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果子之争:天津人的信仰之战

提起天津小吃,全国人民都会想起“狗不理包子(za)”,但是在天津,最亲民的小吃还是煎饼果子。天津人就是打心眼里爱它、捧它,还自觉地维护煎饼果子的“纯洁性”——做法稍有差池,严重程度基本等同于信仰分歧。

煎饼果子之争:天津人的信仰之战

许多特色小吃,都有历史故事可讲,个个背景不俗、源远流长。相比之下,煎饼果子可就没什么话语权了:虽然煎饼、油条历史悠久,但煎饼果子不仅是彻彻底底的市井出身,论年纪也没法和人家比,只有一百多岁。

煎饼果子的来源已不可考,硬要说的话,也是从赶码头的劳工苦力们手中流传开来的。比较靠谱的说法是,煎饼果子脱胎于赶码头的劳工们带来的山东大煎饼,属于“二次创作”。

成书于1898年的《津门纪略》里,记载了不少天津的风土人情·,唯独对煎饼果子只字未提,由此推断,煎饼果子的出现,最早也不过是二十世纪初的事。

近些年,煎饼果子可以说是冲出天津、走向世界,全国各地的小吃摊都能见到,2012年,“黄太吉”更是靠着卖煎饼果子声名鹊起。

按理说这是好事,但天津人就是觉得,外地的煎饼果子“不对味”。最典型的就是“黄太吉”,当年红遍各大平台,北京的连锁店一家接着一家,可近在咫尺的天津,却一家店也没有。

没办法,吃惯了煎饼果子的天津人根本不认:“这玩意也能入口?也好意思叫煎饼果子?”

天津正宗的煎饼果子,从内到外都有一套严格的章程。

煎饼果子之争:天津人的信仰之战

先说煎饼皮,除了鸡蛋之外,其他原料也都有讲究。面糊一定用清香的绿豆面来做,白面是万万不可的;面糊也不用普通的水,而是牛、羊骨头熬制成的清汤,再讲究一些,还要加上一味虾皮——不是大虾的皮,而是晒干的毛虾,味道鲜香。

煎饼里裹着的只有两种,一是油条,二是果篦(bì)儿。

油条是“棒槌果子”,颜色枣红,一尺来长;果篦在其他地方常称为薄脆,也有叫麻叶、脆皮的:面粉略加点盐、小苏打,擀成四四方方的一大片,一遇热油,小苏打分解产生气体,就在表面胀出小泡,金黄酥香,口感轻脆,久放不绵,和柔软的煎饼相得益彰。

煎饼果子之争:天津人的信仰之战

如今在天津,单独买果篦作为早餐的已经不多了,卖油条的特意做出的果篦,基本都是为了做煎饼果子用。

再来就是调料了。天津靠海,吃菜口重,但煎饼果子的调味相对清淡:面酱刷上薄薄一层,甜咸俱全,兼有一股酱香,再加上一点红腐乳,提上一点鲜味,基本的调味就算齐活了。再撒上一层翠绿葱花,靠热度激发出香辛味——有人不喜欢葱,觉得有一股生臭味,细心的店家会提供生葱、熟葱两种选择。辣椒则相对随意,油辣椒、辣酱皆可,只是点缀而已。

说来也怪,这样的煎饼果子只在天津市区代代相传,即便是近如塘沽、大港,煎饼果子就立刻大变样。只有市内六区的范围内,依然固守着这套传统。外人看来,这叫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只有一根油条,单调又没营养,有什么好吃?

别说,这套规矩还真有它的道理。平民小吃中的“规矩”,北京人称为“穷讲究”,虽说有点不得已而为之,但一代代传承下来,“穷讲究”也演化出了不少门道。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黄太吉的致命缺点是什么”,下面一连串的答案,主题只有一个:难吃。

煎饼果子之争:天津人的信仰之战

首先,煎饼里大概是用了白面,和绿豆面相比缺乏韧劲,吃起来黏糊糊、软趴趴的,加上生菜的水汽影响,口感更糟;绿豆面特有的清香也没有了,反倒有一点点酸味。

二来煎饼本来就薄,搭配滋味强烈厚重的食材,加上大量千岛酱,味道一下子就失衡了,煎饼没了味道,只剩下过分的酸甜味。

去吃煎饼果子,下了单之后可别净顾着玩手机。煎饼果子的魅力,不仅在于好吃,更在于好看。手艺娴熟的师傅摊起煎饼来,简直有种艺术的美感。

说一句“来套煎饼果子”,那边手底下就麻利地忙活开了:先用油擦刷上薄薄一层油,浇上一勺淡黄色的面糊,紧接着抄起竹蜻蜓一样的推子,只轻轻转一个圈,一张煎饼赫然呈现在眼前,薄如纸,圆如月。

再看他一只手拿着推子,另一只手抓起鸡蛋来,一磕一掰,推子又是一转,满眼黄白错落、交相辉映。煎饼已经冒起了热气,又换一柄小铲,四下里松动一下边缘,两手一翻,煎饼就翻了个身。

放上油条果篦儿裹上之后,就是调料:小刷子唰唰两下,抹上甜面酱和酱豆腐,一道深褐一道鲜红,嘴上问着“要不要辣子”,顺手再来一道辣酱。紧接着一翻一折,煎饼成了棉被状,装了袋交到你手里,全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喜欢绵软口感的,可以选果子;喜欢脆的,记得要果篦。减肥的同学可以选择隐藏菜单:就要一张煎饼皮。粗粮配上鸡蛋,高蛋白、低脂肪,美味依旧,却瞬间变成了健康食品,敞开吃也不要紧。

煎饼果子之争:天津人的信仰之战

外地人看煎饼果子是小吃,在天津人眼中,就是日常的食物。常年累月吃下来,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而敢守着这群“老吃主”做生意的,自然有一套。反倒是高门大户的旅游窗口,手艺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煎饼果子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吃。不过,市井之中多奇人,寻常处也往往藏着值得探寻的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