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周迅演砸了?

这完全有可能

vol.066

如懿传》已经播了差不多一半了,关于这部戏中周迅演技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争议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很多人在讨论表演时是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同时又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表演审美。

比如说,A吐槽周迅的表演不好,B反驳的理由是:

周迅以前演得好,拿过那么多的奖,她一定是非常懂表演的,所以她一定也把如懿的角色演好了。如果你觉得她没有演好,那你岂不是否认了过去她获得的那些荣誉么?所以,结论是你不懂周迅的表演,而不是周迅没有演好。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这种逻辑呢,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扯犊子”。因为实际上你说的“

”是完全推导不出你说的“”的。

但是这个时候呢,B又反问A,你说周迅演得不好,你倒是说说她哪里演得不好啊,你说啊你说啊。

如果A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她只好说:感觉她就是演得怪怪的,不入戏,但是我也说不上为什么。

这种言辞背后呢,就是一种朴素的表演看法,往往很直观,但是也很不稳定,说服力同样也不强。

所以大家就围绕“周迅的演技”形成了现在这种吵得不可开交的局面。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那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细细说说,就我目前看到的,周迅老师在表演上所体现出来的长处和短板吧。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灵气”

说到“灵气”这个词,我简直想叹气。

因为它被媒体瞎特么使用的程度,完全不逊于“情怀”这个词被罗永浩使用的程度。

讨论周迅之前,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什么叫做灵气吧。

首先,周迅被广泛认为最有灵气的角色是《苏州河》中的牡丹(1998年)、《大明宫词》中的小太平公主(2000年)、《橘子红了》中的秀禾(2002年)、以及《像雾像雨又像风》中的杜心雨(2001年)、《人间四月天》中的林徽因(2000年)这几个。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些戏其实都是集中在98到02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播出的。

周迅是74年的,也就是说,她在表演上最有灵气的时候,正是她24-28岁这段时间,实际上考虑到影片拍摄制作到播放之间的周期,这个年龄还应该提前一到两年,也就是说,周迅被称赞最有灵气的那几年,实际上应该是她22-26岁这几年。

这是一个正常女孩在她的青春期中,可能最有活力又不过分幼稚的那几年,有灵气是正常发挥。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接下来周迅的最出名的几个作品,比如说《如果爱》(2005年)、《李米的猜想》(2008年)、《风声》(2009年)、《龙门飞甲》(2011年)这些,周迅的表演的关键词其实已经不再是“灵气”能够概括的了。

不论是孙纳李米顾晓梦还是凌雁秋,她们这些角色身上最贴近你们所说的“灵气”的一点,是“洒脱”,而这种“洒脱”是跟角色身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联的,比如说《风声》中的老鬼,周迅所表现的“举重若轻”背后是无尽的小心翼翼,视死如归。那个角色更关键的词语是“伪装”。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角色身上的苦味儿、涩味儿都是要远远强过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些角色的。前面那些角色,更多的都是一种简单、纯洁和楚楚可怜。是少女范儿。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后面的这些,已经开始多了很多江湖气息人情味道了,用“灵气”形容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发现它的确已经不具有综合概括性了。

你这个时候,可能就有一点感觉了——

原来演员和她的表演都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的。

原来“灵气”是一个非常粗糙的形容,它是很直观没有错,但是它也很不精确。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而且很多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灵气”这个形容,对于演员来说,早期或许是一种红利,但是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阻碍

为什么呢?因为当人们用“有灵气”作为你的标签夸奖你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说,

你的表演,是靠气质在支撑的

而“灵气”这种气质,是极大程度依附于“年轻”这件事情的。

也就是说,当外界反复夸你有灵气的时候,其实可能是在说你的表演功力本身是不过硬不扎实的。周迅不是科班出身,我们是可以原谅她表演功底不扎实这件事情的,但是因为她年少成名、声名远扬,她是影后周迅,所以她演砸了的时候,“原谅她”就变得艰难了许多。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所以我们再次发现,与表演有关的游戏、与舞台有关的游戏,最重要的参与者,不是演员,而是观众和他们的心理预期、刻板印象。

同样的故事,其实在周冬雨身上也发生过。

作为金马影后,她的确把很多小女孩的角色诠释得非常生动,我们现在也在广泛地用“灵气”这个词在形容周冬雨,但是如果看过《麻雀》的话,也一定对她那次灾难的表演印象深刻。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所以她就不演那样的戏了,道理是一样的:

灵气,是天赋,是获得观众缘的重要因素,是贴合角色的重要气质,但是远远不是专业表演中最重要的方法。

因为它一方面太不可控了,另一方面太不深入角色内部了,是真正的艺术家很需要小心使用的东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上的浊气越来越重,灵气也就理你越来越远,你还用以前的方法表演,就会错。

黄磊曾经在很多年前提醒过周迅这个问题,他说:

“周迅20年了,到现在还一直用愣愣的眼神,挂着那滴泪珠,和那种哀怨凄婉在感染人,她其实有特别大的空间,却被各种角色锁在里面了。”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事情好像真的是这样的。

她在《橘子红了》里的落泪是这样的: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在《李米的猜想》里落泪是这样的: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在《如懿传》中的落泪还是这样的: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她的表现正是如黄磊所说一如既往地“用愣愣的眼神,挂着那滴泪珠,和那种哀怨凄婉在感染人”,但是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段里,她给人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

越早的越哀婉洁净,到了中间多了倔强和执念,最后看起来最为奇怪,最不动人。

随着青春的流逝,灵气也是一并流逝的。所以以此起家的周迅,才会在今天饱受质疑:

“失去灵气”之后,她的演技还剩下多少?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人物逻辑”

关于电视剧演员电影演员舞台演员,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很多演员自己会说,在舞台上、电视剧里和电影里表演的时候,自己是没有区别的。这是演员自身的经验,但是我们作为欣赏者,其实应该明白,在不同的载体里,我们对他们表演的“优秀”的界定是不一样的。

舞台的表演,更强调戏剧效果,演员建立跟现场观众的精神交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舞台上,你的情感必须饱满强烈,你的反应必须迅速敏捷,这样你跟观众的交流才是连贯有效的。很多生活逻辑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重要甚至失效的。

所以上周《我就是演员》中,任素汐在这一点上是有优势的,她是非常出色的舞台演员。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电视剧的表演呢,人物的行为逻辑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因为电视剧其实主要是演生活为主,你有很多的时间去丰满你所塑造的人物,你的情感有了一个“细水长流”的可能性。

但是同样的,因为你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机会去做细节,但是电视剧的拍摄往往又不像电影那样精细、不像舞台那样在舞台下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而在舞台上的呈现相对来说是少的,所以我觉得电视剧是特别难演的,因为它考验的是演员一个连贯的行动与细节状态。

绝大部分情况下,你不能过分地依赖技巧,也不能过分地依赖个人气质,如果说有什么捷径,其实是依赖人设,但这个演员自己又控制不了。

所以电视剧特别见功力。这也是上次我站在吴秀波和左小青这边的原因,我认为左小青的功力更扎实,戏路也更宽,表演的难度也更大。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我所说的这种舞台与电视的表演差别,也是后来评委说任素汐与左小青两个人“各演各的

”的原因。

那么电影表演呢,就跟上述两种表演方式又不太一样了。它最重要的,是演员的质感。

什么是演员的质感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像贾樟柯啊、枝裕和啊,他们的电影里,有时候会用一些非职业演员。

还有像是王家卫那样的导演,非常喜欢使用歌手作为演员用。就是因为,这些很厉害的导演,只要能看中了演员内在某种贴合角色的特质,就能通过他们自己的调整,使得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特质。

这种充分经过导演调试的、可能不一定是完全生活化而是高度诗意化的、有厚度的人物感觉,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人物的质感。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这种人物的感觉,是电影表演里最重要也最有感染力的。

它的行动逻辑跟电视剧比起来,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因为电影导演的掌控力,往往会把这个边界控制得很好,所以尤其是电影文艺片,演员的表演自由度是非常高的。

章子怡汤唯周迅等很多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的受益者。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论表演功力,比她们演得好的很多,但是他们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就是更高一些,原因就是“占了角色的便宜”。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周迅在《如懿传》中的人物逻辑,就能很清晰地看出她的问题所在了。

如懿传》中有一场比较重要的戏是后宫中正得宠的妃子白蕊姬(何泓姗饰)认为是如懿(周迅饰)害她掉了孩子,拿着鞭子威风鼎鼎地就来了。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看到气势如虹的白蕊姬,周迅的反应非常呆滞,鞭子都抽下来了,周迅的反应依然停留在猝不及防这个层面上,毫无疼痛感,好像这鞭子打在别人身上。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那可是马鞭啊。

对方可是一个觉得你害死了人家孩子的母亲啊。下手不可能轻的,你怎么这么泰然自若......

如果实在想象不到被鞭打是什么感觉,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情深深雨濛濛

》中前去要钱被亲爹鞭打的陆依萍: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看这一鞭子带来的疼痛和羞辱能打出多大的愤怒: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所以周迅你的反应是不是过于淡定了?

虽然如懿这个角色可以比较佛系,但是作为养尊处优的妃子,细胳膊细腿儿的,这几鞭子下来,你身上起码也是皮开肉绽啊!

而且被人冤枉了,你为啥毫无辩解之心啊?人家不是在说一般的闲话或者嚼舌根,是在污蔑你杀了一个孩子呀,这不是一般的破脏水,这可是人格侮辱。

可周迅真的是太淡定了,她仿佛已经洞穿了一些,知道自己拿着女主的剧本,没在怕的——

但也太出戏了

她唯一的辩解就是不太耐烦地说:“不是我做的”。感觉她像是一直都很想死不想活了似的。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打完几鞭子,这个掉了孩子的妃子生气地走了,周迅的反应依然处于一种“过度轻描淡写”的状态里,轻轻地无奈,轻轻地抱怨,好像就是开店的人,遇上了一个挑衅的顾客那样无奈一耸肩。

喂喂,你这不是看不起对手,你这是……看不起编剧和导演啊。几乎不按照剧本演了都。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说实话,《如懿传》里,前半部分周迅有很多地方的处理都是与整个氛围格格不入的,但是实在要开脱,也还是可以勉勉强强解释得过去的。

但是现在故事进行到高潮了,你完全高潮不上去,直接导致整个剧是蔫下来了,这就是演员表演上出了问题了。

也就是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电视剧中的人物行动缺乏足够的心理支撑之后导致了角色的苍白与无力。你吃不透角色,角色的行为逻辑也就不合理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演砸了。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当然了,演砸了也不丢人。

也没人规定好演员就要每部戏都要一百分吧。但是剧都放到一半了,很多人却还是坚决不承认周迅演砸了,一口一个周公子最牛逼,这就很有趣了。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到底是为什么不敢承认周迅也是会演砸的人呢?

是不敢承认自己什么对于表演一无所知吗?

还是害怕别说出你不爱听的话呢?

或者就是无法接受任何一个你原本喜爱的东西被人否定?就是觉得自己认可的东西被否定,就等于自己被否定了吗?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表演这件事,是有标准也有高低的。像周迅这样的标杆,也是绝大多数演员这辈子无法望其项背的奋斗目标, 但是这一次,我们真的要承认——

周迅没有演好。

同时,我们心里也都清楚,她这辈子无论演砸多少角色,她以前塑造的经典,都是永远留在影像的记忆的里的。而我们为什么要勇敢地去承认,周迅,这个几近封神的女演员,也会演得不够好呢?

因为诚实才是艺术的底色,宽容才是艺术的境界。

过高的期待,本来就是另外一种有色眼镜。 当我们要求演员成为更好的演员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要求自己成为更好的观众呢?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就让艺术的归艺术,喜爱的归喜爱吧。

即使周迅没有演好《如懿传》,我们还是可以照样喜欢她呀。

一个不时时刻刻强大、一个有点瑕疵和缺点人、一个像所有人一样面临衰老与瓶颈的女演员,依然能够获得大量的喜欢,才是她的魅力和观众的豁达不是吗。

往期精选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阅读我的推送,还请将公众号

・置顶・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周迅演砸了?这完全有可能

… Everyone is hurti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