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苗家人,起房子是这样的,你见过吗?

我的家乡,在湖南西部边陲一个叫靖州锹里的地方,是苗族集聚区域。锹里的苗族以它独具民族色彩的风情展现在世人面前!最具民族特色的风情之一,那就是苗家吊脚楼。现在,很多百姓虽然有心想进城,可是面对那高昂的房价还是却步了,人可能出去几年了,却也只能在乡里起房子。

因受历史、环境、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或制约,锹里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数是全木结构、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千年枞树,万年杉!”材料都是用极具耐力及抗风蚀、耐腐朽的杉木,早些年,就连盖在楼顶避雨的材料都是用杉树皮!很少用瓦的!只是后来才逐渐改用瓦盖楼,现在还偶有用杉树皮盖项的房子。除了屋顶的椽片是用椽片钉与檩子固牢以外,传统的苗家吊脚楼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横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很是坚固。传统的吊脚楼的修装,都是以杉木板拼装而成。如今,因林木资源有限,再者,大多苗家人也追求时尚美观,在吊脚楼的修装上,底层或一二层都改用砖块了,抹灰涂粉,外表再贴上瓷砖,这种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在视觉上,更是另有一番风情!虽然现在都有些钱了,但在农村,很多人起房子还是喜欢按照传统来。

大山深处的苗家人,起房子是这样的,你见过吗?

起房造房,是乡下百姓一辈子最大的事情之一了。起房子有什么稀罕、稀奇的呢,是的,在现在这个机器设备高速发展的时代,起房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起房子也是充满着文化,充满着传奇。

我们这里是一个苗侗民族聚集地,起房子都选择山水环绕的地方,吊脚楼是主要的形式,尽管时代发展变迁了,但是很多人起房子依旧选择木质结构。我们这建房起房主要有选屋场、备料、偷梁、发墨、施工、竖房、上梁等等程序,今天就简单的说说建房起屋中的偷梁、竖房、上梁。

梁,是一栋房子最关键的地方。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认为栋梁生长在深山老林、银盆宝地,有专门的山神护佑。因此,如果哪一个起新房的人家看上了哪一棵树,想用来当梁用,不论路途有多遥远,也不管是哪一家的,都会翻山越岭的去“偷”。

大山深处的苗家人,起房子是这样的,你见过吗?

“偷”梁也是有很多讲究和规矩的,“偷”梁的时间要按照地理先生选定的良辰吉时,要带上爆竹、香纸、叫鸡公、米花糖果和包好的红包。红包里的喜钱,没有规定多少,可多可少,一般位数带8,寓意发达。到了选定的梁处,由木匠点上香纸,宰了叫鸡公,用鲜血绕树脚淋上一周进行祭拜,再放鞭炮。树木砍到后将红包放在树兜上,作为买树的钱。

大山深处的苗家人,起房子是这样的,你见过吗?

说起竖房子,可以说是整个建房程序中最辛苦、最危险的环节了。基本上村里年轻力壮的人都参与到。起木房子时,房子的所有东西都是分散开来放着的,这时候就需要组合起来,然后立起来。这个工程是很大的,先一排排安好,然后大家一起齐心架到地脚枋上,还需要爬上柱子,将每一排排扇用枋嵌链起来,形成一个木屋架构,也就基本成型了。

建房子是一个系统性的,也是很复杂的,是农村人一辈子的大喜事,大家都非常的重视,需要很多人共同参与,差不多就是一家起房百家事,只要哪家起房,左邻右舍都会帮忙。

最后要说的便是上梁了,这是整个起房程序里最精彩、最隆重的了,也能够体现出文化魅力的所在。梁木掌墨师修好,染上红色,然后唱起祭梁歌,然后在屋顶的人抛下两匹红绸青萝,栓在梁木的两端,静听掌墨师宣唱上梁词。当听到“升梁”之词时,鞭炮齐鸣,上梁的人立即扯布,直至把梁木搁稳于堂屋两边中柱的顶端方才礼毕。上梁的内容可以说是很多的,单独说一掌,可能也难以说清,特别是掌墨师唱的上梁词,可以说内容丰富,寓意颇多。上梁的文化可以说是很多,不过这也看掌墨师的风格,不过每一的大概意思都是一样的。

大山深处的苗家人,起房子是这样的,你见过吗?

在苗乡侗寨,起新房的仪式虽然复杂,规矩甚多,但每一个环节都内涵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希望这种文化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同时也希望苗乡侗寨的人家生活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