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在,燈亮著--華西都市報改版致讀者

今天,我們再次為你而變,啟動改版。

21年前,創刊初期,有詩言志:華西都市報是一盞不眠的燈。這盞燈,為讀者點亮,燈光因理想而不滅,燈光因創業而璀璨。華西都市報是老百姓家裡的第二盞燈。這盞燈,走進千家萬戶,燈光因夢想而照耀,燈光因信念而絢麗。

5年前,成都大慈寺。

廣場昏黃的街燈下,10歲的姚啟鳳腳尖指地,雙臂舒張,輕盈如孤獨的小天鵝。姚啟鳳家吃低保,買不起舞衣,沒錢去專業舞蹈學校訓練。每天晚上,父親就帶著她來這裡練習芭蕾舞。

這晚,華西都市報記者朱建國正巧路過,咔咔咔咔拍下優美身姿。拍照引來父親的不滿,朱建國解釋說或許可以幫幫小女孩,父親將信將疑。

後來,華西都市報講述了姚啟鳳的故事,感動了成都、感動了四川、感動了世界。芭蕾女孩命運自此轉折,走進專業舞蹈學校,得到名師指點,走進了中央電視臺,走進布里斯班……

現在,她就讀於成都某中學,先後擔任了學校文藝委員、大隊文藝部部長、舞蹈隊隊長……

那晚,燈,是希望。

有燈光,就有夢想。

90後記者小張正為一位讀者的投訴耷拉著腦袋。投訴她的是讀者李先生,一天前他曾致電本報熱線028-96111,要求小張告知其報道中提到過的一處理財中心地址。正忙於採訪的小張認為:上網用百度搜索,比她再打電話諮詢受訪者來得更快,誰料,李先生的投訴接踵而至,“一個月前我稿子裡的一個錯別字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最後,小張還是為解答疑問做了再次採訪,並把更詳盡的信息告訴了李先生。

李先生說,自己希望獲得專業、真實的信息,他更相信報紙提供的答案。這張“紙”之於讀者,就像燈光之於夜晚。

此時,燈,是承諾。

有燈光,就有責任。

此刻,四川。

斯科特·凱勒先生,也許正從我們頭上的太空經過。斯科特·凱勒是一名宇航員,從去年三月開始,他就乘坐火箭,上了遠離地球幾百公里的空間站。

斯科特·凱勒此次為期一年的國際空間站之旅已經過半,他最終將創造美國單次太空任務最長時間紀錄。他通過推特向地球發回信息說,他的這一天以看到喜馬拉雅山的驚豔美景開始,併發誓日後要去那裡遊覽。

在浩瀚的宇宙中,空間站就像一葉大海孤舟。他喜歡在太空拍地球上的燈光,意大利、紐約、香港……在暗黑無垠的靜寂宇宙,那一片片的燈光,讓他看到,地球就在不遠處陪伴。他把一片片燈光發到推特上,附上祝福:“晚安,地球。”然後,安心入眠。

此刻,燈,是陪伴。

有燈光,就有力量。

有你在,燈亮著。這是我們的初心,是出發的姿態。

當下,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重新定義都市報。我們要回歸到報紙本位上,迴歸到內容上,迴歸到看報看什麼的命題上,這是根本。世界是平的,無法容納太多的同質化內容。產品導向,原創到底,互動引領,我們要走出與網絡形成差異的道路。所以,我們矢志打造一份具有獨特價值的大眾化高級報紙。

人民至上,公信天下。我們渴望用專業和情懷,寫下城市發展的註腳和日誌;我們希望用原創和觀點,為讀者帶來更多的價值和愉悅;我們夢想通過鏡頭和追問,助你更直接地抵達細節和真相。

今天,我們試圖從紙上立起一個個內容豐富的產品,這些產品,將在33×48cm的平面上,也在雲端指尖,實現專業的價值,演繹視覺的美感。

你在,我們在;有你在,燈光便匯成燈火,照亮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