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規模約爲30億美元

2018年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規模約為30億美元


作者丨鳩摩智


序言

2017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衝破萬億大關,同比增長高達24%;全球物聯網設備數超過200億臺,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700億臺;

2017年全球物聯網支出約為2,85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超過5,00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14%;

物聯網產業發展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面臨著安全隱私以及成本方面的挑戰,而區塊鏈自身具有的特性很好地解決了物聯網存在的瓶頸問題,有助於物聯網發揮其全部潛力;

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僅有30.32億美元,與整個物聯網行業2,850億美元的支出相比,資本投入力度存在近100倍的差距。

本報告分為四個部分:物聯網發展現狀;區塊鏈對物聯網的改進;區塊鏈物聯網發展現狀;總結與展望。

01

物聯網發展現狀


1.1 2017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超萬億元

2017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約為11,500億元,同比增長24%;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約為17%。

1.2 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超過200億臺

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約為204億臺,同比增長15%;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超過700億臺,年均增長率約為18%。其中物聯網設備主要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機器人等。

2018年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規模約為30億美元


圖1 物聯網市場規模及設備數量


1.3 2017年全球物聯網支出超過2,800億美元

2017年全球物聯網支出約為2,850億美元,其中與消費電子相關的物聯網支出最大,約為90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全球物聯網支出約為5,40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為14%。

1. 4 三星、高通、LG——物聯網技術的領導者

全球物聯網行業專利總數為129,770項,其中三星、高通、LG、華為和英特爾是如今物聯網行業的五大專利持有者,分別持有4,565、2,880、2,074、2,056、1,764項專利,佔比分別為3.52%、2.22%、1.60%、1.58%、1.36%。

2018年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規模約為30億美元


圖2 物聯網支出與專利數量


1.5中美兩國物聯網技術領先於世界各國

中國與美國在物聯網領域的專利技術數遠高於其他國家,佔比分別為28.81%和24.68%;韓國、歐洲、日本次之,佔比分別為8.90%、8.14%和7.96%。

2018年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規模約為30億美元


圖3 物聯網專利地域分佈


02

區塊鏈對物聯網的改進


2.1物聯網行業面臨的挑戰

2.1.1安全性問題

一方面,中心化的物聯網服務器存儲和轉發所有數據信號,存在數據洩露的風險——2017年4月,成都雙流連續發生多起無人機黑飛事件,導致百餘架次航班被迫備降或返航,超過萬名旅客受阻滯留機場,經濟損失超1,000萬元。

另一方面,物聯網運營商掌握所有的用戶信息,難以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2015年11月,香港玩具製造商VTech遭遇入侵,近500萬名成年用戶的姓名、電子郵箱、地址、密碼、住址以及超過20萬兒童的姓名、性別與生日不慎外洩。

2.1.2成本問題

隨著物聯網的普及,物聯網設備數將大幅增長,需處理的數據信息必將呈現暴漲態勢,對服務器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運營商難以承擔物聯網技術研發與搭建的壓力。

2.2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

2.2.1保護用戶隱私

區塊鏈中的所有傳輸數據都經過嚴格的加密處理,結合身份驗證、授權機制等技術保證隱私性。

2.2.2降低成本

通過區塊鏈,可在一個分佈式的網絡結構中將相關的可信信息與智能設備關聯在一起進行識別,無需中心化的服務器提供服務,規避了昂貴的運維費用。

2.2.3促進協作

區塊鏈可構建全新的信任機制,打破信息孤島,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協作,提高物聯網服務效率與質量。

03

區塊鏈物聯網發展現狀


3.1物聯網企業紛紛引入區塊鏈技術

自2016年以來,國內外物聯網公司紛紛引進區塊鏈技術,開始探索將區塊鏈應用到物聯網中。

2018年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規模約為30億美元


圖4 物聯網企業佈局


3.2區塊鏈物聯網行業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

根據非小號數據結果顯示,物聯網概念類項目僅有11個,總市值約為30.32億美元,其中MIOTA項目佔比為65.96%,其餘項目市值均低於5億美元。

3.3中國區塊鏈技術遙遙領先

截至2018年8月底,中國、美國、英國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區塊鏈專利數量為1311項,其中中國專利數為1001項,佔比約為76.4%,遠高於其他地區。

2018年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規模約為30億美元


圖5 區塊鏈物聯網發展現狀


3.4中國主導國際物聯網與區塊鏈融合標準研究

2017年3月,中國聯通聯合眾多公司和研究機構在ITU-T SG20成立了全球首個物聯網區塊鏈(BOT,Blockchain of Things)標準項目,定義了去中心化的可信物聯網服務平臺框架。

2018年7月,ISO/IEC JTC1(國際標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正式通過了由中國主導提交的關於成立物聯網與區塊鏈融合研究組的提案,該研究組由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十餘個國家的專家參與,將在未來的一年中重點開展物聯網與區塊鏈市場發展和國際標準化推進工作。

3.5區塊鏈物聯網面臨挑戰

3.5.1不可能三角問題

將區塊鏈應用於物聯網,必將給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區塊鏈技術本身存在去中心化、安全與高效低能之間的平衡問題,目前沒有能夠同時實現以上三個目標的技術,未來行業需進行妥協。

3.5.2上鍊前信息真實性問題

區塊鏈技術只能保證數據信息在上鍊之後無法篡改,但無法對上鍊前的信息實施管控,需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確保上鍊信息的真實度。

3.5.3成本問題

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必將給商品帶來一定的溢價,以網上售賣的“步步雞”為例,價格約為220元/Kg,而網上售賣的傳統農養雞價格約為45元/Kg,價格相差約5倍。

04

總結與展望


物聯網對於區塊鏈來說,是非常天然的落地場景土壤,區塊鏈自身具有的交易共享性和不可篡改性很好地解決了物聯網自身存在的瓶頸問題,同時其去中心化的價值傳遞將給物聯網服務帶來變革式的提升,可以預見:

4.1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趨於標準化

無論是在物聯網技術上,還是在區塊鏈技術上,中國均領先於其他國家,在未來的一年裡,中國主導的區塊鏈+物聯網融合的標準化工作必將取得突破性進展,行業規範日趨完善。

4.2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於諸多行業領域

區塊鏈自身帶有的技術特點,可為各行業創建一種全新的信用機制,能廣泛地服務於工業、農業、醫療、溯源、金融、保險等行業。

4.3區塊鏈與物聯網的融合迎來發展瓶頸

2017年物聯網行業支出為2,850億美元,而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市值僅有30多億美元,資本投入相對較少,將導致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發展放緩,引來發展瓶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