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工程」大講堂第三講開講,閒置農房變身網紅民宿火了小山村

武漢農業

多多關注我們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共享農莊”不僅讓城市人圓了田園夢,也讓農村的閒置農房“活”起來,讓村民增加了一份固定收入。近日,由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和武漢市農業委員會主辦的鄉村振興——武漢“三鄉工程”大講堂第三講活動走進黃陂杜堂村,近40名想要下鄉養老的市民代表,傾聽了我市“共享農莊”政策出臺後,為鄉村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所謂“共享農莊”,是指把農村閒置住房進行個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根據需求改造為市民田園生活、度假養生等多種模式,住在城區的市民也可以租賃農房當“農戶”。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前年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如今蝶變成全市“三鄉工程”示範點;曾經閒置的一間間農房,如今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民宿;背井離鄉到處打工的村民,如今依靠農房租賃,每年有了一筆固定收入。

本期武漢“三鄉工程”大講堂上,黃陂區杜堂村回鄉能人葛天才、勝天村支部書記龔衛平、三鄉工程網的實施單位負責人殷樂,分別從自己的創業歷程、搭建市民下鄉平臺等角度,講述了自己如何參與到“共享農莊”中來的故事。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黃陂區杜堂村回鄉能人葛天才講述自己參與“共享農莊”的故事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嚮往美麗鄉村生活的市民聚精會神聽講

杜堂模式帶動3個貧困村發展

一個合作社,帶動了3個貧困村發展。

黃陂區杜堂村回鄉能人葛天才,從說服113戶村民把閒置房屋按照每平方米1600元折算入股,併成立武漢杜堂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開始,不斷帶動村民集體脫貧。

去年年底,合作社拿出了520萬元的現金分紅,惠及杜堂、崇傑、柏葉三個村的20多個自然灣的村民1088人。村裡不少老人感嘆,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錢。

在“三鄉工程”大講堂上,葛天才講述了他所經歷的杜堂村模式。

2014年,杜堂村被納入黃陂區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在外打拼多年的葛天才,看到“外面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養育我的老家卻還是老樣子”,很想為家鄉人做點事情。

美麗鄉村建設過後,鄉親們生活的基礎設施大為改善。但葛天才發現,村裡沒有主導產業,還是難以改變農村貧困現狀,一些村民靠少量土地掙得微薄收入,生活質量也不高。當時,我市正在打造“武漢新花城”的發展目標,“美麗鄉村,四季賞花,月月有遊”的鄉村休閒遊,成為發展的風口。

2016年,葛天才成立了武漢木蘭花鄉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帶著村裡人一起打造木蘭花鄉景區。村裡花變多了,景變美了,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

那麼,村民的閒置農房,能不能也變成村民收入來源呢?

經過葛天才的努力,村裡成立了武漢杜堂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開始承擔每棟民宿的運營管理工作,併為每棟民宿配備了民宿管家。城市的市民通過投資,可獲得8年使用權,閒置期間可由民宿管家出租出去,收益分成。

“沒想到這種共享民宿的模式一推出來,非常受市民歡迎。”葛天才告訴大家,村裡現在獨棟的民宿已經全部被預定完了,每到週末基本全部住滿。一間民宿價格約在400元上下,還包含景區門票,市民接受度比較高。

他說,下一步,還將帶動崇傑、柏葉、北門等3個貧困村,因地制宜,打造杜堂區域的“共享農莊”。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入住“7A級”勝天村

可享“榮譽村民”待遇

位於黃陂區木蘭生態文化旅遊區東環線的勝天村,村域內已建成勝天農莊(4A級)和木蘭玫瑰園(3A級)兩大景區,年接待遊客近40萬人次。

“三鄉工程”大講堂上,勝天村支部書記龔衛平笑著告訴大家,“武漢的鄉村中,我們村的村民最幸福,因為有勝天農莊和木蘭玫瑰園,勝天村成了少有的‘7A級’村莊。”

2008年,從事建築行業的龔衛平,回鄉創辦了勝天農莊,和哥哥租下村裡荒蕪的林場,投資5000多萬元。

2011年,為了勝天村的發展,街道領導和村裡的老書記找到龔衛平,希望龔衛平來當村支書,帶領村裡人一起脫貧致富。

2017年4月,武漢市啟動“三鄉工程”,勝天村成為了首批市民下鄉的試點村之一。

如何讓下鄉市民在勝天村住得安心?龔衛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將勝天村35名黨員組成服務隊,負責提供治安巡邏、代管寵物、維修水電等服務,猶如貼心管家。同時,讓住在勝天村的城裡人享受“榮譽村民”待遇,不僅可以免費進入勝天農莊和木蘭玫瑰園遊玩,還有一塊屬於自己的菜地。

勝天村的貼心舉措,不僅得到了下鄉市民和企業的青睞,還成功吸引尚果國際創意酒店公司和一批市民下鄉。尚果國際創意酒店公司簽約了20戶農房打造精品鄉村民宿,普通市民簽約的18戶中,已有12戶完成裝修、實現入住。總共簽約的38戶農房中,有5戶是貧困戶,總年租金達到52萬元,帶動相關投資3200萬元。

龔衛平還告訴大家,“共享農莊”為村民帶來的收益非常明顯,村裡的村民熊愛華,因為丈夫患重病變成了重點貧困戶。去年5月份,下鄉市民尤先生看中了熊愛華的一棟三間兩層民房。經過村委會牽線,尤先生簽下了20年租約,當場預付了2年租金,極大地緩解了熊愛華的貧困問題。村裡為了感謝尤先生,特意頒發了“榮譽村民”證書。

龔衛平告訴大家,下一步,村裡也準備成立合作社,引入公司對村裡的閒置農房進行改造,讓更多的村民能獲取一份穩定收益。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武漢三鄉工程網”小程序上線

市民可電話訂房

“三鄉工程”大講堂上,三鄉工程網的實施單位負責人殷樂向大家展示了“武漢三鄉工程網”小程序的頁面。長江日報記者看到,“武漢三鄉工程網”小程序上分為農房、特色農莊、精品民宿、農家樂、資訊五大板塊,在農房板塊農房照片、位置、租賃年限、租賃價格、房屋面積等信息一應俱全。

殷樂說,去年年底他們開始接觸武漢三鄉工程網的建設工作,今年5月15日以黃陂區作為試點開始採集相關信息,每個農房按照24小項、12大項的標準進行嚴格採集。目前黃陂區已經蒐集了5000多套農房信息和600多個農莊信息,現在已有4000多套農房符合要求上線。

“目前大家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看到黃陂農房的相關信息,並可通過電話預定和諮詢相關信息。”殷樂介紹,目前已經通過小程序接收到了不少諮詢電話,後期將開通在線支付功能。8月份將對其他5個新城區的閒置農房、特色農莊信息進行全面採集,年底還將推出三鄉工程網網站、三鄉工程網APP。讓想下鄉的市民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就能瞭解我市所有閒置農房的真實信息。

黃陂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到目前為止已吸引社會“三鄉工程”計劃投資66.7億元,建設共享農莊280個,已簽訂租賃合同空閒農房數3761套,今年上半年新增租賃空閒農房800餘套。

今年全市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基礎,重點利用農村閒置農房、宅基地新建或改建以及現有的農家樂、民宿等精品農莊,通過共享思維、互聯網+技術手段實現網絡化、市場化運營,引入華僑城、碧桂園、藍城集團、中青旅、市農業集團等大企業參與建設共享農莊。

到2020年,我市將陸續建成1萬戶“共享農莊”別墅、古民居改造,提供度假、養生、種養、休閒等風情各異的武漢近郊田園生活。

END

“三乡工程”大讲堂第三讲开讲,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火了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