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策」周掌柜評馬云:舊梟雄迎來新使命 永不辭任才是利空

文章來源:【鳳凰網財經國子策第56期】

本期嘉賓:知名商業戰略專家、多家國內外頂尖全球化公司戰略顧問周掌櫃

「國子策」周掌櫃評馬雲:舊梟雄迎來新使命 永不辭任才是利空

就在9月10日教師節這一天,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了一封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公開信顯示: 2019年9月10日,即一年後阿里巴巴20週年之際,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接棒人為現任集團CEO張勇。

阿里巴巴官微隨即發佈馬雲新名片,名片上,馬雲職位一欄顯示為“老師”,而後列出了“中國浙江杭州佬”、 “鄉村教師代言人”等等表述。

針對“馬雲於一年後辭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這一消息,鳳凰網財經對知名商業戰略專家、多家國內外頂尖全球化公司戰略顧問周掌櫃進行了專訪。

馬雲一年後辭任董事局主席,對阿里有何影響?周掌櫃對鳳凰網財經表示,馬雲對於阿里的影響依然可以繼續和放大,因為馬雲作為阿里精神領袖的地位無法轉移,“馬雲對阿里的影響不亞於喬布斯對於蘋果”。周掌櫃還表示,馬雲辭任對阿里不能說是實質性利好,但肯定不是利空,永不辭任或許才是利空。

周掌櫃還透露,他曾經從馬雲幾位好友講述的細節中瞭解到,馬雲對辭任董事局主席想得很開,並準備充分,並時常揶揄其他不願意辭任的企業家。

那麼,馬雲辭任董事局主席一事會不會撼動中國的互聯網生態?周掌櫃指出,中國的互聯網生態在目前的底層技術格局下已經有了穩定的格局,馬雲想再造一個阿里很難,同理,阿里也不會因為他辭任就失敗,相對於組織不能過分高估個人能力。

在周掌櫃看來,馬雲給中國企業界帶來了四個清新的空氣——“從零做起的創業理想主義”、“帶領阿里團隊九死一生的領導力”、“阿里打破教科書思維的競爭戰略”、以及“左右逢源的實用主義”。

同時,周掌櫃也提出了馬雲的創業歷程中兩個很重要的瑕疵:第一,馬雲的表達方式誇大了“無知者無畏”的個人主義,對廣大創業者和社會存在誤導,比如馬雲所言的“不需要讀書”,其實僅僅是在企業界打破教條的角度看是合理的,從社會的角度,一個知名企業家不應該這樣欠考慮地宣揚簡單化的判斷;第二,無論是業務的邏輯還是公關,阿里都展現出一種強烈的“商業達爾文”主義,可以理解是對於激烈競爭和生存環境的反應,但從外界觀感上看,一個強勢的帝國思維可能會掩蓋真理和常識。阿里和馬雲應給社會和公眾傳遞更多謙卑的力量,心存敬畏的人文思維,不能被商業歷史定格為一個強勢的壟斷者。

“馬雲再出發,我們希望看到謙卑的迴歸;阿里再出發,我們希望感受到更多的社會責任。”周掌櫃總結道。

以下為採訪實錄:

鳳凰網財經:馬雲一年後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以專注於教育相關的慈善事業。在您看來,馬雲辭任,是基於什麼因素的考量?

周掌櫃:總體看,以我個人對企業家的認知,有兩個看法,其一就是“真正的企業家沒有人貪戀所謂的權力”,成功企業家註定伴隨他的是更大的夢想,但壓力其實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不是什麼快樂的事情。在我們做戰略諮詢中接觸的大企業家,實際上心都很累,對外有時候也是強顏歡笑,他們往往渴望普普通通的生活一天,迴歸自己,馬雲應該也不例外;其二當然還是商業的考量,馬雲一定是對目前阿里面臨的挑戰、風險和團隊的支撐力有一個客觀的判斷,一般企業家也不會拋一個爛攤子給同伴然後甩手瀟灑。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去推敲,大體有三點應該是馬雲考慮過的:第一點就是京東威脅在下降,不僅從這次劉強東的美國事件可以感受到,其實最直觀的從京東股價看,還沒有對阿里構成威脅,增長並不強勁,說明京東模式重運營起碼不足以顛覆阿里生態,京東還沒有真正做到通過大平臺管控集約化賦能商家繁榮生態;第二點是從阿里高層的獨立運營能力看,對馬雲的依賴度其實並不高,這背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阿里組織的兩個特點——內部強競爭文化和IT支撐的運營系統,這兩點讓阿里即使在互聯網公司中也有一套更完善的數據決策機制,這個機制保證了阿里跟隨市場戰略進化,削弱了對人的依賴,所以馬雲辭任也是有團隊領導力基礎的;第三點是時間節點看,目前的阿里正在處於本地化和全球化的交叉路口,不排除馬雲認為面向未來需要新的領導者打一場硬仗,而自己作為全球化交流和慈善大使的角色,實際上也可以很好的輔助這個新戰略。我從馬雲幾位好友講述的很多細節看,他對辭任想的很開,準備充分,也時常揶揄其他不願意辭任的企業家,所以,即使馬雲辭任,他的影響力依然可能繼續影響和放大,我個人覺得對阿里不能說是實質性利好,但利空肯定不是,永不辭任或許才是利空,關鍵看下一代戰略決策者的新思維。

鳳凰網財經:馬雲一年後辭任,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不是意味著權力向其他高管轉移?會不會因此撼動中國的互聯網生態?阿里的股價以及未來的市場開拓會不會受到影響?

周掌櫃:中國最成功的幾家公司,其實都不是領導者絕對控股的。包括華為的任正非、騰訊的馬化騰、平安的馬明哲,當然,也包括馬雲,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成功企業家管理公司都不是靠股份,他們一定超越了股份的狹義投票權深度影響了公司,主要表現是個人領導力和價值觀。我們看大公司,其實不要看所謂的權力,權力在一個大的流程系統上,無非體現為一個決策的節點,或者行為上籤一個字蓋一個章,但背後的本質是影響力,是決策力水平的制高點,個人觀點:馬雲未來在阿里的戰略影響力不太會下降,具體業務的戰略調整新領導者應該有新想法,但這個思維本質上也是馬雲塑造的,轉移管理權力是必須的,但阿里的精神領袖地位是無法轉移的。從阿里對外的叫法“傳承計劃”來看,這是專業人力資源術語“Succession Plan”(繼承者計劃)的創新翻譯,體現了背後有專業的思考。

從中國的互聯網生態上看,在目前的底層技術格局下已經有了穩定的格局,馬雲想再造一個阿里很難,同理也不會因為他退休讓阿里失敗,相對於組織不能過分高估個人的能力。阿里的股價影響因素很多,包括貿易戰導致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而且阿里在未來若干年可能需要在中美之間尋找平衡,全球化會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影響。但辨證看,中美貿易戰中阿里的定位很特殊,他主要是從海外進口的職能,武器是中國十幾億人的超級市場,這個市場的購買力未來會持續增長,直至超越美國,反而亞馬遜是製造美國逆差的,所以阿里是否被美國認可並在美國做大不重要,不排除阿里因為貿易摩擦獲得了全球化的發展機遇,其國際地位進一步上升。阿里的這個全球地位和體量,如果超越了國家的戰略競爭,大的邏輯看,比肩亞馬遜不是沒有可能。我對阿里股價長期走勢中性偏樂觀,主要取決於新領導者的全球化戰略平衡性和生態共生性的進化,國內市場競爭已經告一段落了。

從期望上看,我個人不希望阿里成為互聯網版的印度“東印度公司”,靠掠奪實業和製造業稱霸世界,希望其成為一家商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平臺賦能者,提高中國經濟效率,締造基於效率的商業繁榮。

鳳凰網財經:馬雲對阿里巴巴來說不僅是董事會主席,更是阿里巴巴的精神領袖。在您看來,沒有了馬雲的阿里巴巴會是什麼樣的?馬雲的辭任對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有什麼影響?

周掌櫃:首先說阿里要“沒有了馬雲”,這個提法不是很恰當,我個人認為馬雲對阿里的影響不亞於喬布斯對於蘋果。總結起來馬雲帶給中國企業界四個清新的空氣,第一個就是從零做起的創業理想主義,阿里奇蹟源自一個不屈不撓創業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激勵了我們的時代,是時代標籤;第二個是馬雲帶領阿里團隊九死一生,在無數次危機和無數個漏洞和風險中,不斷修復完善阿里巴巴的大船,這個領導力是經歷衝擊磨練的;第三個是阿里對競爭戰略的理解,打破了教科書思維,打破了很多禁忌,擁有一種獨特的“競爭力美學”;第四點是馬雲左右逢源的實用主義,從我們深度研究觀察者的角度看,談不上欽佩,但是確實非常務實,能感受到馬雲在無數次生與死的選擇中的智慧,這些很多可能不適合展現給公眾,但開動這艘大船,確實有他不容易的地方。

另外,在我的眼中,馬雲的創業歷程還是有兩個很重要的瑕疵:第一個是他的表達方式客觀上誇大了“無知者無畏”的個人主義,對廣大創業者和社會存在某種程度誤導,比如他所言的不需要讀書,其實僅僅是在企業界打破教條的角度看是合理的,從社會的角度,作為一個知名企業家不應該這樣欠考慮的宣揚簡單化的判斷;第二個是阿里無論是業務的邏輯還是公關都展現出一種強烈的“商業達爾文”主義,可以理解是對於激烈競爭和生存環境的反應,但是從外界觀感上看,一個強勢的帝國思維可能會掩蓋真理和常識,比如,我個人認為阿里需要對製造業的高品質成長未來承擔更多的責任,阿里不應該過度渲染互聯網金融等所謂“高科技顛覆式價值”,阿里和馬雲應該給社會和公眾傳遞更多謙卑的力量,心存敬畏的人文思維,不能被商業歷史定格為一個強勢的壟斷者。

總之,一個強悍的阿里和梟雄般的馬雲將永遠被這個時代銘記,但馬雲再出發,我們希望看到的是謙卑的迴歸,是青年人的榜樣;阿里再出發,我們希望感受到更多的社會責任,有義務防止中國實體經濟的“過度交易化”和“過度金融化”。我們希望一直為阿里驕傲,為馬雲先生鼓掌,也希望他們都能繼續超越過去。最後,對阿里巴巴和馬雲先生表示真誠的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