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一招教你补肺的方法!

本文为李保平主任医生《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书中节选,此书即将发表,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敬请关注。文章共计15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是五脏六腑中的宰相。宰相的职责如同总理大臣,需要日理万机。在人体之中,肺脏主管一个人的“气节”,统理着全身上下所有的气息。肺脏属金,对应着秋季。金有金属的意思,金克木,木生火,就如同要利用工具砍伐树木来燃火一样,肺还有协助其他脏腑的功能。因为肺是调节脏腑之间矛盾的宰相,那么,它的正常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肺怕寒,如果你平时在感觉到热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脱下外衣,因为一旦已经有热的感觉,说明热已经散发出来了。如果一旦脱下外衣,寒邪就会乘虚而入。这个时候感冒就开始了。所以,我们平时要对温度的变化保持警觉,因为你的任何动作都会影响肺的功能。

肺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发散的功能。宣发可以排出浊气,还可将营养散布周身,滋润皮肤和毛发。肃降,是清肃、洁净和下降的意思。指肺吸入清气,可以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保证水液的运行并下达于膀胱而使小便通利。

秋天到了,一招教你补肺的方法!

肺是金脏,与秋燥相应。因为火能克金,火应于盛夏。所以盛夏及日中火热炽盛之时,要注意少吃燥热之品。饮食之中,辣味的食品都是入肺的,食物过苦则会伤肺,微酸则是补肺。所以平时如果要侧重养肺的话,菜里面可以稍微放点陈醋。只有肺气肃降,肺气通畅了,五脏六腑才能协调。中医认为肺与肾之间关系密切,也就是说,肺气的通畅与肾水息息相关。

可以举个形象的例子,每个家庭都有茶壶,茶壶盖上有个小孔,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小孔,茶壶倒水时才会通畅。如果你用手指按住小孔,就会发现水根本倒不出来。这个小孔就好比肺气,肺气不通,则流水不畅,肾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秋天到了,一招教你补肺的方法!

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互为络属关系,并开窍于鼻。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气充足有助于通大便和利小便。所以,有的时候人想大便却拉不出来的时候,如果碰巧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就会发现大便似乎比较容易出来了。

润肺名方——百草梨膏糖

相传,唐代魏征是十分孝顺的人。母亲多年患咳嗽气喘病,魏征四处求医,但无甚效果,使魏征心里十分不安。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即派御医前往诊病。御医仔细望闻问切后,处方川贝、杏仁、陈皮、法夏等十多味中药。可这位老夫人的性情却有些古怪,她只喝了一小口药汁,就连声说药太苦,难以下咽。任你磨破嘴皮子,可她就是不肯再吃药了。魏征也拿她没办法,只好百般劝慰。

魏征见老夫人对梨汁汤情有独钟,但光喝梨汁汤怎么能治病呢?因此他在为老夫人煎梨汁汤时,就将药汁倒进梨汤中一起煎煮。为了避免老夫人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魏征也有些疲惫了,他闭目养了下神。等他睁开眼,揭开药罐时,药汁已熬成了糖块。魏征还怕糖块口味不好,就先尝了一点,又香又甜。他随即将糖块送到老夫人处,请老夫人品尝。这糖块酥酥的,入口即化,又香又甜,又有清凉香味,老夫人很喜欢吃。于是他就每天给老夫人用中药汁和梨汁加糖熬成糖块。谁知老夫人这样吃了近半个月,胃口大开,不仅食量增加了,而且咳嗽、气喘的病也都好了。

秋天到了,一招教你补肺的方法!

魏征用药和梨煮汁治好了老夫人的病,这消息很快传开了,其它医生也用这一妙方来为人治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人们就称它梨膏糖。梨膏糖,主要以雪梨或白鸭梨、中草药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熬制而成。主要用于肺热型的咳喘。咳嗽痰多、痰黄而粘,慢性气管炎、哮喘等症。口味甘甜易服,其保健润肺效果显著。

配方如下:

鸭梨 1000 克,川贝母 30 克,蜜制百部 50 克,蜜制前胡 30 克,蜜制款冬花20 克,去皮苦杏仁 30 克,生甘草 10 克,法制旱半夏 30 克,云茯苓 30 克,冰糖 500 克。

制作方法:将鸭梨洗净切碎,与其它各药一同放入砂锅内。加冷水适量,浸泡 8 小时候后,煎煮。每 30 分钟取煎液 1 次。加水再煮,共取 4 次,将 4 次煎液合并。再以文火浓缩,煎煮至较稠厚时,加入冰糖 500 克,调匀。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趁热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瓷盘中。稍冷后,分割成若干小块。

在本文下方评论的粉丝,将抽取3位获得与李保平医生的一对一咨询的机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