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了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應該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作為本年度個人最期待(沒有之一)的院線作品,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終於在今天上映了。雖然,首日排片只有10%左右,並且刪除了將近五分鐘的戲碼(其中含有安藤櫻的一場背部全裸戲),但這並不影響我想把它推薦給所有人看的願望。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是枝裕和在中國小眾影迷中,擁有大量的擁躉和超高的人氣,但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還太陌生了。而節奏緩慢、衝突平淡,溫情細膩的風格,最樸實的家庭和親情故事的題材,是否能讓是枝裕和及《小偷家族》獲得更多觀眾青睞,現在都是個問號。

今天,我只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是枝裕和的故事,瞭解了這些,當你走近電影院時,或許可以獲得更多的觀影趣味和感動。

1、 小時候——聽爸爸講中國的故事

是枝裕和的祖父母(90多年前)因同姓"是枝"不能在日本結婚,私奔去臺灣生活,在糖廠工作,還在高雄生下是枝裕和的父親。

而是枝裕和的父親應召成為日本軍人,來到中國東北,在牡丹江迎來了戰爭結束。後作為戰俘流放去西伯利亞,經歷3年的勞動改造,最後回到日本。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是枝裕和和他的父親

在是枝裕和小時候,父親在醉酒後,經常講起這個"故鄉"的事,那些品嚐著香甜的香蕉、踢足球、打網球,度過了"人生中唯一快樂的青春時代"的故事。

2、 幻之光——一切從侯導說起

因為是枝裕和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關於家庭的,很容易讓人把他和日本另一個家庭題材大師小津安二郎聯繫在一起,畢竟除了題材,兩個人在風格上也有相似之處。

就這問題,是枝曾明確地否定過。

他沒有模仿過任何人,如果非要找一個對他影響較大的導演,就應該是侯孝賢。

1987年,是枝裕和加盟TV Man Union製作公司拍攝電視紀錄片,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

這個時候,臺灣電影"新浪潮"湧現出楊德昌、侯孝賢、李安等一批優秀的電影導演,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戀戀風塵》進入是枝裕和的視野。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上為小津安二郎,下為侯孝賢)

這些電影裡,有他對於臺灣的想象,有他對於電影的想象。他藉助自己的工作之便,曾為侯孝賢拍過一個簡單的紀錄片。

自己的第一部故事長片——提名威尼斯金獅獎《幻之光》出來後,他也想辦法給侯導看,後者直截了當的指出來缺點,說他被電影分鏡圖所束縛,意思就是太依賴剪輯了。

雖然《幻之光》獲得了威尼斯的肯定,但是枝裕和還是痛定思痛,在接下來拍出了偽記錄片風格的《下一站,天國》。該片節奏緩慢,多以長鏡頭為主,極盡返璞歸真之能。這也奠定了是枝裕和後面作品的基調。

3、 上升期——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就是生活

是枝裕和的早期作品大多取材於社會新聞。

比如以奧姆真理教事件為原型拍攝的《距離》、改編自1988年東京西巢鴨棄嬰事件的《無人知曉》,因反感全世界被9·11恐怖襲擊事件點燃的復仇情緒而創作的《花之武者》。

而後期的作品,也多以自己對於生活的感悟為基礎。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步履不停》就來自他對母親的思念,是枝裕和母親去世後,他一直後悔"沒能為母親做點什麼",而兩個人的最後一面——母親說著"再見啦"、揮手向午後的新宿車站走去的背影,一直印在他腦海中。於是他在新幹線上寫下了《步履不停》的劇本。

這部"除了細節別無他物"的電影,不渲染悲傷,也不做道德批判,細節從電影畫面中緩緩流出,像極了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

這就是是枝裕和。

他在採訪中說過: "在拍攝中我決定不考慮廣泛的概念,諸如'日本'或'社會'。對於電影裡的人物,我只關注那些他們可以用來投射感情的事物,……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即是生活,這正是戲劇性之所在,我建構每一個場景,都只依賴細節"。

4、 另一面——不那麼成功的《第三度嫌疑人》

《小偷家族》並非是枝裕和第一部登陸中國內地大熒幕的作品。

去年,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曾被引進過,可惜這部由福山雅治等主演的電影,在內地上映時,也並未激起太多風浪,口碑和票房都相當一般。這和2016年,是枝裕和在北京電影節的大受歡迎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主辦方推出的是枝裕和8部電影套票,上市46秒全部售罄。

影迷對於是枝裕和的印象或者要求,似乎已成定式,但是枝裕和還是在不斷提升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第三度嫌疑人》並非他最擅長的日式家庭片,而是一部套著犯罪片外衣、探尋"真相"為何物的曖昧作品,也是充滿他個人特色的實驗作品。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也有很多人會說,是枝的作品還是小眾的,如果不是因為《小偷家族》在戛納得獎,冠上了金棕櫚的光環,我想,內地片商還是很難會引進它的。

他的作品與這個時代是脫節的,它們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5、 談國事——是枝裕和反日嗎?

看過是枝裕和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更多關注的是日本底層家庭生活。而無論是《無人知曉》還是《小偷家族》,所描繪的現實並非日本社會的光彩部分

這也讓部分日本人甚至公眾人物公開批判是枝裕和,說他是在"抹黑日本的形象"

在《小偷家族》登頂戛納電影節後,最喜歡錶彰日本文化出海的日本首相,用日媒的話說,就是對這位為國爭光的導演"徹底無視"。

這也讓日媒大做文章,說是因為"是枝裕和曾批判過日本首相",也有部分網民甚至認為是枝裕和有反日傾向——日本明明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國家,導演為何要在戛納向世人輸出"小偷"形象?

反日肯定是沒有的,我覺得他是愛他的國家的,所以他才願意去關注別人不會關注的最品嚐或者更低層的生活,他是希望更多人看到這種不加粉飾的真實生活,這樣的國民才更清醒,才能有自知。

他只是希望,日本和日本人,應該正視過去的日本歷史,而不是不敢承認。

最後,獻上一個是枝裕和給中國影迷的一封信。再次希望大家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月半戲說|看《小偷家族》前,你必須瞭解的關於是枝裕和的五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