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訪」張榮明的愛慕「攻心計」:柔軟之外

點擊上方藍字與“FI”一起玩耍吧!

文/王晴穎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首席時尚研究員、紡織服裝流行趨勢雜誌副主編)

首先,我希望這不是一篇軟文。儘管它的筆觸所及,國產內衣品牌愛慕,它觀罩的,是一個女人最柔軟的部分

然而,“大浪淘沙”的年代裡,以不變的一腔似水柔情,試圖去永恆捕獲消費者的心,已然遠遠不夠——那些柔軟背後的堅實,甚而稱得上“硬朗”的東西,才是中國本土品牌所應當借鑑的一種“範式”,一種思維方式,一條實現路徑

「FI∙专访」张荣明的爱慕“攻心计”:柔软之外

愛慕集團董事長

張榮明先生

那麼,對於一個品牌的發展而言,到底什麼是真正堅實與硬朗的東西?這也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然而,總還有一些“萬變不離其宗”——於張榮明和他的愛慕,答案也許就是技術所架構的“產品力”+ 生活方式所牽引的“故事力”。敏銳的洞見與堅守的定見,在張與馳,破與立之間

釐清了關鍵詞,彷彿這一篇文章的設問與求解,也就並無懸念,應當就此打住。

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榮明身上的那一種“氣質”。領頭人的個體氣質,潛移默化之間,無疑可以主導一個品牌未來的發展走向。

如何客觀描述這種氣質?或許是“溫和的倨傲”

這一份“溫和的倨傲”,絕非自負的傲慢,有時候,是對自身江湖地位的一種“持重”與不容妥協。更多的時候,像是理工科出生的張榮明,在內心樹立的一道天然屏障

:“在這個行業裡,我不迷信任何事任何人”。張榮明不是那種會被許多貌似新奇的見聞瞬間引爆,甚而達到自燃狀態的激情型企業家,相反,通過構造去掌握可控性、通過試錯去實現自調適,通過開放去反哺向心力,這是他身上,最值得去深究的一些特質

所以我說,走過25年的愛慕,骨子裡其實很理性。

而理性,恰恰是品牌面對新消費時代,身處無窮無盡的浮華競賽之間,破除身份焦慮,實現價值再造,最稀缺的一種稟賦

身著時尚內衣的科技公司

今年5月,張榮明把愛慕25週年慶,放在了位於蘇州的愛慕生態工廠。

作為2017年度江蘇省工業旅遊示範點,這裡被劃分為“一帶四區十景觀”:一帶是指生態工廠濱湖景觀帶;四區是指愛慕印象區、工業觀光區、生態體驗區、智能物流區;十景觀是指:企業文化展示廳、CNAS實驗室、智能節拍精益車間、愛慕學院及廣場、內衣創新展示區、生態農場、智能物流、湖光棧道、百年內衣博物館、愛慕工廠店。

徜徉其間,深感這小內衣構築的大世界,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之間,竟也遼闊高遠。而在1000公里之外,落座於北京順義的愛慕時尚工廠與之遙相呼應,像兩座微縮的城群聚落,環繞出一個融聚著14個品牌的內衣帝國。

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的張榮明曾經是北京鋼鐵學院的一名教師。在1991年,他帶頭研製成功了超彈性記憶合金文胸底託。如今這個底託有點像是愛慕的“創業圖騰”。它被放置在愛慕博物館中,勾連的,不僅是泛黃的記憶,更是這家內衣企業最元初的“科技氣質”

的確,對於愛慕而言,柔軟的內衣產品背後,其實早已建立了一個非常堅實的智造系統。

在許多品牌企業意圖通過生產外包去實現“輕資產”的時候,愛慕依然建立了自己的核心製造基地。“南生態北時尚”——通過實實在在的“構造”,去掌握核心技術的“可控性”;通過技術層面的不斷試錯與自調適,提升品牌效能與柔性競爭力,更像是張榮明理工科思維方式的一種自然衍射

「FI∙专访」张荣明的爱慕“攻心计”:柔软之外

秦曉霞是愛慕內衣的生產與技術總監,也曾是愛慕旗下高端品牌LA CLOVER品牌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在與她的對談之中,也能非常清晰地感知到她包裹在感性柔軟之中的理性與審慎,浪漫與務實兼而有之的特別氣質。

可以看到,在25年的發展中,愛慕技術中心在研究工廠自動化生產智能技術,自主研發或者改進自動化生產設備系統、生產管理系統,並將各生產環節進行整合升級,這是一個針對存量逐步進化與改良的過程,更是一個通過新的技術槓桿,引進優質的增量,在本質上賦能整個生態系統的過程

許多品牌企業無法在“秩序感”與“創意感”之間獲得平衡,大部分是因為兩種力量因為缺少合理的資源安排與技術路徑,形成了內在的對峙和耗損。而在愛慕,設計師與工程師的思維並不是單向維度的,而是複合化的——這種複合首先在於感性與理性的複合,技術與審美的複合,機器與人力的複合,以及數據與直覺的複合

秦曉霞告訴我,目前,愛慕在智能製造領域內的重點項目包括如下:

自動縫製技術及系統板塊(視覺識別全自動超聲波粘合系統、機器人釘卡單元系統、機器人無紡布縫紉系統):在操作難度大、工時高的工序上用機器人和機械臂縫製代替人工,提高產品的標準化,逐步實現智能化生產線;

智能物流運輸系統板塊:以機器換人為核心,工人只需要在終端進行必要操作,即可滿足物料出入庫、成品出入庫、成品盤點、裁片運輸、成品收貨等過程,相比人工作業,效率提升70%以上;

而在服裝自動摺疊包裝板塊:包含PLC自動控制系統和機械設備板塊,可實現不同規格、形狀的產品自動包裝入袋,包裝整齊劃一,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

對於整個生產環節而言,這稱得上是一種酷爽的體驗。在勞動力成本日漸水漲船高的當下,智能製造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而對於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持續的投入與反覆的試錯,智能製造只能是一個帶著科幻意味的美好願景。

本質上,智能製造不存在什麼“理想的標配”與“拿來主義”——與企業整個生產流程、設計基因乃至整個資源架構相匹配的智能製造,必須由品牌企業與智能製造服務的科技型公司協同開發完成

與此同時,智能製造,說到底是“路徑”,它所要修成的“成果”,則是那些真正在技術上有說服力的產品。比如愛慕申請技術專利的“X型結構運動內衣”系列、“洞洞杯”專利、光面三明治夾心模杯文胸專利,便脫式連體塑身衣專利,以及愛慕旗下專注於為消費者提供美體內衣的慕瀾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並獲得“軟塑”設計專利,都在圍繞愛慕的“生命力”再造,形成強有力的技術背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榮明執掌的愛慕,不僅是一家服裝公司,而是一家身著時尚內衣的科技公司——先鋒型企業的靈魂,在於它對“未來往何處走”的思考力,以及利用科技去一一落地,實現“未來往深處走”的執行力。

物質之外

八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與張榮明的一次訪談中,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到了一定階段,就不想活的太物質了”。八年後,愛慕25歲,當我重新問起他這句話的時候,張榮明想了一想,點了點頭,說道:“嗯,這像是我說的話”。

物質之外,即設計的風格。

張榮明對品牌文化的理解,是不斷的細分與裂變。一條重要的路徑就是通過持續的品牌建設,揣摩不同細分的消費人群,實現多品牌的運營,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化的風格陣營。深究進去,伴隨著新生品牌的孕育,這就像是一個個有趣的文化實驗,逐漸孵化出一個個獨立而有魅力的品牌人格。

「FI∙专访」张荣明的爱慕“攻心计”:柔软之外

自1993年創建“愛慕”(AIMER)品牌, 愛慕現旗下擁有“愛慕運動”(AIMER SPORTS)、“愛慕家品”(AIMER HOME)、“愛慕兒童”(AIMER KIDS)、“慕瀾”(MODELAB)、“蘭卡文”(LA CLOVER)、“愛慕先生”(AIMER MEN)、“寶迪威德”(BODY WILD)、“愛美麗”(imi’s)、“心愛”(SHINE LOVE)、“皇錦”(EMPERORIENT)、UM25、BECHIC,以及護膚品牌“紐格芙”(NATURE’S GIFT)等品牌和產品線。

除了秦曉霞,張虹宇也是愛慕25年創業史上一位外表“凍齡”,履歷資深的設計高管。張虹宇是服裝設計專業的科班出身,她非常注重在產品開發層面的趨勢預測,同時與品牌自身的文化基因進行有機的融合。與市場的消費偏好,保持“親密而合理的距離”,對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予以精準的研究與前瞻性的導引,這是品牌避免風格的同質化,同時又不至於曲高和寡,自娛自樂的一個重要心法

物質之外,即責任的風骨

25年間,讓張榮明頗具成就感的,並非是他親手締造了一個內衣的財富王國。而在於他作為一個企業家,有能力建立愛慕公益基金會,將更多的愛與能量流轉,基金會主要開展扶貧、濟困、賑災等社會救助工作,開展關愛弱勢群體、關注女性健康等公益活動。

以捐助義乳為例, 2013年-2018年5月,愛慕公益基金會已累計捐贈義乳19300個,累計捐贈價值1717.7萬元——“創造美、傳遞愛”,提出這樣的口號不難,但真正要長年累月地掏出真金白銀,同時又要讓這些真金白銀不淪為慈善表演,真正能夠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所用,應當是一個成熟品牌潛心修塑的一種“風骨”。

變的,不只是Logo

在愛慕十週年的時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致辭中,提到了這樣八個字:“愛之所向、慕名而往”。作為一個地道的本土品牌,愛慕,當“攻心者為上”,在與各種國外內衣大牌的驍戰之間,贏得自己固若金湯的一方城池。

15年之後,他再度給予了愛慕的未來三句發展寄語:“創業無止境,登高望遠”“創業破萬難、舉重若輕”“創業載大道、與愛共生”,希望愛慕繼續完成“以科技研發為智慧先導的行業探索者”“以時尚營銷為根本實踐的戰略創新者”

、以及“以創造美、傳遞愛為己任的文化使命者”的身份塑造。

事實上,每一個品牌面對的,都是一個瞬息萬變、供給過剩的世界,對於消費者而言,對一個品牌形成摯愛的習慣,也許需要三年的時間。而當她突然想要放棄這個習慣,也許只需要三天——而歲月,對於品牌而言,可以是資歷和閱歷,也可以是包袱和惰性。較量高下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勇氣,有沒有智慧,在“舍”與“得”之間、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基準線

「FI∙专访」张荣明的爱慕“攻心计”:柔软之外

張榮明提出了“公司再定義”這個概念。同時,在25週年的慶典之時,愛慕也正式發佈了新的品牌LOGO。原來經典的撲克牌字體,被更簡約利落、青春現代的字體所取代——這個信號表現出它向年輕消費群體進一步示好的意圖。而變得不僅僅是LOGO,在最近一系列愛慕的營銷動作來看,以娛樂化的戲謔方式去推廣一個技術含量很“重”的產品,正應和了它在發展戰略上的“舉重若輕”。未來,除了那些極具體驗感的愛慕智慧門店與愛慕高級定製,你可能還會看到在潮流商圈佇立的愛慕內衣自動售賣機——無所不在,無所不聯,聰明的品牌懂得以聰明的方式,消弭與消費者之間的物理距離與心理距離。

“對消費者的敬畏之心不變,聚焦研發、聚焦產品力不變……與此同時,重新定義公司,愛慕是內衣加工廠,更是內衣品牌運營商,內衣服飾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以及消費者生活方式的陪伴者。”張榮明心中理想的愛慕,未來,既要會解題,更要解得風情——而以科技與文化為亮劍,以及根植價值觀與使命意識的品牌,必然也是不可小覷,值得予以尊重的品牌。

訂閱雜誌

瞭解最新趨勢內容

END

【FI∙設計指導】

「FI∙专访」张荣明的爱慕“攻心计”:柔软之外「FI∙专访」张荣明的爱慕“攻心计”:柔软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