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小部分屬於江蘇,爲何不全部劃給上海?

作為面積僅次於臺灣、海南兩島的崇明島,面積寬廣,島上的物產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地勢平坦開闊,有著“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的美稱,是旅遊以及居住的不二選擇。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小部分屬於江蘇,為何不全部劃給上海?

島上行政區是崇明區,歸屬於上海,然而崇明島並不是整個島都是歸上海管理,它還有一小部分屬於江蘇省,這個部分在崇明島的北端,屬於江蘇南通市下的兩個縣級市,為啟東市的啟隆鎮以及海門市的海永鎮。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小部分屬於江蘇,為何不全部劃給上海?

既然島上的行政區都屬於上海管理,為什麼島裡卻有小部分地區是屬於江蘇呢?這要從崇明島的形成說起。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小部分屬於江蘇,為何不全部劃給上海?

崇明島與臺灣、海南兩島不同,它是因長江衝擊而來的泥沙在河口常年堆積而形成的衝擊島嶼,地處長江下游的出口。崇明島所在地原本是長江口外淺海,因為長江東流,在進入河口地區的時候,水流速度變慢,長江挾帶的大量的泥沙就慢慢的在出口處堆積起來,漸漸的形成小塊沙洲,並且在長江口的南岸以及北岸形成濱海平原。經過長年的沉澱以及島上人的圍墾,沙洲成為了如今形如春蠶,面積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島,而因為長江口的不斷變化,崇明島的形狀位置與以前都很不一樣。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小部分屬於江蘇,為何不全部劃給上海?

早在唐朝時期,長江口的沙島還只是小沙洲,為東沙及西沙,遷來島上的居民均以打漁為生。在705年於西沙建立了崇明鎮,經過不斷地下移以及漲坍,在宋朝時原本的東沙及西沙被沖走,形成了新的沙洲,在之後長江不斷地衝擊下,各個沙洲不斷的被衝漲,堆積崩塌交替,隨後形成了現今崇明島的前身長沙,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長沙與其它坍存部分連接漸漸形成一個大島,並在晚清的時候形成了初步格局。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小部分屬於江蘇,為何不全部劃給上海?

在1958年,崇明島改屬為上海市,在這之前其一直屬於江蘇省。而此時的啟隆還有海永兩個鎮還仍然是獨立存在的兩個小沙洲,未與崇明島接壤,因此還是歸屬於江蘇省。在之後隨著圍墾以及持續的泥沙堆積,這兩個小沙洲逐漸長大,並最終和崇明島連起來,也就形成了現在的情況。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小部分屬於江蘇,為何不全部劃給上海?

崇明島形成到成長到現今如此寬廣的面積,一共經歷了1300多年,而它還在不斷的增長,依照它現在增長的速度,大概50年,歸屬於江蘇的兩地便能正式的與江蘇連接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