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有品位的書店越開越多,我們的約會場所選擇有時也逐漸從餐館、電影院逐漸轉向各種美麗的書店。好喝的咖啡,創意的店鋪裝飾,書店變得越來時髦,可是當你走進書店,面對各種上架新書,依然只能從書架上認得《小王子》《傲慢與偏見》這類經典,那你的閱讀面就真的太窄啦。如果恰好一起去書店的小夥伴裡還有文藝咖,聽他們滔滔不絕聊起了書,自己卻對架子上的圖書一無所知,那還真有些不好意思呢。

那麼,到底哪些是適合你閱讀的書?哪些是近期的新書好書?真正的文藝青年們在讀點啥?

四月的這份書單,你可絕不能錯過了,因為從剛出版的一線華語作家新作,到最近的國外重磅圖書獎項獲獎作品,再到能引起普通人深切共鳴的漫畫,以及充滿生活態度的讀物,都在這份書單裡一一呈現。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刻骨銘心

葉兆言 著

2018年4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刻骨銘心》是著名作家葉兆言2018長篇小說新作。《夜泊秦淮》之後25年,新歷史小說扛鼎之作。這是一部以男人們為主角的正氣之作,群像小說,書寫男人家國情懷,兄弟情誼,描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風雲變幻,裂變時代的痛與愛。比《夜泊秦淮》更大氣陽剛、正氣磅礴。

《刻骨銘心》是一部以男人們為主的小說,是一部群像小說,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數十個之多,男性主角就有好幾個,紹彭、希儼、外國人阿瑟丹尼爾、王可大等等,這些男性人物確實描寫得異常精彩,令人過目不忘。每個人幾乎都有一個對應的女主角,都演繹了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他們在裂變時代的愛情、婚姻,信仰,道路,彼此糾纏交錯。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四月三日事件

餘華 著

2018年4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是餘華從1986年至今創作的中篇小說集,包括《我膽小如鼠》《夏季颱風》《四月三日事件》《現實一種》《河邊的錯誤》《一九八六年》等13篇。由余華親自編選。該書約32萬字,是餘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篇小說全編。餘華的中篇小說數量不多,但總體水平很高。與其長篇相比,同樣有鮮明的“餘華特色”,在語言、敘述方式等方面一脈相承。舉重若輕,故事性強,常常有出其不意的結局。餘華在中篇小說作品中,對命運的叩問、對人性的探究和對自然的敬畏,讓我們看到了他對生命的無限憐憫和對現實的深沉思考。在一種黑色幽默裡,有洞穿世事的蒼涼透出紙背,撲面而來。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一匹馬走進酒吧

[以] 大衛·格羅斯曼 著

張瓊 譯

2018年3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當代重要的以色列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54年生於耶路撒冷,畢業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哲學和戲劇專業,曾在以色列電臺做過多年編輯和新聞評論員。

大衛·格羅斯曼的《到大地盡頭》堪稱高峰之作,自2008年出版以來,相繼獲得法國美第奇外國小說獎、德國君特·格拉斯基金會信天翁文學獎、英國《猶太季刊》溫蓋特獎。2010年,大衛·格羅斯曼榮獲著名的德國書業和平獎。2017年,憑《一匹馬走進酒吧》英譯本獲得國際布克獎。

《一匹馬走進酒吧》的故事發生在內坦亞,以色列北部海濱城市,毗鄰約旦河西岸。

脫口秀表演家杜瓦雷·G重登舞臺,獻上“僅此一場”的表演,觀眾期待不已。他講了鸚鵡的笑話,也提倡徵“肉體稅”,肆意取笑臺下過量注射肉毒桿菌的女觀眾,卻突然宣佈今天是他的生日——兒時的記憶紛紛湧現,他講了美麗憂鬱的母親、暴躁的父親,他用倒立行走來避免其他孩子的欺凌……

觀眾終於忍不住打斷他,讓他重新說笑話,退休法官阿維沙伊·拉扎爾站起身,大聲支持杜瓦雷繼續講自己的故事。拉扎爾直到最近才想起自己認識杜瓦雷,才想起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麼。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奧吉和我

[美] R.J.帕拉西奧 著

陶友蘭 溫輝 譯

2018年4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數百萬讀者通過《奇蹟男孩》認識並愛上了那個儘管面目醜陋,但內心善良的十歲男孩奧吉·普爾曼。如今,R.J.帕拉西奧帶來了她的又一力作:《奧吉和我》。在這部《奇蹟男孩》姊妹篇中,帕拉西奧帶我們分別從奧吉的三位朋友(朱利安、克里斯托弗、夏洛特)的角度品讀他們和奧吉之間的故事,共含三個部分:《朱利安篇章》《冥王星奇想》《布加洛舞》。

《朱利安篇章》中,朱利安這個在《奇蹟男孩》中備受爭議的角色終於有了解釋的機會。欺凌背後的原因被解開,我們才恍然大悟:其實,朱利安並不是壞孩子。

《冥王星奇想》讓我們看到兩個男孩共同走過了一段生命之初相伴的美好,儘管後來他們分開兩地,但美好的友誼還是值得雙方為此付出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努力。

《布加洛舞》從女孩子的視角,帶領我們進入《奇蹟男孩》背後那些奇蹟女孩的世界,讓我們更深入地審視友誼的意義:僅僅友好是不夠的,還得成為真正的朋友。

無論是奧吉和朱利安、奧吉和克里斯托弗,還是奧吉和夏洛特,《奧吉和我》中的故事,都審視了友誼的複雜性,還有——最為特別的一點——探索了良善的持久力。

在正確和善良之間,選擇善良。人共有的一個特性——嚮往崇高,擁有對正確行事的渴望。

我相信孩子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用他們無限的能力,去在乎、去關愛、去試圖營造一個更美的世界。在那裡,人們更加寬容、更加彼此接納。天下所有的鳥兒都能在那裡找到歸宿,包括所有落難的可憐人,包括每一個奧吉和我。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葉芝家書

(布面精裝)

[愛爾蘭] 約翰·巴特勒·葉芝 著

葉安寧 譯

2018年2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個人很有可能只會抒情而沒有詩意——做一個詩人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人。旺盛的生命力,豐富的體驗,即興的衝動,一如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或但丁所經歷的努力和磨難,——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J.B. 葉芝致W.B. 葉芝)

約翰·巴特勒·葉芝(1839-1922)是一位愛爾蘭藝術家,他最為人所知的畫作是著名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畫的一幅肖像。他和妻子共有六個孩子,威廉是他們的長子,長女莉莉後來成為刺繡藝術家,二女兒伊麗莎白成為教育家和出版家,第五個孩子傑克後來成為知名畫家。

他曾就讀於都柏林三一學院,畢業後從事律師職業,但他只是在庭審中畫人物速寫,而不去接報酬高的案子。幾年後,他不顧妻子的反對,一腔熱忱跑到倫敦學習繪畫,一住就是十五年,結交知識界人士和藝術家並舉辦過展覽,但他總是以最深刻的方式將自己看作初學者。

正是從那時起,他開始了對長子的教育。回到都柏林後,他與威廉有了更多的時間相處,他們談論的話題都是莎士比亞、布萊克、詩歌和詩人的本質,兒子的許多重要觀點都源自父親,而其中一部分則循著相反的路徑形成。

六十八歲那年,他最後一次離開都柏林,率性地去了紐約。他在紐約繼續他的肖像畫生涯,但從未真正成功過,甚至淪落到窘迫的境地,雖然兒女們想盡辦法讓他回愛爾蘭,但他一直留在紐約直到去世。

約翰·巴特勒·葉芝的書信集在他在世時就曾兩次出版。第一次由詩人埃茲拉·龐德編輯並作序,出版後立刻引起轟動,T.S.艾略特撰文盛讚“他的書寫體現了尊嚴、從容、含蓄……散發著言者的優雅和謙恭,以及深處的孤獨”。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查無此人

於是 著

2018年4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時下最有殺傷力的老年病:阿爾茲海默症

想要浪跡天涯的年輕人,如何被父親的阿爾茲海默症改變?

某一段歷史的既得利益者(父輩)如何對待那一段不同尋常的青春記憶?

城市移民家族的通病:每一代都有移民的因由

七零代作家於是的繼續創作,以翻譯為漫長的間隔年,暌違文壇十年

子清,自小缺失家族觀念,是生長於改革開放時代的新一代都市移民後代,浪跡天涯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無根的無奈。子清被迫承擔起照顧父親的重責,因此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作品深刻、細膩地描寫了都市養老現況,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時代裡,這樣的記錄極具現實意義。

子清不得不去東北替父尋親,也在此過程中,驚訝地發現父母的命運和那段歷史息息相關,詫異於遠親印象中的父母和自己所認識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

父親的病,猶如隱喻,意味著一代歷史的消隱,一方面是當事人的主動忘卻,另一方面是客觀的因病而忘,結果便是後代的無知,上一代的人生無法得到證據。

在表層的尋親訪故場景之後,作為隱線的內省增添了作品的精神內核,將失智、失憶作為動亂年代既得利益者的回憶的隱喻體,含蓄表達了這一代中老年對中國近代史的態度——失去記憶的老人,也很快被遺忘、被告別,恰如他所經歷的那整個動盪的時代。

尋找記憶的中年人,則陷入不可考的時代泥沼,一切只能歸結於想象。傳統、歷史、家族……這些厚重的生命附加值在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漸隱沒,但她們也將擁有這一代人所獨有的生命印記,在非家族化的城市人際關係中繼續領略生老病死的意義。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賈曼的花園

[英] 德里克·賈曼 著

[英] 霍華德·蘇雷 攝

陶立夏 譯

2018年4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天堂在花園裡流連不去,”德里克·賈曼這樣寫道,“它在我的花園裡流連。”賈曼的公眾形象是位天才的導演,他的作品專注於探討性與暴力,成為爭議的代名詞。但私人生活中,他在別人看來或許更像地獄而非天堂的地方建造著自己的花園:那是肯特郡鄧傑內斯核電站對面一塊貧瘠、荒涼、常常寸草不生的卵石灘塗。從孩提時代就對園藝滿懷熱忱的賈曼,結合自己畫家的眼光、園藝師的技能和對生態的信念建造出一處景觀,將這些物品結合到一起:鄧傑內斯的燧石、貝殼和漂流木;石頭、舊工具和撿來的物品做成的雕塑;當地的植物以及賈曼自己帶來種下的灌木和花朵。

這本書是賈曼的私人紀錄,從1986年最初的開始到他生命裡最後的一年,記錄下了花園的發展歷程。自1991年起,他的朋友、攝影師霍華德·蘇雷拍攝了150多幅照片,捕捉了花園各個階段與一年中不同季節的瞬間。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展示了花園規劃上的複雜,它帶魔力的石陣,以及美麗而古怪的雕塑。我們也瞥見了賈曼在鄧傑內斯的生活:散步、除草、澆水,或是純粹享受生活。

《賈曼的花園》是賈曼寫下的最後一本書。就像花園本身,它是一位才華奪目、深受愛慕的藝術家恰如其分的紀念碑,他戰勝所有的困難,在條件最不適宜的地方建造出一座美得令人忘記呼吸的花園。它將吸引那些自身也熱衷園藝的人,以及這位傑出藝術家的大批擁躉。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

[美] 羅茲·查斯特 著

康華 譯

2018年3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創作者羅茲·查斯特,出生於布魯克林。1978年開始為《紐約客》雜誌繪製插畫,至今已為《紐約客》繪製了一千多幅插畫。查斯特創作、繪製了許多作品,如What I Hate: From A to Z,和她的插畫作品集The Party After You Left and Theories of Everything。同時,她還是《美國2016年度最佳漫畫選》的編輯,併為美國著名作家加爾文·特里林的《不公平!不公平!》(No Fair! No Fair! ) 和丹尼爾·梅納克(Daniel Menaker)的新作 The African Svelte等書繪製插畫。

《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給我們攤開了一個戰場,既是老年人的戰場,也是兒女的戰場。老父老母在78歲的時候被他們的獨生女兒拋在布魯克林,他們日復一日老去,家裡厚厚的汙垢見證著他們的衰老無力。她十餘年沒有踏足布魯克林,等到突然有一天吃錯藥似地猛回頭,父母已經是快90歲的超高齡老人。

此後她便開始了一段人在康涅狄格州,心繫布魯克林的生活。養老問題,不會因為國別而有大不同,尤其對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而言。像羅茲·查斯特那樣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也基本成為大勢所趨的必然結局。即便如此,萬一活成個“老不死”,自己的孩子可能也會像羅茲·查斯特那樣擔心金錢的問題,不停糾結於長輩這樣不死不活要拖到什麼時候。這聽上去近乎殘忍,但是這樣的心理活動也在人性的範疇之內。顯然,作者並不崇尚溫情脈脈,而是剔骨剝皮,把最真實的人性赤裸裸展示出來。

作者文字幽默,又擅長以漫畫表達。漫畫帶來了強烈的生活感,幽默的文字掩不住深切的憂傷。所謂笑中帶淚正是作者的文風。本書入選美國國家圖書獎最終名單,並獲評為紐約時報最佳圖書。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鄉下的葬禮

[愛爾蘭]約翰·麥加恩 著

[愛爾蘭]科爾姆·託賓 編

張芸 譯

2018年3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貼近愛爾蘭靈魂”的作家 約翰·麥加恩

科爾姆·託賓悉心為其選編十個故事

他筆下的人物時常禁錮在孤獨中,但就在這份孤獨邁向暴力、愛、悲痛或親暱之際,他建立起他虛構的小說天地。

約翰·麥加恩被英國《衛報》譽為“自薩繆爾·貝克特以來最偉大的愛爾蘭作家”,也被稱讚是“貼近愛爾蘭靈魂的作家”。本書由科爾姆·託賓從約翰·麥加恩作品中選取的十個故事集結而成,這些故事主要以愛爾蘭內陸、香濃河畔和都柏林為背景,主人公有公務員、教師、護士及警察等,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到都市尋求愛情和理想,卻在傳統鄉村生活和現代化生活之間掙扎。麥加恩以細膩的筆觸、詩意的語言,不動聲色地寫出了筆下人物的孤獨、憂鬱、痛苦和掙扎。


做全方位精緻的男孩女孩,來看真正的文藝咖們四月都在看啥書

黑暗之花

[以色列] 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 著

潘婷婷 劉堃 譯

2018年2月出版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以色列作家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作品

小說版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2012年獨立報外國小說獎獲獎作品

“如果他們殺了我,別忘了我。你是我在這個世上唯一信任的人,我把我靈魂的一部分埋在你的身體裡。”

這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通過避難於妓院的十一歲男童胡戈的雙眼,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歐猶太人的苦難。

納粹劃定的猶太人聚居區裡,十一歲的小男孩胡戈被媽媽送到了當地的一家妓院,那裡的一位妓女瑪麗安娜同意把他藏起來。夜復一夜,胡戈坐在她的衣櫃裡,迷惑不解地聽著她對來來去去的納粹士兵大發脾氣。瑪麗安娜總是愁眉苦臉,痛恨自己的遭遇,但是她對這個迷茫、痛苦而又彬彬有禮的小男孩表現出強烈的保護欲;胡戈也總是對瑪麗安娜呵護備至,當她沮喪的時候努力逗她笑,安撫她身體和精神上的苦痛。

精神與靈魂的交融,慢慢讓一切恐懼與苦難褪了色,胡戈與瑪麗安娜彼此的依戀為他們最黑暗的生命旅途點燃了一束光亮。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