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寵溺真幸福!從北京四中到北大到哈佛,父親這樣陪伴我長大

本文作者康妮,是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系學士、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被問及“養育女兒最重要的是什麼”時,她站在女兒的視角,回憶和父親的點點滴滴,分享一名父親如何做才能培養出獨立自信的女孩。

美國的James Dobson博士在《Bringing Up Girls》一書裡曾提到:“女孩從小強烈需要來自父親的認可,這是她們自我價值和自信的源泉。

同時,父親如何看女兒、如何表達愛意,會影響到女孩女性特質的形成、以及和男孩如何相處。”

這樣的寵溺真幸福!從北京四中到北大到哈佛,父親這樣陪伴我長大

幼時:最初記憶

“每一個女兒,都想從父親身上獲得關注。她們和父親的關係,是和男性最重要的最初關聯。

父親是第一位親吻女兒的男性,也是第一個對女兒說“你是世界上最特別”的男性。

對於女孩來說,跟父親在一起的獨特體驗,是形成女性氣質的關鍵因素。

媽媽告訴我,當我還在襁褓之中,爸爸就會看著睡熟中的我,說:“真是我們的小天使。”媽媽還說,和爸爸逛街逛到東單照相館門口,她會指著櫥窗裡的胖頭娃娃的照片說真可愛,但爸爸卻會說:“有什麼好看的,不如咱們家的孩子好看。”

這是我小時候知道的最早的關於我在爸爸眼裡的樣子的記憶。

小的時候,由於工作原因,爸爸兩週才回來一次。

我當時喜歡坐在他腿上給他的頭髮編小辮,那時的爸爸還沒有謝頂,滿頭烏黑的頭髮,總是很慈愛地笑。

晚上睡覺前,還會給我們講《西遊記》、《三國演義》的故事,而且講得繪聲繪色,把我和姐姐逗得哈哈大笑。

孩童:規矩邊界

孩子需要規矩來知道自己行為的邊界,邊界清晰,才能在邊界內自由自在地發展。但父親給女兒立規矩,也得是在愛和良好關係的前提下建立起來。

如果沒有愛和好的關係,只有規矩和管教,孩子很有可能跟你變成“冤家”。

在我5歲的時候,總愛欺負姐姐,不聽奶奶的話。

爸爸會說:“你呢,有很多優點,但是你不聽奶奶話,和愛打姐姐這些毛病,就好比小指頭那麼大,你要改正。”

下次爸爸回來,我會蹦蹦跳跳地去大橋邊迎爸爸,忙著問他:“我現在的缺點有多大了?”

爸爸樂呵呵地說:“還有指甲蓋那麼大。”爸爸的肯定,讓我更積極地改正錯誤。

我們家有兩條家規讓我印象深刻:其一是一家人吃飯,一定要奶奶先動筷子,其他人才能吃。

另外一條,是客人到家裡來,一定要打招呼,客人離開,一定要送客人到門口,要說再見。我就曾經為沒送客人,被爸爸教訓了一頓。

不過,爸爸從沒打過我,最厲害的懲罰就是罰站。

這個是我小時候最怕的,感到很羞恥,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刺激。

所以,罰過站的錯誤一般都不會再犯。我為說髒話、浪費食物、說謊、拿商店的東西和毀壞書籍被罰站過。

面對這些原則性的問題,爸爸從不心慈手軟。但是,對於其他的淘氣行為,爸爸卻很寬容。

比如,我小時候想試試一把小刀鋒利不鋒利,就拿刀子把家裡的寫字檯削下來一大條木頭。

爸媽回家看到後,沒怎麼責備我,只是覺得好笑。

再比如,我把爸爸收集的珍貴郵票,每張都撕了一個小口,爸爸看到也只是惋惜,並沒有教訓我。

信任:高質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回憶。尤其是女孩,最需要言語的溝通。

如果父母能夠主動問問題,仔細聆聽,給予解答,父女之間的信任就會逐步建立起來。

6歲的時候,我在爸爸的廠裡上幼兒園,每天早晨,他領著我從家走到幼兒園,中間有一個很長的大河溝,我們就在溝邊慢慢走。

他會給我指出路旁的青草和花朵,我們總有聊不完的話。

回想起來,當時的每一個早晨,都是和風徐徐,陽光燦爛,給我留下了很珍貴的回憶。

如果爸爸們因為工作太忙,錯過了晚餐的聊天時間和睡前的故事時間,這可是得不償失的。

當女兒長大了,她可能只想跟自己的朋友說心事,不願和父母溝通。作為父母,就很難引導她走向正途。

女孩總有傾訴的需要。我們要儘量瞭解她們的所思所想。

榜樣:言傳身教

父親和母親的角色不一樣,不用緊盯著孩子的學習,但身教比言傳有效得多

如果你想讓孩子閱讀,那請你用看書代替手機刷屏和打遊戲。

如果你想讓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那麼也請你打開你自己的好奇心,和女兒一起探索這個世界。

小學的時候,爸爸好像從來沒管過我的學習。只是我寫作文,爸爸每次都會好好看,並給我一些意見。

比如我小學一年級寫觀察日記,總喜歡用“於是我就仔細地觀察了一番”的句子,爸爸就說,這句話本身很好,但是每次都用就沒什麼新意了。

爸爸媽媽常帶我們觀察大自然,去公園玩,每次回來都要寫日記,這個任務都是做小學老師的媽媽盯著。

爸爸負責幫我理順條理,建立框架

。如果我要是寫出了像朱自清一樣的佳句,爸爸會表揚我。

爸爸很喜歡看書,坐公共汽車或者地鐵時肯定是手裡捧著一本書的。所以跟他在一起常常坐過站。

記得爸爸是北京市自學高考考試的頭兩名,還被北京日報報道過,當時我別提多驕傲了。

爸爸看書的種類五花八門,文史哲經等等。我小的時候很喜歡看書,這跟爸爸的身教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成長:良師益友

在女兒長大進入青春期後,父親要多和女兒溝通。

女兒這時會很重視男性的意見,跟她建立良師益友的關係,用平等的口吻把你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女兒,多教導,多解釋,多詢問,你的討論和建議更能讓她接受。

記得上初中時我常常為了友情而患得患失。爸爸跟我說:“對別人不要抱那麼多期望,沒有人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地對你,你沒有過高的期望,就不會失望。”

“看問題不要非黑即白,就像小時候你看電影總是問好人壞人一樣,很多事情並不是簡單可以一刀切判斷的。不要總是直線性思維。”

“不要小心眼,太集中到小事情上,就看不到大的方向了。”

有時爸爸批評我,我感覺委屈,認為他說的不對,就會一邊哭一邊跟他辯解,爸爸不怒反而高興地說:“我女兒開始可以跟我說理了。”

我有時故意跟他唱反調,調皮地跟他插科打諢,被爸爸的同事看到,說:“你爸爸在外面能統帥千軍萬馬,就是你這個小孩敢跟他犯刺兒。”聽到這樣的話,我其實心裡是很高興的。

我考上四中以後,爸爸跟我聊天:你以前考試總是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四中不要給自己設定第一名的目標。

好比全國錦標賽的冠軍,到了奧運會上不一定有名次。四中就相當於奧運會,你能夠有參賽資格就很好了。你不需要爭第一,只要每次比自己以前更好就行了。

這個預防針打得非常及時,為我高中三年調整好自己,不爭名次,提高心理素質起了很大的作用。

戀愛:從容互信

和父親關係好的女孩子,應對與男性的關係更加從容,因為她從小建立了和男性的信任關係。

我上大學的時候,開始有了情感的困擾。因為怕媽媽嘮叨,我會避著媽媽,和爸爸單獨溝通。

我們晚上從家走到商場,來回走幾圈,我挽著爸爸的胳膊遛彎兒,訴說自己的心事,爸爸就給我分析利弊,解開我的煩惱。

我跟爸爸說:“將來我看上誰,一定讓您來把關。”爸爸笑著說:“算了吧,等你將來看上誰,我要是敢說個不好,你還能幹?還會聽?”

在這件事上,我果真沒有背棄我說過的話,我的丈夫果然是爸爸先看上了,才開始交往的。

其實,和父親關係好的女孩子,面對與男性的親密關係,會更加從容,因為她從小建立了和男性互信的關係。

對於大多數父親而言,可能覺得沒有任何男孩子配得上自己的女兒,一旦女兒有伴侶,就會激發起強烈的保護意識。

不過,我還是想對爸爸們說:相信你的女兒吧,有你做榜樣,她不會偏離多少。

我結婚以後,爸爸就把我交給了丈夫,不會評論我的婚姻生活。

但我知道,一旦我有任何問題和困擾,肯定能從爸爸那裡得到支持。

成人:忠言逆耳

父親的肯定是最大的動力。有了小孩以後,爸爸也不會對我的教育方法指指點點,只是有時會提醒:“你對孩子的態度時好時壞,有點衝動。最好找些育兒的書籍系統地學習一下,找到更好的方法。

當我滿足於現在的生活,爸爸也總是督促我學習:“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在不抓緊時間看書學習,很快你就會落後,耽誤的時間太寶貴了。”

有時,他的建議聽起來並不順耳,因為我知道他說的正好切中了我的痛點。

從去年底開始,我在微信上發佈文章,爸爸看到了,就會給我打電話。

說以前聽過我說過某個理論,但是這次讀到,感覺很受啟發,鼓勵我以後多寫寫,多讀些心理學和社會學的書籍,把美國的一些先進的理論介紹到中國。

他還會給我寫評論,轉發到他的朋友圈,從手機的屏幕上,我能看到他滿臉的自豪。

爸爸的鼓勵和肯定,好比收到了千萬個贊,給了我更大的動力。

這樣的寵溺真幸福!從北京四中到北大到哈佛,父親這樣陪伴我長大

其實,每一個女孩,都極其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無論多大年齡,心裡還是住著一個小女孩。

作為父親,即使孩子已經成年,看到她的不足,還是要指出來,因為父親永遠是女兒的的指路明燈,你的肯定和鼓勵更是她前進的動力。

曾有一本書這麼說道:當一個女人知道她被深深地愛著時,她會從內向外地散發光芒,因為她心中最深的問題被回答了——“我可愛嗎?我值得被愛嗎?”

當這些問題得到了答案,一個放鬆的、平靜的靈魂就安放在這個女人的心中了。

所以,父親們,請給女兒這種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