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武汉 CBD 将组成武汉市区里最大的公园群,有人估算相当于新建了 3个中山公园。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它不仅大,重要的是包容。不管从哪一条大道或小路都能便利进入,不只有商务白领、妆容精致的年轻人,也有打赤膊的汉派老头、外地口音的游客……人们好像都喜欢往这里钻。

无论是逛街累了想歇个脚,还是压力太大出来透个气,武汉CBD公园群永远不问原因,始终为你留有一席之地。

相较于老武汉人休闲常去的中山公园、解放公园,抑或有着最大城中湖公园之称的沙湖公园,武汉CBD公园群不仅拥有稀缺山体构造、奇特的园林景观等独一无二的园艺珍迹,而且丰富的乔灌木及水生植物更是数不胜数,原机场保留下来的10年以上原生水杉林也作为珍贵历史遗产得以保存。

一年四季流转的风景都在这里留下了定格的肖像,如同一间大气珍贵的“自然博物馆”。

1

武汉CBD公园群·大隐倾城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土石方变身绿色风景·

“公园的设计理念和定位是堆山工程。”相关负责人解释,“利用周边项目基坑开挖的废弃土石方共计23万立方来堆山,通过分层夯实碾压逐步完成。”

这是武汉 CBD 绿色施工中的应用之一。据了解,项目建设之初国内仅有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无锡金匮公园等项目运用了堆山方式。

堆山最大的难度是地基处理,为保证不能有滑坡的情况,期间一直委托中科院武汉岩土所进行持续监测,目前最新监测报告显示,公园沉降已趋于稳定。所以公园施工与开放时间随之延迟,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公园以“四山两坡”为骨架,一主一次两客共四座山峰,这些“山”与“坡”的内部,使用到了土工格栅材料,极大增强了地基的承载力,同时也有抗腐蚀、防老化的作用。

山间200余米的“峡谷”则是利用主峰和次峰的地势差打造而成。“峡谷”均为塑石材料,也就是由人工翻模成型,塑石比重为天然石材的1/3~1/4,经久耐用,有防尘自洁的功能,而且无论在质感、色泽,还是纹理方面都与真石无异。主峰和次峰最大高差7米,其间满满攀附着爬山虎、凌霄等爬藤植物。同时,“峡谷”还满足了一些功能性需求,配电房、监控房、管理用房等都被巧妙隐藏在其中。

两座客峰下更是设计了覆土型人防车库。覆土建筑是指以土、石、木等作材料、与大自然密切联系着的建筑。它属于生态建筑的一种,是建筑对于所处场地形态整改后的产物。

王家墩公园覆土型人防车库,层高3.5米,覆土厚度1.8米,相当于把原有的景观带设计整体拉高,挖掉中间的土,装进去一个车库。车库共1.65万平方米,可停车约500辆,能有效解决区域内停车问题。

山峰、峡谷、溪流,四季常新、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置身于王家墩公园,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植物颜色随四季变更·

如果想快速熟知王家墩公园结构布局,只需要记住 4 个字:四区两路

“四区”包括 1.5 万平方米的入口广场区、1万平方米的东部台地花园区、 2 万平方米的西部峡谷体验区、7.5 万平方米的中部山林游览区。其中有同城阁、醉花谷、云霞叠瀑等 10 余处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入口气魄万千的泰山石与油松的搭配,这已成为王家墩公园的标志二者都来自泰山,其中泰山石重达160余吨,运输了两天三夜才到达武汉,落位时使用了2台80吨的吊车才得以完成,总共花费130万元。

“两路”是指闻樱路与木樨路,前者全长450米,种植了181株干径15厘米的晚樱,樱花盛开的时候,随便在这里来张自拍都能“假装在京都”;后者全长260米,种植榉树、桂花等秋色叶树种。

相关负责人称,王家墩公园的总绿地率到 78%,种植乔灌木 6500 余株,品种 165 类,其中不少属于名贵树种。

另外两块总共近 5000 平方米的大草坪极其抢眼,采用冷暖季混播草种,草坪一年四季可保持常绿。

春天的樱花、白玉兰、梨花,夏季的木槿、金鸡菊,秋天紫薇,冬季腊梅,还有柿子、枇杷、桃、石榴……可以想象到植物随着四季变更而颜色变化的样子,也似乎能闻到花果飘香。

这个季节,公园内 10 余株 40 厘米粗的大银杏正在由绿转黄。再过一段时间,树下也会洒满银杏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金色的地毯。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01

王家墩公园

春天的樱花、白玉兰、梨花,夏季的木槿、金鸡菊,秋天紫薇,冬季腊梅,还有柿子、枇杷、桃、石榴……

2

水体公园·梦泽湖公园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水域维持生态·

作为全市最大的人工湖,主要目的是为CBD“开窗透气”,为核心区和居住区之间提供过渡空间,形成具有生态效用的大型公共开放水域空间。

它的水源如何得到保障,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梦泽湖水系供水主要来自雨水汇集,以及生态溪和雨水口收集进入水处理机房净化后的回收利用水。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留存,另一部分排入湖中。在枯水期,还可通过可控的强制外循环系统,譬如连通汉江、补充自来水等来补充湖水,以种植水生植物等生物技术方式维持湖泊生态。

为防止湖水过度渗漏,相关部门已对湖体侧面进行了防渗处理,有利于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梦泽湖对于武汉中央商务区乃至整个江汉区,都具有调蓄作用。相关负责人解释:“简单理解就是在汛期可以分担压力,我们每年都会人工降低水位为汛期做准备。”

据说当年施工人员在挖人工湖时,就已投放鱼苗、种植水草等,生态系统初步形成,经常有人坐在湖边悠闲钓鱼。

未来,人工生态岛屿也将散落在水面上,小岛与濒水的植物环境共同营造出湿地景观空间。同时,造型轻巧的栈桥将岛屿连接,与水景呼应,游人划船将穿行其间,可感受鱼翔浅底、芦苇摇曳的自然乐趣。游赏过后,可由专门设置的湖边码头上岸。

不知是路连接了水,还是水铺就了路。水陆之间,花朵植物点缀映衬,你所期待的各种悠然状态都将在这里找到。

到那时,人们在梦泽湖公园好像达成了某种共识,静悄悄地,都不想打破这一方安宁,独留梦泽湖泛起阵阵涟漪。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梦泽湖

效果图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亲水空间丰富·

武汉中央商务区的前身是王家墩机场,这里曾是武汉军民两用机场,在武汉会战各个时段发挥过重要作用,公园所处位置恰好脱胎于原飞机跑道的一部分,主入口处 2.3 万平方米的广场取名 “记忆广场”正是与之相关。

“桥是梦泽湖公园的特色之一,既有全长 300 米左右的现代桥梁,也有57米和116 米的仿古石桥。”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园主路两边将分布 40~60 厘米的大规格香樟百余株,而香樟后方,则分别以白玉兰、紫薇、樱花三部分主题构成。这些花与树将出现在公园内的绿道两旁。绿道全长 2 公里,平均宽 4 米,将串联起公园的主要景观。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3

武汉CBD公园群像:得公园者得生活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大公园,还有宛如世外桃源的后襄河公园、朝气蓬勃的体育公园,正在建设中的黄海路景观公园、各类小型公园等,这些公园以超豪华组团的形式坐落于此,这样的大手笔除了武汉 CBD,恐怕也没谁能做到了。

黄海路景观公园属于其中别致的存在。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众所周知,与武汉 CBD 南北轴相交的是东西向的过境隧道,隧道从二环一直延伸到青年路,它与整个商务区形成了一个地下环廊,环廊与武汉CBD核心区高层建筑的每个地下停车场相连通。 黄海路景观公园正是修建在此隧道上方,这个带状景观公园可以满足周边住宅区住户散步锻炼的需要,同时也对公众开放。

此外,武汉 CBD 还规划了风景廊道、黄金商道、彩叶环道、花园绿道,让工作生活在此的市民,在不同的道路上品味到不同的生活。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4

城市公园·让绿色空气流淌

翻看老相册,和家人合影中,总有一张照片的背景是在公园。

“公园”一词古来有之,《辞源》中释为“古代官家之地”,今天“公园”一词专指公众游览休息之地,具有良好园林环境、完善设施,具有改善生态、美化城市、休憩娱乐和防灾避险等功能,且对公众开放。

它将自然融入城市,使城市在天地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与顺畅的循环。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私园变公园·

公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的,同时也是从古代的园林中脱胎而来,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最早的公园大多都是由皇家园林改造而成。

园林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历史上,它是供王公贵族等少数人享用的。虽然也有向公众开放的时候,但那是富人的一种施舍和玩趣,以显示其慷慨和雅量。比如英、法、意等国,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私人庄园在一定时期向公众开放,并成为一种时尚。

在中国历史上园林向公众开放的例子也常见于古籍。比如隋唐时期长安的芙蓉园,每当中和、上巳等节日,自帝王将相至商贾庶民莫不云集于此。明清时代北京天坛、西外坛域也曾几度繁盛。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18世纪,欧洲城市规模不断膨胀,民主思想逐步形成,人们对城市环境需求不断增长。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不少属于皇家的园林逐步向平民开放。

由皇家园林改造成的公园,虽然其功能、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固有的形式和内容仍然沿袭着历史轨迹。从整体上说,那时世界上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公园”。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纽约中央公园具有里程碑意义·

巴黎卢森堡公园、伦敦海德公园、东京上野公园、巴塞罗那奎尔公园、加拿大温哥华斯坦利公园、巴西圣保罗伊比拉普埃拉公园、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国家城市公园、泰国曼谷鲁比尼公园,常与纽约中央公园一起并称为世界十大城市公园。

其中纽约中央公园无疑最具里程碑意义,这个巨大的绿色空间就像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横躺在曼哈顿中心。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考虑到成人和儿童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园内安排了各种活动设施,并有各种独立的交通路线,有车行道、骑马道、步行道及穿越公园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

利用地形高差,采用立交式的设计,与公园内部交通系统隔离。使用藤蔓等植物围绕在石拱桥四周,连接两边的土地,隐蔽性强,保持公园景观的完整性。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公园道路的起伏和节点设计都顺应原本的地貌环境,所以其间有很多桥和台阶,让公园尽量贴近真实的自然。周边设置有低矮的围墙或栅栏,既融于城市,又成为独立的空间。

它通过丰富的功能分区、自然风景的布局、先进的道路系统完全和古典园林划清了界限。

当时纽约正经历着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块面积为3.41平方公里的湿地成了全城唯一被保留下来的一片绿色景观。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这个当时仅仅为了给市民留一块晨跑之地的想法,却在日后得到了意外收获——中央公园历时15年终于建成,又过了15年,曼哈顿的地价增长了1倍,而中央公园周边3个行政区的地价却狂飙式地增长了9倍。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纽约中央公园几度兴废,由于及时更新,它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随着时间愈发成长和珍贵。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有趣的是2016年eVolo摩天楼竞赛的一等奖作品“纽约地平线”正是关于中央公园的。

这个有趣的方案重塑了中央公园,它不往高处堆砌,而是往地下深挖,因此展现了中央公园下方的岩层结构,创造了一些峭壁般的空间。设计师希望反转景观与建筑间的传统关系,让所有可用空间都与景观产生直接联系。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武汉坐拥76座城市公园·

回过头来看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遍布武汉三镇的各大城市公园,藏于钢筋水泥裹挟的高楼大厦间,如同一座座绿色岛屿。不得不说,武汉是一个和公园有缘的城市。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今年,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2016年武汉市绿化状况公报》(简称“绿皮书”),这是我市对绿色家底的一次全面盘查。

根据“绿皮书”统计显示,全市已建成城市公园76座,免费开放71座;已建立沉湖、上涉湖、涨渡湖、草湖、武湖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除了热门的中山公园、解放公园、沙湖公园等,还有相比之下稍显冷清但不乏趣味的小南湖公园、宝岛公园、洪山公园、园林科普公园等。

武汉的公园之多,就算你能每天逛一个,也得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大大小小的公园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颜值担当,寄托着千万武汉人的绿色宜居梦想。

这些公园内有山有水,有树有花,亭台楼阁,轩榭廊桥,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如诗如画,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斑斓的色彩,而且带来了清气、灵气和朝气,城市靠它们变得生机勃勃。

公园不仅有动植物资源,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另外,武汉还利用城市街头巷尾闲置的小块空地,打造出不少小微型“口袋公园”,兼具观赏和休闲功能。比如大面积单调硬铺装,被改建成一片树林,种上了月季和络石,或是一处游客不能进入的绿地,新添小径,方便游客行走。

如今,武汉的城市公园正均衡、近距离地分布在市民居住及办公地之间,使得山水、园林、绿地、湖泊与人群的关系有了良性循环,我中有你、彼此相依。

5

一起去公园吧 ·谈谈情咵咵天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一起去公园吧!”2014年的中法文化之春在武汉CBD王家墩公园举办了两场重大的活动,一场公园内的欧洲街头艺术表演和一场中法音乐节,很多武汉市民仍念念不忘。

城市中心的中央公园,不仅是自然美景或者休闲场所,也是城市中间重要的公共空间。是社交中心、是舆论场,也是联络情感与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一座城市的气质,很多时候便是凭着这样的气场改变和影响的。

2014年,在武汉CBD王家墩公园内层峦叠嶂的山峰、幽深迷人的峡谷中曾闯入两只可爱的“长颈鹿”。那是当年中法文化之春的一个欧洲街头艺术表演,由欧洲音乐家和舞蹈家带着大家一起逛公园、唱歌跳舞,一起探索城市、公园以及街道。

法国艺术候鸟联盟的艺术家们带着武汉的观众们在公园里发起了探索行动:《长颈鹿的世界》带人们发现世界最自然、纯真的一面;穿越蜿蜒曲折的溪流追随剧团Bidul’théatre的《寻路》

,帮“花蕊骑士”一起探路;或是和欧洲音乐家、舞蹈家们进行一场浪漫的法式街头心灵舞会;到了夜幕降临,《森林之灵》又带着人们去邂逅那些讨厌阳光的精灵们。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法国艺术候鸟联盟的艺术经理人KARE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那次演出让她印象深刻:“那年王家墩公园刚刚完工,许多武汉观众与艺术家一样,是第一次游园。当我们的‘长颈鹿’巡游演出开始时,居然有很多小观众以为是真实的长颈鹿。我还听到有小孩在旁边说:‘长颈鹿,你要乖,不能在公园里大小便哦。’”

KAREN告诉记者,对于欧洲艺术家来说,能在武汉这么一个漂亮的城市中央公园演出是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武汉CBD王家墩公园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共空间。这不仅在武汉是首次,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体验。当时为了让大家和艺术家一起互动,节目设置和前期彩排中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沟通,以此呈现表演空间的魅力与可塑性。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例如《长颈鹿的世界》一剧,在草地上表演,能呈现一种在大自然偶遇动物的情境;但把表演场地挪至公园入口前的马路上,又有一种迷途长颈鹿误入都市的情境。同样的作品,放置到两个不同的空间,观众的直观感受会完全不一样。”KAREN说,“王家墩公园有点像纽约的中央公园,也是在城市中央的绿色空间,作为人们休憩、运动、娱乐的好去处,是独一无二的。”

武汉 CBD 公园群,重塑一座城市的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