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雲平:殯改路上的搬「石」人

季云平:殡改路上的搬“石”人

走進桐廬縣域境內大道村巷,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秀美新畫卷。道路乾淨通暢,兩旁綠樹掩映,就原隨處可見的墳墓都難覓蹤影。這一切,源於去年我縣奮力破冰前行,持續推進生態殯葬改革。

但你可知,這一塊塊阻礙綠色發展的“絆腳石”——傳統落後殯葬習俗是如何“搬挪”的?這就不得不提到殯改路上的指揮者,有著34年黨齡的縣民政局殯葬管理所所長季雲平。

“喂!是季所嗎?明天的殯葬政策解釋必須請你到現場來!”“不管你是‘雞所’還是‘鴨所’,你說說為什麼不能選我們自己看中的地方?非要去鎮政府選的?”去年5月至10月,季雲平的電話每天都被打“爆”,每按下接聽鍵,他都禮貌而耐心地回覆。

去年5月,我縣開展亂建墳墓清理整治專項行動以來,他的身影就像釘子一樣釘在了縣內各個村莊、山地的角角落落。那5個月中,他幾乎沒有一天的休息日,即使是連續多日的40℃高溫天,也沒有擋住他上山踏勘的腳步。

得知某新喪戶想把骨灰盒放入一空一實墳墓內,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予以制止,並與鎮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做喪戶的思想工作,宣講政策直至深夜11點。第二天一早,又趁熱打鐵,將新的生態公墓規劃好,並當日將首個墓地做好,且與鎮幹部一起將墓碑背上山,協助喪戶將骨灰安葬到公益性墓地內。

在某村宣講政策時,季雲平有被村民圍逼到牆角質問的場面,他不急不惱,耐心安撫村民情緒,細心為他講解政策,村民也平復情緒,說起了“難處”。

各種訴求被一一回應,季雲平的言行也真切地打動了當事者,讓民眾對殯葬改革的認識從“不理解”轉到“支持帶頭”。

季雲平被民眾稱為殯葬改革政策的“老專家”,可謂名副其實。對殯葬改革政策,他了然於胸;對規劃設計,他見解獨到。清理整治範圍界限在哪裡,是否屬於亂建亂葬,只要拍照給他一看,就能給出明確意見。哪個地方適合建公墓,該如何設計,村裡是定要請他去作參謀的。規劃設計方案給他一審查,就知道墓穴設計是否符合標準,並提出修改意見。他的手機號就這樣成了名副其實的專家號,呼之必到,問之必答。他自己的幾個老孃舅,想通過父母來干涉公墓設計方案,擴大墓穴規模,給開個“小灶”,就因為他事先跟老父母講清了殯葬改革重要性、緊迫性,獲得了理解支持,順利地關上了“後門”。

作為一個“60後”,換了智能機發發工作圖片,因沒包流量產生鉅額話費,到努力學打字,再到以視頻和圖文形式反映工作進度和成果。並對各鎮街工作情況進行在線點評、提醒,推進工作亮點顯著村,他已然是工作群中最活躍者了,而在工作圈中早已形成了一個共識——有問題就@季所。

在深入調研、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季雲平提出了“黨員幹部的先拆、群眾反映強烈的豪華墓的先拆、三沿五區和兩路兩側的先拆”工作思路,得到群眾的支持和理解,全縣黨員全面簽定《無亂建墳墓承諾書》。短短2個月時間,完成拆除主要道路兩側、城鎮周邊、旅遊景區等可視範圍亂建墳墓447座,黨員幹部100%帶頭拆、群眾自拆助拆率達90%以上,專項整治中沒有一起信訪投訴,沒有一起暴力抗拆,沒有一起群體事件。同時堵疏結合,完成全縣241處新建公墓的規劃選址、現場踏勘、意見徵詢、建設方案等,引導莪山畲族鄉率先試行“樹葬”殯葬新模式,創造了整治亂建墳墓的“桐廬模式、桐廬速度”。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是他的處世之道。“我從1997年從事這項工作,見證了殯改20年的成果,這次“回頭看”取得實效,也是我縣殯葬事業綠色生態發展的一次質的提升。”而面對各界表揚,這個腳踏著泥土芳香的老黨員又連連擺手,這應該歸功於各方努力,有鄉鎮主體責任的落實,有民政人的眾志聚力,而他說自己只是做了份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