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以为的“我是为你好”,也许并不是你以为的

你以为你以为的“我是为你好”,也许并不是你以为的

图片/网络 文/丁是丁(ID:dsd555555)

1

浙江临安的小兰是个复读生,今年第二次参加高考。

填报志愿后,她到网上查看自己的高考录取情况。结果是:复读了一年,还是没有被心仪的某传媒大学的表演专业录取。而她的成绩明明在这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以上。

后来查明,原来是她的同窗好友、一个叫小柯的男生偷偷改掉了她填的志愿!

面对公安人员的审问,小柯说的是:“我是为她好,以她的能力上这个大学真的太可惜了,我希望她这次录取不了再高复一年,可以上更好的大学。”

看了这出#被好友偷改志愿再落榜#的新闻,有点想打人。

你是为她好?你咋不上天呢?!

你以为你是谁?能决定别人的前途和人生吗?

即便你是人家的爹妈,孩子自己填报的高考志愿你也无权给偷偷修改掉吧?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喜欢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干涉别人,把自己的嘴巴伸到别人的稀饭盆里,把自己的手伸向别人,将自己的脚越过界限。以“为你好”“为TA好”之名,行伤害之实。

小柯到底是不是“为她好”,大概只有他自己内心最清楚吧。这样的“损友”,连朋友之间的边界都搞不清楚,都不懂得尊重,拉黑应该趁早。

2

我年轻时,也做过类似自以为是的“为你好”的荒唐事。

当年我在某国企从事共青团工作。为单位里的大龄青年“操心”,似乎是工会团委的职责之一。

有个做技术的同事老大不小了,当另一家单位的团委书记问我“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给一个女青年牵线时,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我俩便很热情地安排他们相亲,各自陪同。

那女青年是个小学老师,不论工作单位、职业、学历、相貌我以为都是理想人选。结果人家女青年表示“愿意谈谈试试”,我那个男同事支支吾吾说“觉得不太合适”,一是对女教师有点高攀了,二是他很扭捏地说自己正跟单位一位女工交往中,那女工我也认识。

现在回想起来,我得像祥林嫂一样多说几句“我真傻”才行。但我当时年轻啊,以为实话实说就是“为他好”。

我跟他分析了找老师当媳妇的各种实惠,包括寒暑长假,对孩子未来的教育……等等,这也就罢了,偏偏我又多嘴,说了几句他正在谈的女朋友的“坏话”,如今还记得的一条是他自己提到的“脾气不好”。

总之,我像个知心姐姐、知心大妈一样,表达的意思是“我是为你好”,让他在女教师和女工之间自己斟酌权衡一下。

后来,他终于还是娶了女同事。大概是心理作用吧,后来我每次再见到他和他老婆,都觉得有点尴尬;他见到我,也笑得很不自然。再后来,关系就慢慢疏远了,后来我辞职,就再也没有了任何的交集。

我是那种很敏感的人,当时其实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后来我亦不曾再热心地给任何人牵线作媒,大概是受此事影响,也大概跟“不作媒不担保”的家教有关,我妹妹当年听说我居然给人家当红娘,就说过“嘴巴要是痒痒,找棵树拉拉”。

当年的我,不懂得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应该尊重彼此的界限这个道理,不明白不要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的重要性。

当对别人说出或表达出“我是为你好”的意思时,并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过他的感受。也许潜意识里,我只想证明“我是对的”,证明对方“你是错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虽然我的本意是“为你好”,但当年那副自以为是的、没把对方当外人的姿态,令后来自己都觉得讨厌。

多年以后的今天,那个前同事依然跟他老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若跟老婆回想起当年我所表达过的“为了你好”的意图,大概也许很可能会发出“呸”的一声吧?

我差点就成了破坏人家幸福家庭的罪魁祸首呢。

3

有次在店里遇到一个客户。因为是老客户,彼此比较熟悉,她问我:我最好的朋友、闺蜜跟老公闹别扭,俩口子打架,我该不该去帮她?

她还说朋友的老公“就不是个东西,恨不能找人揍他一顿,给朋友出口气。”

我没有直接回答,讲了一个邻居的故事给她听。

我家住二楼,邻居住另一个楼道的三楼,那俩口子年轻时经常打架,动不动就在家里砸东西。有次打得厉害,把锅碗瓢盆、折叠椅、甚至电风扇都扔了下来,如果不是电视机太沉搬起来费力气,大概也会扔到楼下吧。

看他们打架的程度,大有“不过了”、“离婚”的阵势。他们家对门邻居好心上门劝说。

民俗的智慧是“劝和不劝分”,民间也素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说法,但那邻居看他们打架也不止五六七八回了,就劝他们冷静一下,说“实在不行你们就离了吧”。

在邻居心里,这也许就是没有任何私心的一句“为了你们好”的话。但他忘了民间素有“床头打架床尾和”的说法。等人家俩口子不打架了,冷静下来,一致认为对门邻居“不是好东西”……在院子里纳凉,这种闲言碎语总会听得一句半句。

如今,那对经常打架的夫妻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劝他们分开的邻居却“里外不是人”,一个单位工作、家住对门,老死再也不相往来。

故事讲完,客户点点头,说“就是呢,不能太多管闲事哈”。

青年作家斑马说:“成年人之间的默契是——你不说,我不问。你说,我听。你要帮助,记得来找我。”在朋友、闺蜜没有向你请教、没有问你、没有寻求帮助的情况下,若自以为“我是为你好”进行干涉、干预,可能会令到别人尴尬难堪失了面子,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可能“友尽”。

因为你越界了,你以为你以为的“我是为你好”并不是你以为的。

4

被损友修改高考志愿的小兰,因为曾把自己的高考账号密码告知过小柯,请他代打准考证。这份信任,便险些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事发后,小柯的爷爷给临安检察官写了封信求情。说这孩子家境穷困,由爷爷奶奶抚养大,“从小很懂事,学习也很努力,眼看就可以去读大学了,却因为不懂法,不懂事,‘好心办坏事’,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案件审理期间,经公安检察部门交涉,教育考试院经将小兰补录进原先她填报的某传媒大学表演专业。表面上看,小兰没有什么损失,她也接受了小柯的道歉。检察部门认为小柯“出于自认的好意犯下错误”,“社会危险性较小”,对他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对小兰、小柯,这“看上去很美”的结果,也算是一个教训吧。

除了父母,任何打着“我是为你好”“我是为他(她)好”替别人做决定的行为,都可能是变相的耍流氓。真正为别人好,就应该用别人能够接受、认可、同意、面对的方式,就应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应该把利弊讲清楚由对方自己做决定,并且对他(她)的决定,给予最好的支持。

不懂得尊重那份界限,亲情、友情、爱情,甚至人际关系,都可能会令你很难堪和尴尬。

相关文章:

你以为你以为的“我是为你好”,也许并不是你以为的

历史文章: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