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刷單騙局越來越猖獗,專門欺騙中下層羣衆

兼職網絡刷單,只需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就能輕鬆日賺幾百元。這些招聘廣告大家應該都見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其實是一場騙局。

聽起來很誘人,但是據央視新聞報道,這其實是一種新式詐騙,上當受騙的人非常之多,大量的小白被騙。

我們都知道,電商刷單是一種常見的行為,刷單指的是電商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來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數據以吸引真實的顧客。

從本質上來說,這屬於一種欺騙行為,嚴重擾亂商業信用和市場秩序,在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網絡刷單做出了明確的處罰規定。但是這種刷單騙局和上述那種刷單行為相比,性質就惡劣太多了。

李女士的遭遇

北京的李女士希望利用業餘時間賺一點外快補貼家用,覺得網絡兼職刷單很適合她,於是就和所謂的刷單公司客服聯繫,在填寫了入職申請表之後,接到了第一個刷單任務,這個任務,李女士支付了120元購買了一個指定的物品,支付完成後,客服當場返還了125元,也就是說,幾分鐘時間,動動手指李女士就賺取了5元錢,資金增值了4%左右。

電商刷單騙局越來越猖獗,專門欺騙中下層群眾

客服人員告訴李女士,只要刷單的金額越多,返還的佣金就越多,於是李女士放開手腳開始刷單,但是沒想到的是隨後的任務中,騙子以網絡卡單為由無法返款,李女士不僅沒有收到返傭,連本金都要不回來了。騙子客服說只有繼續做任務,才能激活之前的訂單,否則之前的那一個就拿不回來了。為了能把前期的投入拿回來,李女士鬼迷心竅的繼續做了多次任務,最後損失78600元。。。

電商刷單騙局越來越猖獗,專門欺騙中下層群眾

而實際上,類似的騙局受害者不止李女士一個,而且非常普遍。受害人主要集中在: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工資不高但是業餘時間很多的人;賦閒在家的無業者。換句話說,都是錢少時間多的群體,專門欺騙中下層群眾,詐騙成功率高,追回款項困難。

為什麼這個詐騙成功率這麼高,這麼容易獲得受害人的信任,那是因為電商刷單是真實存在的,確實有很多的網絡店家僱人刷單,而所付出的成本,也的確是每單5~10元。但是這個刷單行業,也已經形成了產業化、規模化。

假設你每天刷20單,每單給你5元,因為刷單必須全程截圖所以刷一單至少消耗15分鐘,由於電商平臺限制一個號一個月最多刷4單,所以你需要準備50個以上的鑽號,每天不休息,連續刷12小時,你一個月才能賺6000,而且這絕對不是隻有一個號的普通散戶刷的起來的,你要準備海量的身份證和賬號。另外,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職業刷手和工作室,專業懂行知道規矩,誰敢讓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大學生來刷自己的店鋪,要是被平臺判定出虛假交易店鋪被封,誰來負這個責任,你會賠錢嗎?

所以,刷單業務一般都交給專業的刷單工作室,而工作室通過專業軟件來提升工作效率,通過規模化和信用來降低運營成本,這才能獲取盈利,故,你在市場外面看到的兼職刷單招聘,100%的是騙局,絕對沒有例外

刷單本身也是一種騙局

但是刷單這個行為的本身,他也是一種騙局,商家為什麼要請人刷單,是為了偽造交易記錄和好評數據,橫行電商平臺的好評返現和曬圖發紅包等行為其實如出一轍,嚴格來說,都屬於偽造信用。

偽造信用的目的,是為了讓新來的顧客通過瀏覽交易記錄和買家評論,判定這家店鋪商品的好壞,大量的購買記錄和鋪天蓋地的好評會讓不熟悉這家店鋪的新顧客第一時間認定這家賣的是好貨,從而產生真實的購買。

而那些老老實實不刷單的人,排名始終上不去,店裡就幾十個購買和幾個評價記錄,不足以讓新客戶產生信任,即便來了逛一圈,也會離開不予購買。所以最後,整個電商平臺掀起刷單狂潮,不刷就得死,劣幣驅除良幣。

第三方支付工具,解決了網絡購物買賣雙方的金錢信任問題,但是沒有解決商品質量的信任問題,消費者鑑別網絡商品的質量,完全依賴於用戶評價,所以刷單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商業公平,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判斷商品質量變的無比困難。

但是偏偏,在傳統電商平臺中,這種行為是無法杜絕的,無論多麼嚴格的監管,都只能讓刷單的成本變高,無限接近於真實購買成本,而不能根除。如果說刷單騙局是專門欺騙少數中下層百姓的話,那麼刷單這個行為,其實是在欺騙所有的中下層百姓。

新電商的出現

所以,新電商出現了,新電商最大的特色就是根除了刷單問題,他以自營商城的模式,用整個平臺的信用給商品質量進行背書,這樣就沒有了刷單的必要性,從而根除了刷單行為,對整個平臺商品質量的判斷也變的簡單輕鬆。

而新電商的盈利模式,就是找一塊細分垂直市場,然後把這塊市場給做到極致,用個性化的服務和壓縮到極致的性價比來在電商霸主平臺的市場份額裡,拿下自己的那一塊。

所以,每一個新電商,都必須有一手自己的絕活,靠著這一手絕活,他在某一個領域給消費者提供更優的質量以及更低的價格,才能在電商霸主先發優勢的壟斷市場中打開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些新電商,走的是細分市場的垂直路線,依靠出售特性明顯的商品,把某一細分領域的性價比做到極致來吸引用戶黏性來搶奪傳統電商霸主平臺的市場盲區,這些新電商,註定只能走小而美的路線,絕對不會走,也不能走綜合類電商平臺的路線。

例如曾經在美國成為垂直領域新電商典範的閃購網站FAB,他靠出售個性化定製商品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獲得了極強的市場黏性,盈利相當不錯。但是在接受了高額融資後,迫於投資方的壓力,放棄小而美的路線,開始走大而全,試圖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電商平臺,挑戰亞馬遜的霸主地位,結果反而是失去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原有的核心用戶大量流失,銷售額大跌75%以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電商領域的先發優勢是極難被打破的,只要淘寶不自己內部出問題,他永遠不會被任何人擊敗,包括京東

。你必須要有更高的性價比才能虎口奪食,而你要實現更高的性價比,你肯定不能使用一樣的商業模式。

淘寶2003年成立,京東2004年成立,具有今天的行業規模和優勢是理所當然的,新電商憑什麼剛成立幾年就有資格挑戰他們,所以新電商就必須在在某個領域上要具備穩勝一頭的性價比,也就是有自己的一手絕活。

所以,每一個新電商都有一個自己的標籤,他們只做某一個領域的垂直市場,有專門做母嬰市場的,有專門做海淘市場的,有專門做奢侈品市場,有專門做廉價品市場的等等。新電商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有多少垂直市場,就有多少個新電商,中國新電商的數量,這幾年已經達到數十家。

這些新電商的出現是順應市場的需要,徹底解決了刷單痼疾,如果傳統電商大平臺不解決這一問題繼續吃老本的話,那麼很明顯市場份額會繼續被逐漸侵蝕,消費者權益決定一切,刷單騙局必須被徹底根治,它不僅欺騙消費者的知情權,還把龐大的刷單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在一個成熟的電商競爭體系中,我認為不應該存在刷單這樣明顯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東西,刷單需要得到徹底根治。

新電商解決了刷單的難題,覆蓋多個垂直細分市場,那麼有沒有專攻大牌商品垂直領域的新電商呢,也有。必要商城採用C2M(用戶直連工廠模式),用戶先下單,工廠再生產大幅降低成本,讓用戶可以一二百塊錢的價格享受到高端商品。

電商刷單騙局越來越猖獗,專門欺騙中下層群眾

必要商城和很多大牌廠商均有合作,比如依視路眼鏡,他們就把價格給壓低到了一二百元,唯一的要求是等待一個生產週期而已。還有新秀麗箱包在專賣店大概賣1000~1500,而通過C2M直連工廠的模式,可以降低到200~300元左右。

整個電商平臺實際上就是直營店模式,沒有刷好評賺流量的必要性,而且並不是賣貨的運營模式,接近於一種委託代加工的模式。

電商刷單騙局越來越猖獗,專門欺騙中下層群眾

傳統銷售加價模式

電商刷單騙局越來越猖獗,專門欺騙中下層群眾

C2M銷售砍價模式

除此之外,他還有許多的的大牌商品,因為很多國際大牌其實是中國工廠生產的,終端零售和出廠價的差距非常大。如果能以出廠價買到大牌商品,那是非常划算的,而大工廠不對外接單,只面向大客戶。

大家應該都看過《我不是藥神》裡主角程勇去印度藥廠買藥時,報出500盒的進貨量遭到工廠鄙視的那個眼神。但是工廠給程勇的出廠價是500元,印度自己的零售藥店都要賣2000元,運回中國更是可以賣5000元以上,這些影片的細節,其實都反應了現實,大牌商品的定價的確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只有創新的企業才能保證持續不斷的活力,這也是一個誠信的時代,只有建立起完善誠信體系的企業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依賴。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護消費者權益,才是電商生存的前提。

像必要商城這樣的新電商,我希望越多越好,不能把成本壓下來,不能淨化誠信環境的傳統電商,市場份額被逐漸侵蝕是必然的,也希望他們早日能向創新型新電商學習,不能沉浸在往日的輝煌中不可自拔。

隨著電商競爭的越來越激烈,未來我們的每一件商品都有希望直接拿到出廠價,也不用再擔心買到次品,這是電商發展的終極方向,性價比提升到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