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房屋徵收戶喜遷新居

“魏隊長,樓房鑰匙拿到手了嗎?”“拿到了,拿到了,這幾天正在裝修,今天剛拉了沙子和地板磚,估計10月底就能入住了。李縣長你又來看房子情況了嗎……”9月11日,民樂縣負責人在棚戶區調研安置工作時向新豐村魏莊隊長了解安置情況。

棚戶區改造是民樂縣為夯實城市基礎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區群眾生活條件的一項民生工程。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涉及到土地賠償、房屋評估、農戶安置等一系列棘手問題,但在民樂,此項工作卻開展的非常順利,無論是對房屋評估、樓層分配、還是拆遷舊房工作,群眾都積極響應,密切配合政府的工作。

“只要按照國家政策辦,做到公平、公正,我們肯定擁護,棚戶區改造能為我們解決好多問題。”新豐村鄧莊村村民鄧重德說。他兒子在縣城做電腦維修工作,談了一個張掖對象,去年年底準備結婚,但女方家提了一個條件:必須有樓房。這可難壞了鄧重德。自己打工一輩子,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存下了10萬元,這可怎麼辦?買一套樓房,加上裝修,沒個三四十萬下不來,兒子的媳婦還怎麼娶?此時,棚戶區改造工作推進到了鄧莊村,鄧重德家的平房要被徵收,經過測量、評估、公示等一整套程序,他們家分到了兩套樓房,並補償8萬元錢。雖然當時樓房還沒有入住,但女方家一聽這個情況立馬同意了婚事,8月底也順利拿到了鑰匙,現在正在抓緊裝修。

民生工程順利實施民心民意是基礎。城關鎮八一村的於老爺子今年80歲高齡了,雖然大家都簽字準備拆房,但他就是不籤,不是補償的錢少,也不是分配的樓層不滿意,而是他從情感上無法割捨。“這個地方我生活了近80年,它的一草一木已經種在我的腦海裡了,眼看我也再活不了幾年了,我不搬,誰說都沒用”。每次房屋徵收工作組工作人員給老爺子做思想工作,老爺子都這樣說。於老爺子在北京上大學的孫子在微信群看到自己家鄉拆遷的消息後,發現自己的爺爺居然成了“釘子戶”,他決定爺爺的工作他來做。“爺爺,你今年80歲了,我希望你活到100歲,你現在住在老家,爸媽經常出去打工,你一個人在家上廁所摔倒了怎麼辦,你晚上煤煙中毒怎麼辦,你如果住到樓房上,條件好了,你身體也就更好了,爸媽也不用擔心,我也可以安心上學,棚戶區改造是國家大事,你可不能給項目拖後腿,要不我都沒臉在北京上學。”聽了孫子的一番話,老爺子順利地簽字了。

縣城棚戶區改造,不但讓農民住上了樓房,也為農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以前的土路不見了,新修水泥道路又寬又平,徹底結束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歷史。縣城還修了三個公園,每個公園都綠化得非常漂亮,健身設施一應俱全。住在縣城西西門十字孫成的老媽身體一直不太好,醫生說要天天鍛鍊。以前出門就是坑坑窪窪的土路,根本沒法鍛鍊,現在好了,出門就是西區公園。

2018年,民樂縣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共涉及6個片區,規劃用地總面積12.0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1.88萬平方米,修建住宅1318套,商業門店2.4萬平方米,停車位1115個,總投資5.25億元。現在,棚戶區改造項目配套的安置樓房都修好了,住上樓房的人天天都是笑呵呵,沒有住進去的也都在抓緊裝修,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