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相信,命運的手掌里一定有漏網之魚


永遠相信,命運的手掌裡一定有漏網之魚


01

聽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劉媛媛的奪冠演講,對其中的一段話印象特別深刻: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訪問了十二個來自不同階層的七歲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訪問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後就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但是裡面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的小孩,他到最後通過自己的奮鬥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

“可見,命運的手掌裡面是有漏網之魚的。” 劉媛媛說。

“所以當我們遭遇到失敗的時候,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到出身上去,更不能去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如別人的父母。因為家境不好,它並沒有斬斷一個人成功的所有的可能。”

劉媛媛的話,真的特別勵志,也特別現實。

02

其實不用看英國的紀錄片,也不用花很多年去追蹤研究,在我們的身邊,就有無數活生生的例子。

比如在我們大學畢業若干年後,再回頭看看我們的大學同學,就會發現一個令人沮喪的現實:

家長有背景有實力的,大多或當官或經商,仍然都過得很好;普通人家的子弟,大多是普通的上班族,繼續過著最普通的生活。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站在父輩的肩膀上,這很正常。代際傳遞,真的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上演。

不過,在每個班裡,總有那麼幾位出身普通的同學,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他們或當上了大學教授,或出國闖出了一片天地,或經營著高科技公司,已經實現了階層的躍升。

而無一例外,他們都是當年學習最刻苦的人。

他們並沒有別的過人之處,只是在最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努力。

03

就說劉媛媛吧,出身寒門的她戲稱自己家“連門都沒有”,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又考上了北京大學的研究生。

在上研究生期間,僅有班委會競選經歷的她,報名參加了《超級演說家》節目,並在不被導師們看好的情況下,發揮越來越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了第二季總冠軍。

隨著知名度的擴大,她出書,做演講,做公益,生活的舞臺越來越寬。

如今,她開公司獨立創業,也是做得風生水起。

可以說,出身並不好的劉媛媛已經成為了一條“漏網之魚”。

04

我認識的一位年輕人,家裡特別窮,學習成績也一般,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師範院校。

家裡不能從經濟上給予支持,他就自己想辦法打工掙錢。

一開始,是做些發傳單一類的體力活,後來,他開始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網上做輔導老師。

到大四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做到月入上萬,開始著手辦自己的輔導學校。

同樣是大學生,很多同學在吃喝玩樂中過了四年,而他卻在不斷努力中過了四年。

而同樣是普通的二本學生,在同學們都在為找工作發愁的時候,他已經開始了創業。

同樣是貧寒家庭的子弟,在別的同學埋怨父輩沒有給自己提供一個好的起點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反哺家庭。

雖然,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事業的前景仍不明朗,但我相信,他是最有可能跳出命運掌心的那一個。

05

確實,如劉媛媛所言,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

但那又怎樣,

與其在命運的手掌裡自怨自艾,不如努力讓自己強大,試圖跳出命運的安排。

要永遠相信,命運的手掌裡面一定有漏網之魚,併為之去不懈努力。

如果不知道應該做什麼,那麼就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對於學生來講,就是努力學習,對於上班族來說,就是努力工作。

時間怎麼都是過,什麼都不做也會悄悄地溜走。而你選擇了努力,就能為自己的將來贏得更多的機會。

即使最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懷著希望過完一生,也總勝過從開始就絕望到底。

作者:明珠絮語,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文章影響了億萬學生和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