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鯊海》的時候,最讓我害怕的不是鯊魚而是另一個可能性

看《鯊海》的時候,我最擔心的,其實不是鯊魚。

麗莎和凱特姐妹倆到墨西哥的海岸度假,經不起當地帥哥的忽悠,去參加私人經營的旅遊項目:穿著潛水服,待在一個鐵籠子裡,潛入鯊魚出沒的海域,去觀賞鯊魚。不幸的是,鐵籠子的吊索突然斷裂了,姐妹倆跟著鐵籠子一起沉入47米深的海底,她們隨身攜帶的氧氣,只夠她們用一個小時。

看《鯊海》的時候,最讓我害怕的不是鯊魚而是另一個可能性

▲剛剛抵達墨西哥的兩個女孩。

直接從鐵籠子裡游出去會怎樣?那她們不但要防備鯊魚的追擊,還不能上浮得太快,以免得上減壓病,但遊得太慢,就有被鯊魚追上的危險。

而船上的人,既不知道她們的狀況,也不知道她們的方位。她們必須要在一個小時裡,在鯊魚和減壓病的雙重威脅下找到生路。

她們可以用來抵禦鯊魚和求生的,只有鐵籠子、氧氣瓶、對講機這樣幾件工具,這個對講機,還必須要在她們游到信號區才能用得上,中間因為有人來尋找她們,又給了她們一把魚槍。就這點東西。

人們有多害怕又多喜歡鯊魚製造的險境呢?看看鯊魚電影就知道了,這類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只是在豆瓣上,能找到的鯊魚電影就足以組成一個成員眾多的豆列,《大白鯊》系列(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後來一共拍了三部,後兩部不是斯皮爾伯格導演),以及各種山寨版的《大白鯊》。

看《鯊海》的時候,最讓我害怕的不是鯊魚而是另一個可能性

▲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鯊》,此後的很多災難/恐獸電影,都會沿用它的設定,一場即將到來的危險,一個利慾薰心的資本家,一群耽於享樂渾然不覺的普通人,一個提前覺醒的英雄。

還有《鬼鯊》《黑水狂鯊》《遠古食人鯊》《血海食人鯊》《鯊魚驚魂夜》《史前狂鯊》《深海狂鯊》,還有多頭鯊系列,《奪命雙頭鯊》,《奪命三頭鯊》,以及《奪命五頭鯊》,接下來,只有《奪命七頭鯊》能夠迎合人們不斷提高的閾值了。

看《鯊海》的時候,最讓我害怕的不是鯊魚而是另一個可能性

▲《奪命五頭鯊》。

鯊魚要兇猛,但迎擊鯊魚的條件,卻在不斷減少,以前的鯊魚片裡,人們至少還有幾條船,幾把槍,但到了2016年的《鯊灘》,女主人公能夠用來對付鯊魚的,只有一塊即將被海水淹沒的礁石,和一個鐵架子燈塔。能夠算得上條件的,還有礁石上停留的白色海鳥,它給主人公提供了一點點慰藉。

而《鯊海》裡給出的條件就更少了,兩個女孩身上所有的東西,都算不上武器,她們逃生的路,要同時受到鯊魚、減壓病、氧氣剩餘量的掣肘。所以,有人說,這個電影的主題是,給你生機,又給出死期。

不利因素,還有兩個人的性格。麗莎是個羞怯、不自信的女孩,剛剛被男朋友單方面宣佈分手,凱特是個勇敢、熱情、自信的女孩,處處鼓勵麗莎。儘管,她們的勇敢、熱情和鼓勵,看起來都那麼微弱。

凱特鼓勵麗莎去鑽鐵籠子,理由是,那樣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發社交媒體,在船上,麗莎猶豫著不肯下水,凱特也激勵她:待在船上的洗手間裡是沒法讓Staurt嫉妒的。這種鼓勵真讓人難過,她們的世界,是那麼小,感情是那麼纖細,被別人看到,被別人羨慕或者妒忌,就是全部的驅動力了。

看《鯊海》的時候,最讓我害怕的不是鯊魚而是另一個可能性

▲凱特鼓勵麗莎的方式,非常有現實感。現實中,很多女孩在意的,也無非這一點點感觸。

但這點勇氣,在大事面前也是管用的,在墜入海底之後,凱特也積極地尋找求生的辦法,離開鐵籠子,去信號區和船員聯繫的任務,也多半由她承擔。但很快,因為凱特活動過於激烈,她的氧氣快要用完了,麗莎只能突破性格限制,試著勇敢起來,包括遊過一道深不見底的懸崖,去接近救援者的手電筒燈光。

她們在一個小時裡,完成了成長。

我很喜歡這種極簡條件下的求生/犯罪片,它對編劇和導演的智力,是極大的挑戰,編劇一邊要給出求生的條件,一邊又要給出極其殘酷的限制,然後用一切偶然/非偶然的因素,去增加求生的條件,減少限制帶來的不利因素。那些因素,還不能過牽強,不能過分巧合。

編劇在這裡,擔任的是上帝的角色。他要製造出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裡,有狼蟲虎豹,有求生的人,求生的意志,他像個上帝,像個遊戲設計者一樣,不斷地給這個世界增加和減少一些東西,這裡加點藤蘿、工具,那裡垮掉幾節臺階,拿掉幾個同伴,就看求生者有沒有足夠的體力、勇氣和智慧,還有最重要的——運氣,走到最後。

《鯊海》的上帝,非常稱職。求生條件的增加、減少,都設計得非常好,在中途還不斷增加了新的情況,例如救援者被鯊魚咬死,吊索二次斷裂,麗莎的腿被壓到了籠子下面,等等。

看《鯊海》的時候,最讓我害怕的不是鯊魚而是另一個可能性

▲有人說,這是把一個密室放到了海底。是密室和海底恐怖的結合。

只有硬扛,只有不斷地,在有限的時間裡,增加自己生存的條件,減少不利的條件,在鯊魚、減壓病的圍追堵截下,找到生路。

這像人生。

我們的人生,不也就是這樣,前有狼後有虎,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同伴在不斷減少,可以參照的樣板不斷減少,有生機,也有死期,必須要在死期到來前,有所作為,那怕就是喊幾聲救命。

而突破自己的性格,在絕境求生,這也像人生。

我們必須變得不像自己,突破自己性格的極限,才能看到新鮮的機遇,獲得完全不一樣的視角。

但我又想到一個可怕的可能,是在電影剛開始,兩個女孩準備下水的時候,就想到了的,這個可能,遠遠比鯊魚可怕。

那就是,如果帶女孩們潛水看鯊魚的泰勒,看到情況不妙,開船走了呢?或者,從一開始他就是為了謀害這兩個女孩,就是為了把她們丟進鯊魚海域呢?兩個女孩獨自出來旅行,在異國他鄉,又是私下參加潛水項目,沒有多少人知道她們的去向,她們被害,完全沒有人過問。

看《鯊海》的時候,最讓我害怕的不是鯊魚而是另一個可能性

▲起初,這一幕刺激而美麗。

這樣的真事實在太多了。在我少年的時候,就曾經聽過一個真實案例,一個開拖拉機載客的人,有次拉了一個乘客回家,看到乘客的行李挺有分量,就在經過一個野狼灘的時候,把乘客趕了下去,乘客最後被狼咬死了,而拖拉機司機,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套行李。但人是有可能為一套行李去害人的。就像某個醫院,為了省下針頭的費用,重複使用針頭,導致病人感染艾滋病。

這個念頭,是我看這個電影時,最大的懸念,我被這個懸念折磨著,一直到了片尾。當女孩們的對講機沒有信號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是,完了,他們走了。

或者,是麗莎或者凱特,為了求生,一個丟下一個,或者一個陷害一個呢?

畢竟,最可怕的不是鯊魚,遇到鯊魚的機會比較少,遇到人的機會比較多。

最可怕、最叵測的不是鯊魚的嗜血,而是人性。

《鯊海》結束,我們從電影院出來,才等於投入真正的鯊海。

人性的鯊魚海。

韓松落見好|日常生活美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