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X:敏态、稳态兼得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

SmartX:敏态、稳态兼得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

超融合,早已不是新名词了。不过,当一家公司提出来颠覆EMC+VMware,而且这家公司并不是Nutanix,就很值得关注和研究了。

“实际的情况是:我们有大量的客户原来在使用类似EMC、VMware、Dell等老牌IT厂商产品,但是现在已经采用了我们的产品。”SmartX市场总监库依楠在SMTX OS 3.5发布会上表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为2013年成立的公司去做传统阵列,尤其是对金融客户,即使价格便宜用户也不会采购。所以我们一个技术驱动的成长型公司,必须能提供巨大的用户价值,并迎合市场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SmartX:敏态、稳态兼得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

SmartX市场总监库依楠

是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

弯道超车的契机

也许有人并不认同“弯道超车”这个词或者这个概念,但是看过F1的人都知道,直道超车拼的是车的绝对性能,而弯道超车体现的才是赛车手的技术和胆略。

在笔者看来,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变革性的技术不断推动行业升级,而这个时候,就是初创企业最佳的切入点——无论是Nutanix还是SmartX,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众所周知,超融合市场中的领头羊是Nutanix,创始人出自于VMware。超融合是整个IT基础架构构建的一种结构、方案,核心是把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不仅在物理上整合,在管理上甚至针对整合的架构做数据方面的优化。

“SmartX超融合方案解决了沃云中存储扩展和性能的瓶颈,时刻稳定的运行,为沃云客户的业务可靠、高效的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联通沃云方案负责人的表述非常简明扼要。

SmartX:敏态、稳态兼得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联通沃云早已不是SmartX唯一的灯塔案例。近几年,包括像国泰君安、招商证券、泰康人寿、渤海人寿等金融行业客户,都已经成为SmartX超融合解决方案的客户。

事实上,随着超融合架构(HCI,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如今成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重要承载者,其替代传统IT三层式架构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Gartner今年第一次把超融合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发布超融合魔力象限,也能印证了超融合架构正逐步成为业界主流。

无论是Gartner还是IDC,都预测全球超融合市场2020年的市场容量会达到10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也就是说超融合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一直会保持接近50%的势头。

这个风口,显然是SmartX弯道超车的契机。

金融级高可用和高稳定

众所周知,超融合架构的优势是即插即用、简便部署、可扩展性强,但目前大多数超融合产品在数据保护及业务连续性等方面表现欠佳,导致超融合难以部署于企业的核心应用特别是金融行业等更为严苛的生产系统中。

正因为此,SmartX在历经五年自主研发和潜心打磨后,新推出了SMTX OS 3.5版本,支持双活集群、备份容灾等两大数据保护功能,在提供最高级别数据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同时,实现极简的部署及运维,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用户通过超融合来替换传统IT架构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核心应用场景中的核心数据库、生产系统要满足业务要求,就要有对应的容灾能力。”SmartX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凯解释说,双活集群实际上是SMTX OS 3.5里面为了应对同城站点故障所推出的功能,要求两个站点之间的RTT小于5毫秒,同时需要在第三个站点去部署仲裁节点。

SmartX:敏态、稳态兼得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

SmartX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凯

所谓“双活”,是在底层的数据上做到实时同步,这样才可以实现同城多个数据中心实现RPO=0的秒级RTO级别的保证。换句话说,当其中一个站点发生故障的时候,上面所运行的业务或所运行的VM会被自动通过SMTX系统所提供的HA功能,自动恢复到另外一个站点,这样就能够实现业务的连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SmartX提供的双活不仅仅是指存储层面的双活,能够实时同步,更重要的是对整个IT基础设施提供了站点级别的保护。“我们在一个超融合的软件架构里面,提供了完整的IT基础设施的双活功能,具备站点级别的容灾功能。”张凯解释说,当一个站点发生故障的时候,不仅仅是数据能够保证RPO=0,秒级RTO级别,VM是可以漂移过去的,同时虚拟机管理的功能、网络管理功能,以及容灾、监控、报警等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在另外一个站点自动去恢复。”

在张凯看来,这是超融合架构所带来的好处——相对于传统IT的部署方式,超融合涵盖了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其他支撑系统,提供一站式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SMTX OS 3.5简化并提升了核心系统在超融合上的使用体验,大大降低了IT管理员日常的运维负荷度。

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

“其实,SmartX从一开始就把追求稳定性放在首要地位。”库依楠表示,SmartX联通沃云的案例是全中国最大的超融合部署,而且从2016年年初开始部署,到现在运行有两年多的时间,整个的用户节点数现在已经超过3000个节点、40个PB,一直都运转稳定。

联通沃云的案例是SmartX最早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的案例。而今,包括国泰君安、泰康人寿、渤海人寿、招商证券、人保再保险、山东农信、南海农商、五矿期货、中华保险、金拱门、海尔、万家乐、碧生源、京东方、雪松控股等金融、制造、医疗、通信、快餐等行业用户,都在采用SMTX OS应用到核心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SmartX:敏态、稳态兼得拓展超融合价值边界

“很多金融客户原来使用国外的超融合产品,最后又通过综合评估选用了我们的产品,除了SmartX稳定性好、性能强、可扩展性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自己的研发实力,以及中国团队具备提供全本地服务的保障能力。”库伊楠说,“这是因为SmartX从诞生伊始,始终如一围绕着超融合的方向,真正把核心做好,做扎实。”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SmartX在超融合架构成为主流之后,在国外领导厂商和国内几大公有云提供商都进入超融合市场之后,还能获得包括电信、金融、制造、快餐、零售等各行各业客户的青睐。

而今,SMTX OS 3.5通过创新来大幅提升“可靠性”和“易用性”,再次拓展超融合的使用边界,说明SmartX确实有一颗颠覆传统的心。

“我们会按照市场端的反馈做优先级的调整,但是我们产品层面的追求,以及产品发展的理念是一直不变的,也就是我们认为最重要、最核心或者最底层的功能,我们会优先发布出来。”张凯认为,一个好的研发团队还需要一个强大产品团队去支撑产品理念的发展,而在这方面SmartX有着巨大的优势,使得产品的连贯性及对产品未来的目标足够清晰。

据悉,SmartX的产品发展思路是基于底层块存储、虚拟化、零运维管理及数据保护和容灾功能这四个最核心的基石,实现包含服务器虚拟化、块存储,服务像VDI、ROBO、开发测试等核心业务场景的覆盖。

“我们知道作为基础架构来讲,最核心的发动机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所在。有了这种核心开发的系统,我们的产品会围绕着超融合架构的持续优化、改进。”据张凯介绍,SMTX OS 3.5支持了从虚拟化场景到裸金属场景,包括稳态、敏态、单数据中心、多数据中心、容灾的要求以及简单易用等需求,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超融合产品之一。

应该说,简单、高效、弹性的超融合架构,正在逐步支撑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的核心生产环境,为企业带来敏捷IT的新体验;而不断创新而拓展价值边界的SMTX OS,则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用户加速构建企业云平台的可靠基础。

文/余文


《科技看门道》坚持深度报道,希望能通过资深媒体人对IT产业热点新闻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创新模式——不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

《科技看门道》主笔在行业渠道媒体拥有超过15年的从业经历,不仅对IT消费类和企业级软件、硬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均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见证了中国IT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生态圈包括分销、零售、SI、ISV和CSV的进化历程,见证了金融、能源、制造、医疗、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业的信息化之路。

《科技看门道》相信,IT产业在供给侧的改革——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会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