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山竹」,斗門已組織超4000人組成搶險部隊

14日下午,珠海市斗門區委副書記、區長馬洪勝主持召開區政府常務會議,部署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 防禦工作。據悉,截止12日20時,斗門區已有573艘漁船、人員1140人回港避風,並落實災害庇護場所20處,主要對漁排、危破房、筒易房、低窪地、施工工地和地質災害高危區的臨險人群進行臨時安置;落實以武裝部民兵為主力的搶險隊伍2支80人,落實基層搶險隊伍116支,人員4119人,搶險車輛104合,落實編織袋30多萬隻,橡皮艇22艘,應急移動水泵3臺,應急發電機11合、衝鋒舟15艘、應急搶險燈15盞、油鋸70把等一批搶險物資,衛星電話5臺,對講機57臺,以應對搶險救災所需。

氣象部門分析認為,“山竹”的預測移動路徑與2008年給珠海造成較強風暴潮影響的16號颱風“黑格比”十分相似,需注意防禦暴潮及其可能與強降雨疊加對城市排水的影響。

在國家、省、市“三防”工作會議結束後,斗門區隨後召開會議,部署相關工作。區委常委、區三防總指揮黃進要求,各級、各部門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壓實防風責任,不折不扣貫徹國家、省、市各級的部署要求,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要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強颱風“山竹”正面登陸我區最不利情況出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增強憂患意識,把當前防風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將各項防禦工作做到前面,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會議強調,要堅持落細落小落實,加強隱患薄弱環節的排查和應急防護;要切實對照“五個百分之百” 和“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反覆檢查落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部位,薄弱環節的防禦措施,做到船靠港、人上岸。對停靠海堤的漁船堅決進行勸告駛離,避免再次發生颱風“天鴿”船隻撞堤的事件發生。

同時,漁排、養殖戶、低危破房、簡易房、施工工地,特別是洪鶴、雙湖和香海大橋、地質災害隱患區域等臨險人員要在15日19時前百分之百轉移到安全地帶;建築工地施工人員要提前做好轉移安置工作,落實對接庇護場所。

【記者】 林鬱鴻

【通訊員】 夏麗娟 林建文

【作者】 林鬱鴻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