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一點都不誇張。如果現在還有一部系列電影讓我期待這麼久,那麼它一定是《碟中諜6》。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從上一部第五集到現在剛好過去了三年,而最新的這一集《碟中諜6:全面瓦解》已經在北美上映了一個月,得到超過所有前作的超高讚譽,好評如潮更是讓人心癢難耐。

每次想起來就自己聽聽自己的前手機鈴聲。

這個鈴聲我用了超過10年,不單是我這麼單一,《碟中諜》電影系列誕生超過了20年,1到6的主題曲也從來沒變過,它的主題曲就是我的前手機鈴聲——《Mission:Impossible theme》,恰恰也是電影的名字,在臺灣它被譯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20多年前看的時候,碟片上的名字叫《職業特工隊》。

就算你沒有看過任何一集《碟中諜》,也一定聽過這段讓人心跳過速的音樂。

從1996年的第一部《碟中諜》開始,這段“導火線主題”的激昂旋律,和阿湯哥的電影一起傳遍了全世界。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其實嚴格說,這首曲子是從1996年開始傳遍了東方世界,主要是華語世界。而在西方世界,播出於1966年9月的著名諜戰美劇《碟中諜》的主題曲就是它,阿根廷爵士音樂家拉羅·施弗林(Lalo Schifrin)創作了這段經典旋律。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這部美劇大受西方觀眾歡迎,CBS電視臺一口氣播出了九季,主角伊森·亨特成為西方觀眾家喻戶曉的唯一一個可以媲美007的超級特工,這首主題曲自然成為西方世界知名度最高的音樂。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到了1988年美國ABC接棒又連續拍了兩季《碟中諜》,主題曲依然是《Mission :Impossible theme》。

直到1996年阿湯哥領銜主演的同名電影的播出,這首曲子終於“衝破鐵幕”,贏得了東方世界觀眾的喜愛。

而且這首主題曲如當年的電視劇一樣,從此成為該系列的唯一主題曲,同從未換角、能上天入地一樣不忘耍酷的阿湯哥一樣,成為《碟中諜》系列電影的標誌性符號。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前些年立頓紅茶曾經拍過一個廣告,廣告內容是作曲家拉羅·施弗林創作《碟中諜》主題曲的過程:作曲家曾經一籌莫展,但是一杯紅茶入肚後,旋即來了靈感,創作了這首經典之作。

當然,真實的創作哪裡會有這麼簡單,拉羅·施弗林當年的創作甚至可以說是有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意味。

首先這首曲子並不在製片方的原計劃內。片方原本要設計一個奪人眼球的片頭,可是臨近播出了,原先的製作公司也沒交出作業。製片人情急之下找到了三年前初到好萊塢,就憑藉為NBC熱播電視劇《秘密特工》製作配樂而一舉拿下艾美獎的拉羅·施弗林。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老闆的要求是既然沒有了視效上的衝擊力,那麼一定要讓片頭曲一聽就讓人興奮,它應該成為電視劇的標誌性音樂。

而且這段標誌性的音樂還一定要配合以燃燒的導火索作為開始的片頭。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於是好萊塢配樂屆的新貴開始了“帶著鐐銬的跳舞”。

對於生長在小提琴演奏世家的拉羅來說,其實這並不難,他從小開始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長大後又開始對一戰後興起的爵士樂產生濃厚興趣,對於古典音樂和爵士的結合,他更是熱衷鑽研,他獲得艾美獎的作品就是一首改編成爵士的音樂。

尤其是當時拉羅為伊斯特伍德主演的《骯髒的哈里》系列等片創作的配樂都是融合古典音樂和爵士的,這已經成為他的風格。

但真正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經典50多年的是,拉羅採用了一般作曲家比較少用的5/4復節拍。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這樣的節奏不僅聽起來就讓人腎上腺素急速上升,卻又覺得有點跟不上步點兒,沒有一種舞蹈適合它,確確實實只有那段燃燒的導火線才能跟上它的節奏,因此這段經典名作也被稱為“導火線主題音樂”。

拉羅·施弗林就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國音樂界的地位。中國觀眾熟悉的李小龍電影《龍爭虎鬥》,布魯斯·威利斯的《虎膽龍威》以及後來成龍的《尖峰時刻》,都出現過拉羅的作品。

甚至他創作的49秒的《Mission: Impossible theme》就直接出現在了《虎膽龍威》中。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這已經足夠說明這段音樂的經典。

到了1996阿湯哥開啟個人動作史的《碟中諜》系列,依然沿用的是這首曲子,只不過這一回好萊塢著名懸念大師德·帕爾馬執導的這部作品,讓當時蒂姆·波頓御用配樂詩搖滾樂手丹尼·艾爾夫曼(Danny Elfman)主刀。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他將拉羅的名作用改為交響樂為核心並輔以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還把象徵搖滾要素的電貝司囊入其中,改編而成的作品征服了全世界。

而片尾曲則是愛爾蘭的國寶,U2樂隊的鼓手亞當·克萊頓(Adam Clayton)和鼓手拉里·馬倫(Larry Mullen)對拉羅的名作進行了改編,將原有5/4復節拍的改成4/4節拍的單曲,這首單曲在當年公告板年度流行樂排行榜上名列第18名。

2000年的《碟中諜2》是由華人之光吳宇森導演的。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那也是吳宇森在好萊塢最後的輝煌。主題曲則由當前的好萊塢配樂界一哥漢斯·季默改成搖滾版的,依然那麼銷魂。

而且除了主題曲以外,片尾曲是由重金屬樂隊Metallica演唱的《I disappear》,

著名的Rap樂團Limp Bizkit將《Mission: Impossible theme》改編成的說唱搖滾版歌曲。

這部片子裡還有一段銷魂的開頭。

那是阿湯哥徒手攀絕壁的驚險show,配合的音樂也是一段好萊塢電影經常聽到的《iko iko》。

這段音樂沒有《Mission: Impossible theme》那麼冷硬,翻唱成舞曲風格的《iko iko》就此拉開了吳宇森版本《碟中諜》的風格秀:慢鏡頭、滯空射擊、白鴿、雙槍等等,港片化痕跡嚴重。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票房雖然大賣,卻是整個系列中評價最低的一部,吳宇森從此走了小坡路。

可是阿湯哥卻越戰越勇,時隔六年後,《碟中諜3》上演,克魯斯再次搏命演出,他在上海灘上摩天大廈上的飛躍讓人嘆為驚止。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整體來說電影比第二集鬆散的劇情要完整流暢很多,阿湯哥的拼命贏得了世界性的尊重。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克魯斯看好的J·J·艾布拉姆斯擔當了此片的導演,而好萊塢另一頂級作曲家邁克·吉亞奇諾(Michael Giacchino),他曾經靠《飛屋環遊記》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他對《Mission: Impossible theme》的改造就是迴歸傳統!讓之前第二集裡電子加搖滾的風格回到了原有的交響樂風格。

他的改編因導演J·J·艾布拉姆斯繼續執導了《碟中諜》系列中之前評價最高的第四集,因而也將第三集的主題音樂持續到這一集中。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3年前的《碟中諜5》中,片頭曲《The A400》一開場伴隨著阿湯哥徒手扒上時速300邁,飛行高度1500米的軍用飛機。

隨後我們熟悉的《Mission: Impossible theme》就開始了。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這一集依然精彩,但相比驚豔的第四集有些中規中矩了,但是整部片子又迴歸到硬冷風格的傳統,同時伴隨著《Mission: Impossible theme》的也依然是點燃導火線的經典開頭。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每次看到它,我們就知道熟悉的阿湯哥又回來了。

《碟中諜6》沒有理由改編這一傳統。

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等了一個月,我卻足足等了三年

改寫下宮二對葉問說的那句來結尾吧:最美的相遇就是久別重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