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曾當過教師的企業家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又到9月10日,迎來了今年的教師節,《新理財》雜誌祝願所有的老師節日快樂!

小編蒐集了中國企業家中曾經當過教師的大佬們,這些教師出身的企業家們,無論是在教育界還是商界,都用自己的力量去教化和影響著身邊的人和社會。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而又為何從教師轉變成了企業家?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1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主席

創業前身份: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英語教師

在大學裡任教時,講臺上的馬雲總是充滿激情,讓臺下的人熱血沸騰,並順著他的方向思考。馬雲今天為業界稱道的絕佳口才,正是在那段激情“表演”的歲月中練就的。

1995年,30歲的馬雲憑著出色的工作表現被評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之一。然而,在那個知識分子急需重新證明自身價值的年代,馬雲放棄了教師的坦途,隨著當時的“下海”大潮往一個全新的方向走去。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2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董事長

創業前身份:北京大學教師

對於俞敏洪以前是老師的身份,大家都不陌生。俞敏洪現在也經常說,其實我最想做的還是老師。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老師。真正讓我選身份的話,我想企業家的身份仍是放在第二位的。

教師出身的俞敏洪下海後漸漸顯露出他的經商才能,只靠三招,就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一是價格戰,當時基本收費都在300-400元,俞敏洪只要160元,而且還是在20次免費授課之後,不滿意可以不交錢。二是推出核心產品,他賴以成名的“紅寶書”——《gre詞彙精選》。三是情感營銷,向學生講人生哲理,進行成功學式的勵志教育,再加上他幽默的授課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學生。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3

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

創業前身份:中央黨校教師

從中央黨校畢業後,馮侖先是當教師,這也就是他說的“說話寫字受過專業訓練”的時期。馮侖曾經當著記者的面說:“做生意的人都特別能‘說’,而且你會發現,尤其是創業者,他們會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說,說過之後,當著你的面還可以重新講給別人聽,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要沒有心理障礙地對某一件事情反覆地講,講到最後連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後你才能讓別人相信。我原來當過老師,老師就是在不停地講一些重複的內容。”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4

郭廣昌:上海復星集團董事長

創業前身份:復旦大學教師

1989年,郭廣昌從復旦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3年後他和四個同學用借來的3.8萬元創業,靠一種乙肝診斷試劑獲得第一桶金。許多人認為,郭廣昌是一個穩健謹慎的決策者,這與他大學教師的經歷,尤其是哲學系的背景多少有點關聯——郭廣昌的資本運作理念似乎也透著三分哲學味。

當集團快速擴張之後,郭廣昌的個人財富也跟著膨脹,在這一點上,這位前大學教師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態度,“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從醫藥到地產,郭廣昌舉著復星的旗幟,一路高歌猛進。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5

劉積仁:東軟集團董事長

創業前身份:東北大學教師

1988年,東北工學院計算機系軟件與網絡工程研究室成立,劉積仁剛從國外回來滿懷雄心加入研究室,但現實令人絕望:一間半的研究室房間,三臺破電腦,經費是一窮二白。當時劉積仁還拉不下臉來做企業,所以劉積仁的第一個目標不是做商業,而是試圖做一個技術轉移中心,口號是“架設學校研究與社會應用的橋樑”。

結果在一段時間之後,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企業活得好的都沒有幾個,自己都沒有錢,誰還能給劉積仁錢花。而且都拼命做短線,所以後來就迫使劉積仁自己試圖成立這樣一家有長遠理想的公司,把劉積仁自己的技術轉移給這家公司,然後自己慢慢做起來。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6

段永基:四通集團董事長

創業前身份:北京176中學教師

有“中關村村長”之稱的段永基一直以老謀深算的形象在中關村呼風喚雨。段永基有兩個具有分量的頭銜,一個是民營高科技企業四通集團董事長,另一個是中關村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董事長加總裁的頭銜與教師的身份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段永基確實在北京176中學當了8年中學教師,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進校園,段永基才被這股暖風“刮”出了校園。段永基在中關村不斷提出新概念而且親歷實現之,成為別人的榜樣。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7

孫為民:蘇寧電器總裁

創業前身份:南京理工大學教師

孫為民在成為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之前,曾在南京理工大學當了10年老師,其間,孫為民像雜家一樣,教過很多種課程。

一個偶然機會,孫為民和空調業結緣,後又認識了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自此開始了在蘇寧的征戰歲月。孫為民“態度溫和、衣著整齊、有紳士風度”,喜怒哀樂不形於色,好像任何時候,他都在靜靜地用金邊眼鏡後那雙深邃的眼睛,洞察著身邊的一切。

那些年,曾当过教师的企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