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今天要說的是作品集準備的初期,經常被同學們忽略的問題,根據漢藝以往的經驗發現,

其實只要擺正4個方面的心態,不僅能解決一直以來困擾同學們的問題,而且真的會讓同學們的作品集準備起來更加高效!

01

別人怎麼準備

“只借鑑、不照搬”


國內學生普遍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特別有自己想法,知道什麼適合自己,也很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的,但這是少數,大概佔20%不到;

80%的人屬於另一種,就是瞄著別人看,大部分人什麼時間開始準備,我就什麼時間開始準備。這種人特別“乖”也相當“懶”,他們會聽從“安排”,跟隨大流,但就是懶得思考。

國內某高校同學的園林專業設計作業ppt節選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人和人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來自方方面面,有的是天賦方面的差異;有的是勤奮上的差異;有些是動手實踐上的差異;有些是功底上的差異等等。

舉個例子,漢藝曾有兩個同學同期一起學建築,但是因為A同學的爸媽都是工程師,自小耳濡目染,所以對老師講授的東西,哪怕是新的知識也接受的很快;但另一個同學B,沒有這樣的背景加持,明顯接受的速度慢,這很正常,無非需要更多時間和導師的耐心講解。

最後,A花了大概4個半月的時間,去了英國的AA;B花了將近1年去了澳洲新南威爾士,結果都不錯。但時間成本不一樣,B同學花同樣的時間,絕不可能達到A同學的成就。

A同學,成功申請英國AA建築聯盟學院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當然導致差異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最直接的導向是每個人在作品集準備上的規劃是不同的,因為各自適合的設計方向不同,運用的手法不同,接受新奇事物的程度也不同,自然花費的時間也不同。

所以,憑感覺就將別人的套路安在自己的身上,恐怕是對自己最大的不瞭解與不負責。

02

Tutorial不是越長越好

“要先準備再討論”


和老師討論的時間是越長越好嗎?答案是:不一定。

很多人都誤以為好像和老師討論的時間越長,似乎就越能證明自己是用心的、刻苦的、努力且專心的,你看我和老師討論了那麼長時間,我肯定下了很大功夫,對嗎?

但是,通常這很可能是一種錯誤的心理定位。

和老師討論的目的在於:解決你在作品集創作時存在或可能出現的問題,幫助自己判斷項目可行性、深度以及接下來的走向。而不是單純地通過討論時間的長短來定義自己的努力程度。

學生在presentation前準備中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沒有提前準備的討論味同嚼蠟。因為這樣的狀態下你是沒有point的,老師也很難在討論的開始get到你的問題,彼此都將時間花費在本來應該你自己完成的事情上。不是我說,這樣的狀態一旦到國外是絕對吃虧甚至導致fail的。

老師在開課做的教學大綱和課前準備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老師在開課做的教學大綱和課前準備

國外敘事空間課程原版大綱手稿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除非你是在“心流”的狀態下,非常積極地溝通和思考,否則,時間越長,不僅會使效率大幅度下降,還會造成沮喪。

03

處理Research到的信息

“再分類、篩選、整理”


在進行research之前,首先你可能會做brainstorm,它是一個幫助我們在短期內收穫大量聯想的好方法,而mind-map可以說就是將一系列idea記錄並呈現的形式。

然後你可能會根據mind-map裡面的線索去進行research,得到更多更加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信息是不是都需要保留?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這裡面顯然被漏掉了一個很關鍵的步驟,research的數量有了,但你缺少將它進一步歸納、整理和簡化。

打個比喻,它們就像花藝,碎片化的信息就像是原生態的花材,你需要去掉多餘的葉子(重複的信息),挖掘到它們原本的樣子(背後更深層次的東西),再彼此組合。

這4點,讓你的作品集不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大家還只是將調研停留在我查到了一堆信息的話,那它們也就只能是一堆零散的信息,你的面前是一團沒撥開的迷霧,營養和價值就隱藏在這些迷霧下面。

通過歸納、聯繫、總結之後被你洞察到的問題,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04

不把時間都堆在最後

“現在就行動”


我們的一位非常會“自我安慰”的同學曾脫口而出一句話:第一個project耗時最長,後面肯定會快。不巧被經過的我聽到,我當時在心裡想,這是誰給的“迷之自信”?

可能按照她的理解,第一個項目是整個portfolio裡面最早開始的,學生對整個設計的流程尚且捋不順,對目標專業的概念尚不清晰,對帶自己的導師還存有磨合期,自然時間進度上就會落下速度,這是一個適應期問題。

這麼想,似乎很有道理。But,你有沒有想過另外一個問題?目標明確的大帥美們已經開始折騰起來了。

作品集的項目難度一般是呈梯度遞增的,這可能反映在項目深度加大或思考的廣度變寬上。很多時候專業導師就是考慮轉專業或者零基礎的同學一上來對專業設計的陌生狀態,所以the first pro.難度相對是低的。

你該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覺得現在的項目上手就有難度,卻沒有下到應有的功夫,反而樂觀地期待著未來做的項目會“自然而然”更容易,會收穫什麼結果呢?

最終是發現時間來不及,要麼自降水準,要麼滿心焦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