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爲何屠殺有功之臣?

醫生醫人醫者醫海無涯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封賞有功之臣,朱標被立為太子,後來朱元璋為什麼還大肆屠殺有功之臣呢?


朱元璋做上皇帝后,立朱標為太子,朱元璋對朱標為報以很大的希望,但是朱標卻英年早逝,朱標死後,立朱允文為繼承人。

朱允文的性格非常仁厚,但是朱元璋覺得朱允文魄力不足,和自己性格相差很大。這就讓朱元璋擔心自己駕崩後,朱允文不能震的住那些位高權的功臣,可能回危害大明的江山。

所以朱元璋不願意那些功臣宿將繼續手握重兵,湯和看清了朱元璋心思,所以就主動交出權利,離開大明的權利中心,因此受到朱元璋的喜歡和獎賞,也躲過了被殺的結局。


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功臣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權利,朱元璋為了穩固自己朱家的江山,防止以後朱允文壓不住功臣的後果,就決定提前為朱允文掃清道路。

所以朱元璋就開始屠殺功臣,朱元璋在殺了功臣後,又大封朱家之人為藩王,作為大明朝廷的屏障。

可是朱元璋雖然防到了功臣,最終卻沒有想到朱家藩王會起兵反對朱允文,在朱允文登基後,是為建文帝,後來燕王朱棣起兵,打敗建文帝,朱棣登基,是為永樂大帝。


中孚鑑


有原因。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布衣天子。在長達16年的霸業征戰過程中,在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中,在正反對比中,朱元璋認識到紀律的極端重要性,認識到部隊必須要有鐵的紀律,否則必定失敗。

1358年,胡大海的長子胡三舍在婺州(現金華市)違背軍令釀酒,此事被報到被朱元璋那裡,朱元璋要依照軍令處死胡三舍。手下有人勸告朱元璋,此時胡大海正領兵在外作戰,如果殺了胡大海的兒子,胡大海可能投敵。朱元璋說:“寧可讓胡大海造反,也不能讓我的軍令無法推行。”朱元璋處死了胡三舍,但胡大海並未造反。

1361年(明朝1368年建立),在攻佔安慶之前,據說朱元璋曾經默許部隊攻佔安慶後搶掠3天,但是攻佔安慶後,要求部隊不能動老百姓的一針一線,否則殺無赦。

總的來說,在16年的建國曆程中,朱元璋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禮賢下士,一方面保持了鐵的紀律,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一定的靈活性,並未錙銖必較,對手下的輕微違法、不禮貌等行為保持了相對寬容,對待手下、對待知識分子是相當客氣的,對徐達等人經常稱兄道弟。

1368年正月,朱元璋舉行了開國大典。隨後,對為大明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進行封賞,封了6公28侯;給這34名功臣都頒發了免死鐵卷,除了謀反,可以免死一次或兩次,此外,朱元璋給每個人還寫了一段話,希望大家遵紀守法,好好過富貴的日子,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從一個小和尚就當上皇帝,朱元璋知道這個天下是弟兄們幫助打下了的,得好好感謝弟兄們。所以,才破天荒地頒佈了免死鐵券,本意是擔心將領、手下不小心犯法,這個時候有個補救措施,免得功臣白白冤死,頒佈免死鐵券本意並不是鼓勵手下犯罪。

在開國6公中,徐達、常遇春得以善終,常遇春於洪武二年即去世;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死於疾病,並非朱元璋迫害;鄧愈也是死於生病;馮勝死於洪武二十八年,被藍玉案牽連,馮勝死的有點冤枉,只是因為平常小事累積,讓朱元璋不高興;李善長的死,主要是和胡惟庸有關係,而且不思悔改,晚年還動用300士兵為自己蓋房子,這是壓死李善長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外,其他人的死也不算冤枉。胡惟庸對許多重要的政務擅自做主,選擇性報文件給朱元璋。胡惟庸家的奴僕伺候胡惟庸的兒子在家裡騎馬時,兒子不小心摔下來了,胡惟庸為此擅自處死了這位奴僕。朱元璋得知後,要胡惟庸償命。胡惟庸的罪行真正在於拉幫結派,也許這個拉幫結派只是為了營私舞弊,但是誰能保證不會威脅皇權?

藍玉案、郭恆案、空印案,加上胡惟庸案,總稱為明初四大案,這四大案,朱元璋前後共處死10多萬官員,功臣被屠殺殆盡,地方知府知縣幾乎被清洗一遍,以至於後來地方官員緊缺,不得不從牢裡將一些案情較輕的官員放出來,戴著鐐銬上班。

朱元璋的反腐呈現兩個重要特點:

一個是對新生政權的高度警惕。擔心有人謀反,將自己辛苦建立的大明江山奪走,這是事關江山易主的大問題。胡惟庸案就是這個性質,胡惟庸有沒有能力謀反?自古皇權和相權相輔相成又矛盾,宰相謀反的實例多了去了,稍不留心,在當時的情況下,胡惟庸完全有可能謀反、也有可能成功。

另一個是對綱紀的極力維護。朱元璋出生底層,見多了元朝的貪官汙吏,他對貪官汙吏有著天然的厭惡和痛恨。他試圖建立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對此做了艱苦努力的嘗試。

舉幾個例子:

他規定官員貪汙60兩銀子就要剝皮充草,對於敢於以身試法的官員,不論職務多高,不論涉及到誰,一律嚴懲。他的兒子秦王朱樉,被人舉報在西安不法,強搶民女,先奸後殺,朱元璋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派出太子朱標去西安調查,查無此事,才饒過秦王朱樉。

朱文正是朱元璋唯一的親侄子,其父是朱元璋的長兄朱興隆,朱文正在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的進攻,戰後因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心生怨望,被朱元璋囚禁而死。

朱元璋的女婿歐陽倫,於洪武三十年(1397年)數次遣手下走私茶葉,從中謀取暴利。茶葉是在明朝是管制物品,是用來和北方少數民族換取戰馬的戰略資源,朱元璋沒有袒護,將歐陽倫處死。可以說,朱元璋的反腐是中國封建社會力度最大、範圍最廣的反腐,真正做到了不管涉及到誰,一查到底、一反到底,絕不姑息。

我們不能說朱元璋一開始對手下不好,他讓手下都功成名就,給他們爵位、給他們榮耀,還經常賞賜寶鈔給手下,讓他們過錦衣玉食的生活。

貪贓枉法之人自古就有,為什麼到如今還不能絕滅?以致後人復哀後人也?權力在手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不是最壞的人,總覺得自己比歷史上那些貪贓枉法的人要好,應該不會出事,僥倖心理。胡惟庸之後就沒有意圖謀反的人了嗎?歐陽倫之後就沒有“官倒”了嗎?藍玉之後就沒有居功亂來的人了嗎?

總的來說,通過朱元璋的大肆屠殺,明朝逐步建立起比較廉潔高效的政府,一直到嘉靖中後期才開始徹底墮落,歷時一百多年。

朱元璋對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由大愛到大恨,轉變的過快,屠殺的過狠,有的甚至被株滅九族,有的罪不該死,朱元璋在對待功臣的問題上,沒有把握好兩個問題:一是忘了他們是同生入死的兄弟,說服教育作的少,沒有給予轉變的時間,殺有一千條理由,不殺也可以找到一千條理由;二是擴大化,大搞株連,許多無辜官員冤死於刀下,包括死於空印案中的方克勤。方克勤是方孝孺的父親,時任山東濟寧知府,此前還被表揚為全國十佳知府。

朱元璋殺功臣的目的主要是出於維護法紀考慮,主要目的不是擔心收下謀反,因為朱元璋建立了分權制衡制度,手下造反太難成功了。

以最清廉面目出現的明朝,最後因為最腐敗滅亡;以誅滅大臣九族開場的明朝,以宗室藩王被滅門收場。真是造物弄人!






坐看東南了


朱元璋殺功臣就要從兩個當年來分析了,一是朱元璋的目的,二是功臣的尾大不掉和咎由自取。下面我們逐個分析:

先說功臣被殺的原因。朱元璋建國後,洪武三年就大封功臣,大臣們又分為淮西派和浙東派,兩黨的代表分別為李善長和劉伯溫。兩黨互相傾軋,斗的不可開交。淮西派的實力又遠強於浙東派,尤其是劉伯溫死後,淮西派一家獨大,胡惟庸做宰相又專權跋扈,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收拾了淮西派,後來藍玉捕魚爾海大捷後驕橫跋扈,又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單!由此分析:功臣們的政治危機感太低!情商太低!這是功臣自己的問題!

在看朱元璋,貧民出身的皇帝內心時刻有危機感和不安存在,我們都知道越是從底層上來的人更在乎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害怕失去現有的一切,為自身安全計,為朱家江山計,為子孫後代計,朱元璋必須對功臣們開刀!

朱元璋出於什麼心態誅殺功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希望我的回答能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一份調劑!歡迎關注!




鄭寅礎


就因為現在滿清韃子看多了他們祖先修改的明史,突然看到一兩本,真正的明史了,就坐不住的(因為接受不了現實),就拼命的說這是假的就是假的?不過可以理解,如果我經常喝的是假酒,突然喝了一瓶真酒,我也肯定為了面子,拼命的說這個真的是假的,這畢竟是人的本性(當然,我相信很多滿清韃子打死都不會承認)。就好比現在滿清韃子當看到自己祖先滿清韃子不好的歷史,也會拼命的說,這是民國抹黑的,他們只相信別人(民國)只會抹黑他們滿清韃子,他們也不想想他們滿清韃子自己也會抹黑別人(明朝)。你喜歡一個朝代,又何苦挖苦另一個?你喜歡你的,別人喜歡別人的,礙你何事?吃你家飯了?喝你家茶了?你粉宋就好好粉宋,多出點和宋有關的文章,扭轉廣大網友對弱宋的印象,豈不更好?天天挑明朝的刺,挑那些喜歡明朝的網友的刺,有意思?歷史專家不能客觀,什麼都是宋好,再好也沒見它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再好不也亡在異族手裡,立國就被別人壓著打,亡國后皇陵被挖,皇帝頭顱被做成酒杯,你可見到有人天天黑宋嗎?任何一個朝代都有長處和不足,即使元朝和清朝,難道真的一無是處?明朝真的很菜?昧著良心說話可有意思?




熊雄32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就沒有哪個王朝是不血腥的,但是明朝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最為血腥的王朝了,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什麼事情都做過,一介普通的草民,一步登天當上了皇帝,本來也沒有什麼了,可是他上位之後屠殺了大量的功臣。


朱元璋現實改革,然後就是殺害了哪些有功之臣,他這種嗜殺成性的樣子讓所有人都害怕,要知道他能夠登上皇位,哪些功臣是付出了非常多的,朱元璋怎能這樣做,直接傷害了一大群有功之臣,那麼朱元璋殺害這麼多人,為什麼如

第一個就是朱元璋的心機非常的深沉,仔細想想一個破爛的乞丐,竟然能夠當上皇帝,想都想不到,可見絕對不是普通的乞丐,這個人的雄心壯志絕對是讓人敬佩的,朱元璋心機深沉算無遺漏,如此會算計自然也沒有人敢反抗。


還有一個就是朱元璋有嗜殺的性格,但是這個人對百姓卻是十分的關心,主要還是因為他自己親身體驗過百姓生活疾苦,朱元璋在百姓的嚴重是非常厲害的,是個十足的大英雄,他殺害那些功臣自然也沒有人敢有意見。

都輸得民心才能的天下,朱元璋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這才是他成功的根本,他那種很會收買人心的,直接成就了朱元璋,而且百姓也明白,這樣的和平來之不易,一旦摧毀又不知道等到何時才能夠再次和平,這也是很多原因的

最後一個就是生性多疑了,這是所有皇帝的共同點了,可能是一個人長期身居高位,所有人都得不到他的信任,朱元璋培養了很多密諜,這些密諜都是用來監視這些臣子的,朱元璋連他的臣子吃了多少頓飯都很清楚,可見朱元璋是控制慾也是非常強。


朱元璋殺了那樣多的功臣,在整個封建時期也沒有誰能夠和他相比了,只能說在帝王身邊始終都是個災難,帝王一下子不高興,死的永遠是你,而且帝王都是無情的,他們都是先要殺誰就殺誰,隨時隨地可能就丟了性命。

朱元璋也把害怕死後人們都嘲笑他,他依然根據著細節的想法來做事,直接殺害了這些有功之臣,和朱元璋打下天下的功臣基本上沒有活著的,這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可見帝王的話是不能信的,他們永遠只有自己的利益。


籃球小弟001


我滴媽這還用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


亂髮如雪的


明太祖開創大明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王朝。那就是歷史上很少有那麼短時間內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的,歷史上真的很少見。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一些開國功勳本身的原因。明太祖朱元璋本身是極具疑心的,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讓他懷疑了,基本上這個人就廢了,哪怕在平時看來一些小問題,也會被放大。明太祖最恨的就是結黨營私,但是開國後,一些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們,仗著功勞卓著就肆意妄為驕奢淫逸了,而朱元璋本身是窮苦出身,日常非常節儉,可以說比較苛刻了,所以有些事他很想治治。綜上幾個原因,朱元璋不得不把這些有功之臣殺掉。這是一個原因。

第二,就是為了自己的孫子。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就是太子朱標,而且也是從初期打天下時就帶在身邊,很是著重培養。但是不幸的是,太子得病去世,國母馬皇后也在朱元璋之前去世,這樣的話,自己沒有軍旅經歷的孫子朱允炆在軍中沒有任何威望,朱元璋是很瞭解他那幫打天下的部下的,他明白在自己去世後,孫子根本壓不住這些大將,所以只能在自己去世前把這些大將一一殺死,替孫子除去後患。

我是萬里河山,喜歡歷史地理,若您也有相同興趣,歡迎評論討論,分享出您的高見,大家一起進步。若您也喜歡,不妨點個贊或加個關注,不勝感激。


萬里河山2017


功臣之所以能建功立業,都是強人,具有很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很容易就拉起一幫人,在天下一統之後,君權與臣權的矛盾就突顯出來了,在長時間的一對多的博弈之後,尤其是在太子朱標死後,老朱感覺到了危機,為了朱明王朝萬世一系,不至於大權旁落真是操碎了心。所以要修改制度,清理所有利益受損並有能力反抗的人,這跟是否有罪和是否參與反抗並沒有什麼關係,他只想讓君權不受任何約束和挑戰。


wwb24


朱元璋本不姓朱,到底姓什麼無法查證,但是明之後朱姓人口比例比前朝都少,朱元璋就如和尚預料的一樣是不祥之人,誰近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