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

王朔,很早就知道他的作品痞氣十足。讀了《我是你爸爸》,確實名副其實。單從書名,就令人覺得這本書可能是滿紙荒唐,胡言亂語,但通篇讀下來,卻也不乏溫情,令人感動。就像王朔一向對讀者所說,你能看出更深的東西你就看,你不能看出更深的東西,起碼也讓你樂一樂。

《我是你爸爸》用兩百多頁的篇幅講述了離異的馬林生與十三歲的兒子馬銳經歷的一些事情,所寫的雖然是平常事,但放在這對父子身上,卻非常好玩。

馬林生在書店上班,除了大院裡的發小夏經平再沒什麼朋友,平日裡非常喪,自己的兒子被幾個小混混打破了頭,只是帶去醫院縫了幾針再沒有下文,為了與自己的新對象約會,整日對兒子不管不問,直到兒子被那幾個混混打的躺進了醫院。

馬銳正好相反,小小年紀便懂了好多事情少年老成雖不太合適,卻也能看出馬銳的一些特點。

書中描寫了這對父子生活中的幾件事情。這裡挑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片段。

第一個是馬銳在學校惹了事被罰寫檢查,擔心兒子不能寫好檢查的馬林生親自寫了一份"感人至深"的檢查。馬銳看後覺的自己被寫的完全沒有尊嚴,不願意抄,把稿紙隨手一扔,散落一地。

馬林生說:"撿起來。"

馬銳扭過臉,不予理睬。

"你撿不撿?"馬林生又說。

"不撿。"

話音未落,馬銳後脖梗子就捱了爸爸猛的一掌。

"你撿不撿?"

馬林生問一下句,打一下。打一下,問一句。馬銳不肯服軟,馬林生的火氣逐步上升。最後失去理智,連踢帶打。

夜裡,看著自己的兒子,馬林生想起了當他還是個小孩子時,含淚忍痛在被窩裡悄悄發過的一個誓:如果將來我走了孩子,我永遠不打他。

第二個是馬林生懷疑兒子學壞了,回到家中趕走了馬銳的同學,當著他的面撬開了兒子的抽屜。

發現抽屜裡淨是些日記本、轉學到外地的同學的來信和孩子們出外遊玩時的合影以及兩本精美的集郵冊還有一包開封的香菸和—只打火機。馬林生沒收了打火機和香菸,然後看照片,挑出幾張他認為姿勢下流荒唐的撕掉。然後把信也拆開一封封仔細看,把有些他認為流露了不健康情調的信直接撕掉。接著他開始看馬銳的日記本。最後檢查了集郵冊時,從上面撕下了一些有女人妖豔形象的郵票。

馬林生摔掉日記本,開始到兒子的枕頭下和褥子下面找。他懷疑兒子已預先清理過,轉移了最重要的又引起麻煩的東西。他只從枕下褥中又搜出幾本小說,而這些小說都是馬銳從他的書架上拿走的。

這本書沒有討論父親對兒子的培養,而是著眼於父子關係。傳統的父子關係以父權為主,是君權的延續,君臣關係在家庭中的體現。這種關係中,父親總是無條件的凌駕於兒子之上,父權像君權一樣,不容半分質疑。不可否認,在君權,父權之上的觀念之下形成的社會關係對於維繫以農業為基礎的封建社會的穩定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對於父子兩個人之間關係,我覺得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雖然有孝道擺在頭頂,兒子對父親不可能不尊敬,不孝順。將來成為父親的兒子也會理解自己的父親。但這種高低之下,父子之間的感情總不是那麼親密,心總不是那麼近。似乎總有一種由地位的極不對等造成的隔膜橫亙在兩人中間,誰也無法戳破。

封建社會有沒有父子之間的衝突?肯定是有的,但總是關於父權的歸屬問題,而不是對於父權之下產生的父子關係的質疑。鬥爭的結果都是隻有一個勝者,不是老子教訓了兒子,便是兒子打敗了老子。一國不容二主,一個家庭一般也只會由一個男性主導。

然而近代以來,經濟結構的改變,思想的不斷解放,君權,父權受到挑戰已經是不可避免。並不是說誰的地位受到挑戰,而是說這種關係受到質疑。我們的生長環境飛快得改變,不用說一代,就是區區十年,時代也會在人的身上留下清晰的痕跡,零零後已經看不慣我們這群九零後的叔叔阿姨了,更何況是我們與父輩之間,短則二十幾年,長則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跨度,在兩代人之間已經劃開了一條很寬的溝壑。

書中的馬林生因為察覺到在傳統的父子關係之下,兒子對於自己只有順從,略帶奴性的順從,毫無情感的交流。於是主動選擇了改變,希望與兒子之間形成近於好哥們一樣的關係。然而,馬林生用力過猛,自己蹲下來跟兒子對等,兒子卻直接把腳尖踮起來高了他半頭。無可奈何的馬林生最終還是站了起來,一巴掌打過去,用了所有爸爸都會用到的一句話:我是你爸爸。簡潔,有力,不容反駁。然而,帶來的又是疏遠。

或許,父子之間關係的改變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代為尺度慢慢變化。畢竟傳統的關係已經存在幾千年,而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思想的極大解放才僅僅發生了一百多年。在古代,不用說兩代之間,就是百年的長度,文化也是相對穩定的,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下長起來的人思想觀念上也不會有大的分歧。而如今,面對如此劇烈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能迅速反應,只能在一些時候產生一些衝突。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追求一種怎樣的關係。現在的代際衝突遠不如百年前新思想傳來時在新一代青年的家庭中產生的矛盾矛盾那麼激烈。父子關係已經並且必將繼續緩慢改變,趨於另一種穩定或者多樣化。

似乎扯得遠了,還是開一個小口子,把這個問題拿出來,再做思考。

這本書讀完,最後父子相擁的場面還是讓我覺得在當下這個時代,不可否認的一點依舊是

無論爸爸有什麼缺點,都不妨礙他是我的英雄。

反過來,爸爸是英雄,可也要知道他仍是普通人,有毛病,有無奈,需要被體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