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商家拒收现金怎么办

  • 商家拒收现金怎么办?整改!

  • 电子支付不该“一刀切” “拒收现金”是违法行为

  • “我不会使用手机支付,也没有绑定银行卡,可是保险公司说他们收费一定要通过手机支付。”市民张女士反映,日前她去人保财险金华分公司购买车险,收费人员表示保费只能使用电子支付,不能用现金。

  • “我本来就是请假去交保费的,如果交不了又要跑一趟,把我急坏了。”张女士说,她向对方解释了半天都没用,只好向后面一位车主求助将现金给他,通过他的手机帮自己付款,幸好这位车主愿意帮忙。为了这件事,耽误了将近10分钟。张女士认为,保险公司拒收现金不合理。“难保不会有人出现和我一样的情况,遇到不会用电子支付的,或者手机没电了,难道还不让人交费了不成?”

  • 记者发现,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有些收费机构就取消了人工收费,这给市民支付带来了不便。前几天,王先生从市区某停车场出来时,发现出口岗亭无人值守,只能用手机扫码支付停车费。他赶紧掏出手机,谁知扫码后页面刷新了好几次都显示不出来。“我本来就对手机操作不是特别熟,折腾了好半天。”

  • 电子支付日渐普及

  • 记者走访市区一些停车场了解到,停车费已基本启用电子支付,有的停车场还推出了“电子支付随机立减”的优惠活动鼓励市民使用微信支付。在某停车场的电梯厅摆放着“小程序”使用方法的介绍,宣称“扫码缴费,不用排队,自动抬杆,快速出场”。记者从停车场门口岗亭工作人员处证实,车主在这里停车,只能通过电子支付方式付停车费。

  • “说是提前通过微信支付车费,到时候自动抬杆会出得更快,其实不见得。因为很多地下停车场的信号实在太差了,根本就上不去网。”市民李先生抱怨,本来停车小程序是为了方便,但由于网络信号等问题,反而导致车主在出口排队,需要等待工作人员现场扫码才能出去。

  • 记者走访了市区一些停车场,发现这些停车场在大力推广电子支付的同时,还保留人工收费。某地下停车场张贴着“提前支付,自动抬杆”的微信支付流程介绍,在支付成功后15分钟内离场就不会再额外收取停车费用。在停车场出口的岗亭处,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用现金支付停车费,对方回答:“可以是可以,但微信不是更快嘛!”

  • 记者在停车场观察到,提前通过电子支付付费的车主无需在道闸处停留,很快便能驶离停车场,节省了等候时间。但也有一些车辆因为车主不熟悉支付操作或其他原因,滞留在道闸口,反而耽误了时间。

  • 刚刚把孩子送进某初中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天带孩子入学交费也闹了尴尬。他平常都使用微信支付,可是开学那天才知道学校各项费用都是通过支付宝收取,当时银行卡余额也不够,而班主任等着他缴费确认,后来不得不把微信账号的钱提现到银行卡上,再转进支付宝才完成支付。

  • 电子支付不该“一刀切”

  • 停车场推广电子支付无可厚非,但不鼓励甚至拒绝现金支付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市民的不满。“我老伴也是60多岁的人了,前些日子拉着我去商场给孩子买东西,为了交停车费费了好大的劲儿,弄了一肚子气,回来就说再也不去那家商场了!”市区柳湖花园的张大爷说,电子支付普及是进步,但对于不习惯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有点儿“不太友好”。这些年连菜市场的小摊上都摆着“二维码”,摊主嫌找零钱麻烦,都让大家直接扫码。“没办法,只能从头开始学着用。”张大爷说,自己和老伴眼睛都老花了,想弄清手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程序实在困难。

  • 市民刘先生说,智慧泊车也是只支持电子支付,那天他出门着急忘了带手机,车上放着少许现金,但是收费人员说不能用现金支付停车费,自己好说歹说,对方才同意帮他付停车费,他再将现金转给对方。“应该电子支付和现金支付并存,哪能就这么一刀切呢?”

  •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7年全国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76.9%,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66.51%。然而随着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商家拒收现金的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 金华世纪君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陆佳表示,“拒收现金”是违法行为。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公告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期限到后仍然存在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 业内人士认为,除特殊情况外,消费者有权选择任何合法正当的方式来进行支付。“拒收现金”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支付的权利,还有可能使消费者面临相应的支付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