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提起中国历史,我们有上上下下装满太多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但毕竟是五千年的岁月前前后后的积累下来,有多少人被记住,就有多少人被忘记。历史想必是比现实更要残酷千倍万倍的东西,因为一命呜呼以后,功过是非就像滔天洪水席卷而来,而自己却再也没有一丁点可以挣扎的可能性。

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当一个人的生平与爱恨需要留给他人评说,对于英雄而言,最害怕的不是黄泉路远,最害怕的则是人间冷暖。而在这万万千千星辰一般的伟大史诗中,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甚至一度被归置到英雄的对立面,如果说他人的毁誉参半是最最凄惨的下场,那么于他而言,毁誉参半,可能就是我们能给出的最贴切又不忍的历史结局。他就是清末权臣,铁血残阳李鸿章。

提笔之时竟也有充斥着几分不忍的复杂情绪,作为后来者,依旧希望可以以最虔诚的方式问中堂一声平安,因为这个名字背负过的,在背负着的,永远是国人不想记起却又不得不刻骨铭心的一段岁月。

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在我们的记忆里,整个世界的走向与整个中国的噩梦似乎就是从一八四零年那个可怕的年份开始的,西方人觊觎这片东方沃土已经太久太久,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因为可怕的上层建筑力太久太久没有看到过西方。

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终于,纸上书上甚至是民间唱词里的蛮夷以一场漂亮的战争彻底击碎了清朝的弥天大谎,那就是天朝上国,巍巍四方。我们成为了被自己圈在跳梁小丑概念里的小丑们戏耍成了最无知的跳梁小丑。

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我们总说乱世权臣或许会是史书上的最大赢家,没错,有时候是这个道理,但方历史的眼光从一个单一国家放大到整个全球史观,这个权臣恐怕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很不幸,李鸿章就是这个不幸群里中的佼佼者。生于乱世或许是个人不幸,但乱世为臣身上背负的却是国家与民族的十宗罪,他无法推卸,无法拒绝,从生到死,步步为营,只能选择背着支离破碎的所谓晚清正统画地为牢,无论做何挣扎都终究没有改变他与他的末路王朝的末路命运。

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可他挣扎过,他曾经为了这个给他官爵,给他声名,给他一切的王朝挣扎过,哪怕也是这个王朝,以几乎同样的方式,毁他官爵,毁他声名,毁他一切,似乎就是命运之中与冥冥之中,中堂的一己之力几乎就是半个世纪的晚清全力,他看起来什么都没有改变,可他曾经为之尝试过,哪怕历史无法给他的尝试以任何合理的意义,哪怕注定就是毫无意义的尝试,也让中堂二字蒙上了吧不上不下的尴尬面具,而这面具之后,是一个鸿鹄之臣的豪情壮志,是一个花甲老人所有的信仰轰然倒塌的声音。

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身为人臣,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堂是个好官,他或许这辈子最擅长的事情便是做官了。当朝廷有难,他对外虽然不能摧城拔寨,但依旧愿意冒着为天下人所诟病,为千秋万代所唾弃的风险独当一面,一条又一条的不平等条约,一场又一场耻辱又无奈的外交,李鸿章三个字似乎再也永远无法与蝇营狗苟脱离联系,可中堂依旧选择只身而上,能保一时是一时,能拖一年是一年。哪怕他最后也真的落得了天下人的诟病,落得了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无尽唾弃,他或许也有怨有悔,可他表现的却无怨无悔。

起伏乱世,铁血中堂,被历史折煞的虔诚儒徒

你可以指摘李中堂从不爱国,但你不可否认,他终其一生都是晚清的卫道者,作为一个虔诚的儒徒,我们想必可以明白,他的清朝便就是那个时代他最大最重的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