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宜高速公路建设多举措捍卫生态常州“水晶蓝”

为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应急减排、扬尘控制等工作,常宜高速公路常州段工程建设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的统一部署,在较短时间内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控车、抑尘、硬化道路、消解大棚、施工覆盖、喷淋等方面防治空气污染,全面参与到蓝天保卫的战斗中。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便道。为保证运输车辆、人员进出施工现场的通畅,及时运输施工物资,同时为落实环保要求,改善空气质量、控制施工扬尘,常州交通部门投入近五百万元首次在公路建设领域,浇筑全新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施工便道。常宜高速在环境薄弱工点共设置5km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便道,平均宽度7m。待常宜高速建设完成后,根据地方需要,这些便道可以部分保留服务于周边群众的出行。

混凝土集中封闭式生产。为解决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碎石、砂子、水泥等材料的运输、拌合容易产生大量扬尘的问题,常宜高速公路常州段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做好管控策划,改变以往每个标段建拌合站的方式,比选采用了全线混凝土集中生产配送,利用地方符合环保要求的既有商砼站,对生产线进行全封闭式改造,确保混凝土生产过程无扬尘并采用橄榄车运输,努力实现对周边环境的零污染。

湿法作业防止扬尘。在常宜高速公路施工中通过改进工艺、增添设备、增加投入等措施来防止扬尘,特别是湿法施工作业起到了较好的防尘效果,如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用双向搅拌湿喷桩替代传统粉喷桩,用水泥浆替代水泥粉进行灌注,避免了施工中的水泥扬灰;桥梁、通道等结构物施工中混凝土全部采用集中生产橄榄车配送,避免了现场拌合产生扬尘;路基施工作业断面分段施工,上土前、灰土拌合适量洒水,严格控制含水量,有效降低扬尘。

严格管控施工区域。市高指常宜项目办结合“绿色常宜”建设目标和施工进展实际,组织施工单位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治理重点,严格施工管控,全面推行“绿色施工”。一是砂石料、土方等原材料运输全部采用全覆盖、密闭式车辆;二是在地方主干路与施工区域交叉处设置硬质围挡,分离施工作业区;三是施工段落分段覆盖分区作业,减少松土裸露区域;四是对桥梁桩基施工形成的淤泥质土进行集中堆放并全覆盖;五是便道路肩及边坡处进行植草绿化覆盖;六是配置专用水车对便道、三场等施工区域进行定时洒水、喷淋降尘;七是对施工区域、三场进出口设置门禁、冲洗设备,严格管控进出车辆及轮胎泥污。

石灰消解大棚。以往道路施工过程中石灰消解通常都在露天的消解池中进行,消解的过程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造成大气粉尘污染。为减小石灰的消解过程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影响,常宜高速在主线征地线以外设置石灰消解大棚,大棚采用钢桁架结构形式,每标段设置两座消解大棚,每个大棚2个仓,单仓宽度15米,长度9米,高9米,最小使用面积200平方米,内设消解仓、储存仓,并

设置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大门设置软塑门帘防止灰尘外泄,集中消解既保证消解质量,又避免场外消解扬尘。由经过改造处理过的运输车覆盖运输至施工断面。此举充分体现常宜高速公路建设对防治大气污染、扬尘管控等方面的管理手段。

常宜高速公路建设多举措捍卫生态常州“水晶蓝”

常宜高速公路建设多举措捍卫生态常州“水晶蓝”

常宜高速公路建设多举措捍卫生态常州“水晶蓝”

目前,常宜高速公路常州段裸土覆盖面积14万平方米,场地、便道硬化2.76万平方米,投入洒水车3台,雾炮机4台,高压水枪4台,搭建石灰消解大棚4个,每天出动巡查、检查人员36人次,多举措落实,从源头遏制了施工污染环境问题,确保整个高速公路环保建设处于受控状态,共同捍卫“生态常州水晶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