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X:敏態、穩態兼得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

SmartX:敏態、穩態兼得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

超融合,早已不是新名詞了。不過,當一家公司提出來顛覆EMC+VMware,而且這家公司並不是Nutanix,就很值得關注和研究了。

“實際的情況是:我們有大量的客戶原來在使用類似EMC、VMware、Dell等老牌IT廠商產品,但是現在已經採用了我們的產品。”SmartX市場總監庫依楠在SMTX OS 3.5發佈會上表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為2013年成立的公司去做傳統陣列,尤其是對金融客戶,即使價格便宜用戶也不會採購。所以我們一個技術驅動的成長型公司,必須能提供巨大的用戶價值,並迎合市場發展趨勢,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SmartX:敏態、穩態兼得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

SmartX市場總監庫依楠

是的。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的契機

也許有人並不認同“彎道超車”這個詞或者這個概念,但是看過F1的人都知道,直道超車拼的是車的絕對性能,而彎道超車體現的才是賽車手的技術和膽略。

在筆者看來,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變革性的技術不斷推動行業升級,而這個時候,就是初創企業最佳的切入點——無論是Nutanix還是SmartX,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眾所周知,超融合市場中的領頭羊是Nutanix,創始人出自於VMware。超融合是整個IT基礎架構構建的一種結構、方案,核心是把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不僅在物理上整合,在管理上甚至針對整合的架構做數據方面的優化。

“SmartX超融合方案解決了沃雲中存儲擴展和性能的瓶頸,時刻穩定的運行,為沃雲客戶的業務可靠、高效的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中國聯通沃雲方案負責人的表述非常簡明扼要。

SmartX:敏態、穩態兼得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聯通沃雲早已不是SmartX唯一的燈塔案例。近幾年,包括像國泰君安、招商證券、泰康人壽、渤海人壽等金融行業客戶,都已經成為SmartX超融合解決方案的客戶。

事實上,隨著超融合架構(HCI,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如今成為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重要承載者,其替代傳統IT三層式架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而Gartner今年第一次把超融合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發佈超融合魔力象限,也能印證了超融合架構正逐步成為業界主流。

無論是Gartner還是IDC,都預測全球超融合市場2020年的市場容量會達到100億美金的市場規模,也就是說超融合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一直會保持接近50%的勢頭。

這個風口,顯然是SmartX彎道超車的契機。

金融級高可用和高穩定

眾所周知,超融合架構的優勢是即插即用、簡便部署、可擴展性強,但目前大多數超融合產品在數據保護及業務連續性等方面表現欠佳,導致超融合難以部署於企業的核心應用特別是金融行業等更為嚴苛的生產系統中。

正因為此,SmartX在歷經五年自主研發和潛心打磨後,新推出了SMTX OS 3.5版本,支持雙活集群、備份容災等兩大數據保護功能,在提供最高級別數據可用性和業務連續性保障的同時,實現極簡的部署及運維,來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

“用戶通過超融合來替換傳統IT架構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核心應用場景中的核心數據庫、生產系統要滿足業務要求,就要有對應的容災能力。”SmartX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凱解釋說,雙活集群實際上是SMTX OS 3.5裡面為了應對同城站點故障所推出的功能,要求兩個站點之間的RTT小於5毫秒,同時需要在第三個站點去部署仲裁節點。

SmartX:敏態、穩態兼得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

SmartX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凱

所謂“雙活”,是在底層的數據上做到實時同步,這樣才可以實現同城多個數據中心實現RPO=0的秒級RTO級別的保證。換句話說,當其中一個站點發生故障的時候,上面所運行的業務或所運行的VM會被自動通過SMTX系統所提供的HA功能,自動恢復到另外一個站點,這樣就能夠實現業務的連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SmartX提供的雙活不僅僅是指存儲層面的雙活,能夠實時同步,更重要的是對整個IT基礎設施提供了站點級別的保護。“我們在一個超融合的軟件架構裡面,提供了完整的IT基礎設施的雙活功能,具備站點級別的容災功能。”張凱解釋說,當一個站點發生故障的時候,不僅僅是數據能夠保證RPO=0,秒級RTO級別,VM是可以漂移過去的,同時虛擬機管理的功能、網絡管理功能,以及容災、監控、報警等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在另外一個站點自動去恢復。”

在張凱看來,這是超融合架構所帶來的好處——相對於傳統IT的部署方式,超融合涵蓋了虛擬化、存儲、網絡和其他支撐系統,提供一站式的功能。對於用戶來說,SMTX OS 3.5簡化並提升了核心系統在超融合上的使用體驗,大大降低了IT管理員日常的運維負荷度。

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

“其實,SmartX從一開始就把追求穩定性放在首要地位。”庫依楠表示,SmartX聯通沃雲的案例是全中國最大的超融合部署,而且從2016年年初開始部署,到現在運行有兩年多的時間,整個的用戶節點數現在已經超過3000個節點、40個PB,一直都運轉穩定。

聯通沃雲的案例是SmartX最早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的案例。而今,包括國泰君安、泰康人壽、渤海人壽、招商證券、人保再保險、山東農信、南海農商、五礦期貨、中華保險、金拱門、海爾、萬家樂、碧生源、京東方、雪松控股等金融、製造、醫療、通信、快餐等行業用戶,都在採用SMTX OS應用到核心場景中,發揮關鍵作用。

SmartX:敏態、穩態兼得拓展超融合價值邊界

“很多金融客戶原來使用國外的超融合產品,最後又通過綜合評估選用了我們的產品,除了SmartX穩定性好、性能強、可擴展性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自己的研發實力,以及中國團隊具備提供全本地服務的保障能力。”庫伊楠說,“這是因為SmartX從誕生伊始,始終如一圍繞著超融合的方向,真正把核心做好,做紮實。”

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SmartX在超融合架構成為主流之後,在國外領導廠商和國內幾大公有云提供商都進入超融合市場之後,還能獲得包括電信、金融、製造、快餐、零售等各行各業客戶的青睞。

而今,SMTX OS 3.5通過創新來大幅提升“可靠性”和“易用性”,再次拓展超融合的使用邊界,說明SmartX確實有一顆顛覆傳統的心。

“我們會按照市場端的反饋做優先級的調整,但是我們產品層面的追求,以及產品發展的理念是一直不變的,也就是我們認為最重要、最核心或者最底層的功能,我們會優先發布出來。”張凱認為,一個好的研發團隊還需要一個強大產品團隊去支撐產品理念的發展,而在這方面SmartX有著巨大的優勢,使得產品的連貫性及對產品未來的目標足夠清晰。

據悉,SmartX的產品發展思路是基於底層塊存儲、虛擬化、零運維管理及數據保護和容災功能這四個最核心的基石,實現包含服務器虛擬化、塊存儲,服務像VDI、ROBO、開發測試等核心業務場景的覆蓋。

“我們知道作為基礎架構來講,最核心的發動機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競爭力所在。有了這種核心開發的系統,我們的產品會圍繞著超融合架構的持續優化、改進。”據張凱介紹,SMTX OS 3.5支持了從虛擬化場景到裸金屬場景,包括穩態、敏態、單數據中心、多數據中心、容災的要求以及簡單易用等需求,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超融合產品之一。

應該說,簡單、高效、彈性的超融合架構,正在逐步支撐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的核心生產環境,為企業帶來敏捷IT的新體驗;而不斷創新而拓展價值邊界的SMTX OS,則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用戶加速構建企業雲平臺的可靠基礎。

文/余文


《科技看門道》堅持深度報道,希望能通過資深媒體人對IT產業熱點新聞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不僅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科技看門道》主筆在行業渠道媒體擁有超過15年的從業經歷,不僅對IT消費類和企業級軟件、硬件、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均有較深入的理解,同時見證了中國IT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生態圈包括分銷、零售、SI、ISV和CSV的進化歷程,見證了金融、能源、製造、醫療、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業的信息化之路。

《科技看門道》相信,IT產業在供給側的改革——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將會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發展進步的核心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