年谱和历代各种版本的李清照著作,以及研究李清照的专著和文章。十八幅代表李清照一生的写意画,由画家吴泽浩、孙墨龙、于文江、韦辛夷创作,人物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记忆。

迎面屏风的李清照行迹图将李清照一生中所到之处标示明了,回味无穷。李清照18岁那年,在汴京(今开封)与金石家、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挚。既经常投诗报词,又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故院中的西配房名为金石苑,内展赵明诚的《金石录》及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等金石资料。李清照夫妇“燕寝凝香”寝室中的一组“斗茶”雕塑,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地体现了夫妻俩婚姻生活的典雅美满。

清照园的主要建筑是“易安楼”,是一座二层外环廊式的建筑,一楼可供游客凭窗观泉,并布置有文房四宝,若游客有兴,可挥毫泼墨,直抒胸臆。二楼可登高远望,俯瞰清照故里全景。远眺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章丘有“小泉城”之称。泉水是公园的主题,也是明水的灵魂。公园里除了百脉泉、墨泉、金镜泉、 梅花泉、漱玉泉外,还有湖南端的“龙泉”,湖西南角的“龙湾泉”。公园里还有一条绣江河,源头为墨泉、百脉泉和万泉湖。绣江河芹藻浮动,水纹如绣,河中的水草四季长青,当天寒地冻、万物凋零的严冬到来时,水中的芹藻依然鲜嫩欲滴,引人入胜。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漫步公园,一路小桥流水,杨柳成荫。湖面上水波荡漾,湖光潋滟,水色如黛。湖被龙门桥和合璧桥隔开,分成了三大区,南湖小巧空溟,北湖波平浪细,西湖水深流急。湖边建有“汇泉阁”,登阁可俯瞰园林湖色全貌,还建有“濯缨”、“漪漪”两亭,休憩亭下,赏泉吟诗,情趣盎然。

初秋的风掺杂着断断续续的雨丝,飘落在我们的脸上,更增添了几份凉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默诵着这深沉感人的词章,在蒙蒙细雨中,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清照园所有的景点。

即将走出清照园这座闻名于世的文化大观园大门时,只见园门南侧花坛内一丛丛争奇斗艳的菊花,经过秋雨的湿润,格外妩媚动人,尽显飒爽英姿。此时,我蓦然想起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的词:“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想必李清照当年居住此地时,亦在领略金谷飘香,蛰鸣唧唧,目断归雁,西风凋碧树的秋趣,还是在感叹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宋代。

「讲好章丘故事」烟雨迷蒙清照园

摄影:王啸、玉兰、刘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