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牛津大学书店的“托尔金日” | 藤泽周平笔下,日本那些回不去的乡村 | 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后人类纪”? | 罗伯特·斯通遗作引进出版 | ......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图画书界奥斯卡”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8月26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落下帷幕。

本届图博会主宾国是摩洛哥王国,参展国家和地区达到93个,巴拿马、委内瑞拉、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首次参展,拉美14国首次设置联合展台,“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参展国近30个;来自国内外展商达2500多家,其中海外展商1520家,占所有展商比例的60.2%。书展期间,共举办了1000多场文化活动,展出30多万种全球最新出版的图书,吸引30万人次进场参观,其中专业场人次达15万,同比增加近30%。

本届图博会上有哪些亮点?且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 中国图书“走出去”成效显著

  • 展示当代文学成就,助力全民阅读

  • 儿童文学现呼唤实主义写作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今年图博会继续聚焦中外出版合作前沿议题,据主办方现场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678项,同比增长7.9%。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3610项,同比增长11.28%,达成引进意向和协议2068项,同比增长2.48%,引进输出比为1∶1.74。

本届图博会期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高校出版社、社科文出版社、沪江等近30家上海出版单位携1500余种图书亮相,重点展示上海出版“走出去”的重点和精品项目成果。据统计,上海展团达成版权输出171项,包括意向输出125项、签订输出协议(合同)46项;达成引进协议89项;合作出版意向9项。一批优秀沪版图书纷纷“出海”,从多个维度向世界展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一步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国图书“走出去”成效显著

综观本届图博会“走出去”的成果,从类别上看,主题类、科技类、教育类图书排在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输出前列;从载体上看,除传统纸质图书仍占据主角外,电子书、有声书愈发成为行业关注热点;从地域看,除国际知名出版商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机构也积极参加书展。

而从合作形式上看,越来越多出版社将建立国际编辑部作为未来出版合作的重要形式,这是版权贸易合作中的一种机制创新。图博会现场,商务印书馆和格鲁吉亚金羊毛出版社举行了国际编辑部揭牌仪式。作为国际编辑部第一个项目,《新华字典》汉语-格鲁吉亚语版的翻译出版工作正式签约启动。这是商务印书馆实施的中国品牌辞书海外传播工程的项目之一。该工程旨在通过国际化运作,实现《新华字典》等中国品牌辞书“走出去”,提升中国辞书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支持和促进汉语在海外的传播和普及。

商务印书馆还与匈牙利罗兰大学联合举行了“商务印书馆—罗兰大学中东欧十六国汉语教材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匈牙利罗兰大学1635年创立,是匈牙利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罗兰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10月,是海外第一个专门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机构。此次合作内容还包括共同开发数字产品;共同促进中国和海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定期就学术出版交流信息,等等。协议的签订体现出汉语国际传播开始由“走出去”迈向“走进去”,相关产品会更加本土化、在地化,将有效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语言文化交流融通。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此外,中国出版集团携20个国际编辑部主办首届国际编辑部年会。《三毛流浪记》输出到德国和黎巴嫩,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人民公开课》输出到日本、蒙古、约旦、尼泊尔等4个国家,译林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阿语、泰语版图书直接输出到相应国家,人民文学出版社讲述中国家风故事《谢谢了,我的家》图书版权一举输出9国。如此种种都表明,中国与国际出版业的合作,已经进入务实高效合作的新阶段。

“走出去”

“走出去”成果体现在文学上,一方面在于,王蒙、贾平凹、余华、刘震云、麦家、刘慈欣、曹文轩、常怡等国内知名作家与瑞秋·乔伊斯、宝丽娜·弗洛伦丝等国外作家,以及来自英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40国汉学家亮相图博会,并在展场内外举办多场文学交流活动。“文学之夜”更是以“新感受力”为主题,邀请五十多个国家的作家、插画家、翻译家、汉学家及驻华使馆嘉宾等共聚一堂,将音乐与文学巧妙融合,观众反响热烈。

另一方面在于,相关文学作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在图博会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中国智慧”丛书全球出版计划,三家联手将由王蒙创作的“中国智慧”丛书推向全球图书市场。目前,该丛书第一辑四本书已经完稿,中文简体版将定名为《极简论语》《极简老子》《极简孟子》《极简庄子》。据了解,“中国智慧”这套书的多国语言翻译将由“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领衔完成。丛书项目即将签约的汉学家已达15位,涵盖全球15个语种;即将达成版权输出合作的国外出版社也已达到33个。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分享会上,贾平凹与翻译家进行对谈

图博会现场还举行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贾平凹海外版权成果分享会。据该社社长臧永清介绍,作为最先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作家之一,贾平凹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越南语等三十多个语种。除《老生》外,他的《极花》《秦腔》等作品的英语版也正在翻译中。墨西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刚出版了《极花》,这是贾平凹第一部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作品。此外,由该社以破纪录的版税输出的法语版《带灯》将于近期在法国面世,俄语版的《秦腔》也通过“中俄互译项目”于活动当日早些时候刚刚首发。

展示当代文学成就,助力全民阅读

展示中国当代文学成就,促进全民阅读,实现中外作家交流对话,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也是图博会的主要内容,更是自2010年起设立的“中国作家馆”担当的主要职责。

今年“中国作家馆”展馆面积为18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四个板块:“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学”展区集中展示中国文学4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丰厚积淀;“弘扬民族精神 繁荣西藏文艺”展区呈现西藏文学的发展成就和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精品图书展区”推介近年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畅销书、长销书和新版书;“文学期刊展区”介绍由中国作协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人民文学》等10种优质文学刊物。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今年中国国家馆的主宾省为西藏自治区

在中国作家馆举行的“笔尖岁月,纸上光阴——中国作家网驻站作家新作分享会”上,三位驻站作家周大新、乔叶、孑与2各自携新作出席活动,与特邀嘉宾梁鸿、何平围绕“文学中的时间”这一话题展开对话。周大新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用“拟纪实”的方式着眼于当下中国老龄化社会,敏感地关切到一个庞大人群的涌动,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刻画他们复杂隐曲的心境。乔叶的散文随笔集《天气晴朗,做什么都可以》《一往情深过生活》则给如何在漫长的时光中获得生存的尊严、生命的乐趣,提供了浪漫而诗意的回答。而孑与2的小说《唐砖》,则是勾勒大唐盛况,在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中演绎了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三位驻站作家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网文等不同类型,却都触碰到了“文学书写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发人深入思考的哲学话题。正如何平所说,对文学的进入都如同盲人摸象,有的摸到象鼻,有的摸到象牙,有的摸到象腿,正是这些部分拼凑成了完整的大象。我们进入文学现场,就是为了在构建文学生态的同时,获得对当下文化甚至整体文明进程的丰富解读。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孑与2作品《唐砖》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刘秀娟介绍说,该网站于今年5月完成新版上线。作为“汇聚作家信息、发出作家声音、展示文学魅力”的专业平台,中国作家网计划每年邀请6位驻站作家,在推荐精品力作的同时,为创作与阅读搭建充满活力的文学平台,营造与读者良性互动的开放文学空间。

如果说,三位驻站作家在各自的作品中,从当下出发展开了对时间的书写。由知名《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编纂的汉文版五卷本《英雄格萨尔》,则更像是对古老时代里发生的英雄故事的精彩呈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且是活形态,至今仍被艺人传唱。它先后被列入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编纂与传播即成当务之急,汉文版的编纂出版更是重中之重。然而《格萨尔》史诗故事多达120部,长达100多万诗行;因产生年代不同、流传地区不同、说唱者不同、整理者不同、抄本与刻本不同,异文本达数百本之多,这成为编纂工作的巨大难题。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英雄格萨尔》

汉文版五卷本《英雄格萨尔》,以近200万字的篇幅,浓缩了《格萨尔》丰富的内容。史笔与妙趣杂糅,写实共奇幻并存,蕴含了艺术、学术、文化、社会、历史、宗教、民俗、政治等多重价值,真实地展现了《格萨尔》作为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的风采。该书最大的特色,正在于寓复杂于单纯。复杂是表象,单纯才是史诗根源。

相比而言,作家穆陶耗时8年打造的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则是以正史的风度,把目光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诚如穆陶所言,当下有必要以唯物史观来进一步揭示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失败的只是这次变法维新的过程,而维新志士们的理想与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命运而舍身就义的英雄气概与爱国情怀,是永存不灭的,也是有益于后人、有补于当世的。”

“中国当代作家论”

而诸多在时间中沉淀出来的重要作品,自然需要得到不断深入的研究,以便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正因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最具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的阵容,撰写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该社社长吴义勤在丛书分享会上所说,这套丛书有助于提升对当代作家研究的水平,也能够把国内优秀的文学研究者整合起来。

诚如丛书主编谢有顺在“主编说明”中指出,现在很多文学研究,缺少对作家的整体性把握,而如果没有整体性理解一个作家的能力,就不可能把文学研究真正做好。当然,整体理解一个作家,也对研究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作品经常被改编为影视剧的高产高质作家严歌苓为例,她迄今出版了差不多22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和散文产量也很大,仅通读一遍作品,都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更不要说要对她的作品做系统细致的挖掘了。但正如《严歌苓论》作者、评论家刘艳所说,只有通读作品,并做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感受到,电影与小说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看电影终究不能代替小说原著阅读。而严歌苓也不只是海外华文作家,她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她一直是用华语写作,阅读市场也在国内,只有把她放在当代文学视阈中,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她。

作家阿城没那么高产,在小说创作上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低产,但其质量之高,却为很多作家难以企及。而且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阿城可谓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书未必畅销,但常销。关于他这个人,到处被讲述。盖因阿城作品虽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他涉猎广,见识高,凡有讲论,头头是道;人有趣,他的人生就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由此,研究阿城同样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阿城论》作者、评论家杨肖揭秘道,阿城知识结构特殊,是因为他年轻时的边缘处境,造成了他的丰富驳杂。阿城没有“界”,处于一种“通人”的状态。他以“三王”成名,同时还是影视剧的编剧。他还画画。阿城是一个“知止”的人。他在名声最大的时候去了美国,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写小说就像自己长出来的水,慢慢地流出来,流干了就不写了。”

儿童文学现呼唤实主义写作

虽然童书版权输出很少成为图博会的焦点,但实际上它是历届图博会整个版权贸易组成里的重中之重。这就能理解,为何本届图博会还首次设立了北京国际童书展,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展示国内外优秀绘本、动漫作品,并举办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与此同时,“2018童书论坛”以“跨媒体时代的童书创作与创新”为题,邀请中信出版集团、英国Made In Me公司等中外企业的童书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中外童书国际出版合作路径。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近年童书市场的火爆,也引得成人文学创作的作家频频涉足。向以散文写作著称的周晓枫就于近期出版了首部童话《小翅膀》,讲述一个专门为孩子们投送噩梦的精灵“小翅膀”,用自己的能力将噩梦拼成美梦,让孩子们摆脱对黑夜的恐惧,转而从中获得理解、温暖和勇气,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

在图博会现场举行的以“童年的黑夜与星光”为主题的新书发布会上,作家曹文轩直言,自己为《小翅膀》所呈现出的纯正的儿童文学语言系统所吸引。“这是浅语的艺术。周晓枫作为一位成熟的散文家,以前的文风是犀利,甚至尖刻的,她所运用的是文学里面很高级的语言系统,但这本书给我感觉宛如一位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所写就,拥有一份与生俱来的稚气。”

虽然资深出版家海飞称赞说,《小翅膀》是一部带着春天气息、清新自然的童话,如同一首孩子们唱给春天的歌。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也称赞说,这是一部纯粹的、真正的儿童文学,有着安徒生童话般的深邃、美丽、庄严和一种充满爱的救赎精神。但周晓枫希望,《小翅膀》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安慰的同时,也告诉他们阳光下也有阴影,正如黑夜之中也有光亮。她希望她的童话不仅仅写给孩子,也写给每个努力帮助孩子培养勇气的家长,以及成长中的自己。“真正好的童话会像缓释胶囊一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周晓枫和小读者

很显然,《小翅膀》是一部与梦有关的童书,它给孩子编织梦想,但考虑它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或许还是在于它是否写好了现实。而能够写好现实,正如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在图博会现场举行的“现实主义题材儿童小说的新状态”主题活动中所说,正成为摆在儿童文学作家面前的一大挑战。他援引“哈利·波特”系列图书责编伊文在博洛尼亚书展上的观察表示,能够输出到美国的作品,更多的是反映当下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的作品。

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尤里·涅奇波连科表示,眼下渴望出现更多优秀的现实主义儿童小说,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主义小说与儿童成长的心理紧密相关。另一方面,现实主义儿童小说会促进代际之间、家庭内部的沟通和理解。“我这么说是因为,读者往往根据作者所提供的材料来塑造自己的世界,并激发出自己创造的欲望。而童年时代是通向一个人内心的钥匙。”

让曹文轩感到困惑的是,写好现实,凸显现实主义精神,理当是儿童文学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从上世纪中期起,就不再被强调了,崛起的是想象,虚构,幻想这些词——

当我们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虚构、想象之上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渐渐地从历史、现实之上挪开了,而殊不知现实主义才是我们创作的根本之源,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是任何想象都无法比拟的。他们的神奇、出人意料以及其背后的复杂和丰富的含义,是远远超出虚构和想象给予我们的。

以曹文轩的观察,由于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淡化,我们不仅对现成的绝佳的故事视而不见,而且还逐渐忘却了功夫二字,忘却了对功夫的操练。“这就像绘画一样,要强调素描的基本功。有价值的创意是建立在功夫之上的。”他举例表示,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在谈及他的代表作《可可》时曾说,在这本书里,他用了最低限度的文学性,最高限度的生活。“他为了强调现实主义的精神,故意做了极端的表述,他和古今中外经典作家一样明白,现实主义的精神是人类文学的魂。我们能想到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作品《黑鹤》

作为自然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也甚为赞同儿童文学要写好现实。虽然动物小说一般都被认为是杜撰的,但所有细节是真实的。黑鹤创作的动物小说以中国北方的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为背景,他首先要下的功夫,便是了解这片土地和生活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在创作关于蒙古马的长篇小说《血驹》时,他单单搜集素材就花费了三年半的时间,其间走访了呼伦贝尔草原上很多的牧马人,还送给每位采访过的牧马人一双马靴。“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得到最真实、最具有震撼力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是坐在书房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只有成年累月生活在草原上的牧马人才会清楚。”

事实上,儿童文学创作也和成人创作一样,要面临来自新闻资讯的冲击。儿童文学作家王璐琪在创作《给我一个太阳》时,很偶然看到一则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她发现这个新闻契合小说主题,就把其中的一些细节融入了进去。而在她看来,如果这样的融入有什么成功经验的话,经过艺术和文学处理后,新闻里的细节显得更加鲜活了。

不只是儿童文学创作,涉及到儿童插画领域,也同样需要倡导现实主义精神。以俄罗斯插画师,戏剧艺术家叶甫根尼·波德科尔津的理解,现实主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形式上尽量去模仿外在的真实,另一方面是来自心理的真实感受。相应地,插画也从本质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完全真实地再现作者所表现的内容;另一种是联想式的,通过变形、风格化的描绘,做更高级的,更加具有想象力的阐释。“那为什么我们说,戏剧化艺术表演的方式可能更为真实呢?因为它们更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更为真实的心理和情感。”

说一道万,作家眼里的真实,都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儿童文学作家薛涛看来,能否写出真实,首先考验的是作家是否真诚。他举例说,他有个表弟总是说他们家水缸后面蹲了一个人,但水缸后面的确没有人,只有一个破旧不堪的花盆。“但是否因此就能说,我表弟看到的东西不真实呢?我认为是真实的,他看到的就是作家眼里的真实。作家就应该是这样一个人,他要写出别人能看到的东西,也要把自己看到了,但别人没有看到,而且认为不存在的东西坚持写出来,你要告诉你的读者这是真实的,因为你是诚实的。”

与此同时,薛涛认为,真正好的作家头顶上都顶着一只“天眼”,他们用天眼打量世界,再把他看到的“真实”描述下来,于是人们读到了“触目惊心”、“似是而非”的现实。因此作家笔下的真实不是琐碎的、零散的,更不是片面的、孤立的,是经过“天眼”打量的。“经过这样的打量,它承载了一些意义和思想,它有了很多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于是,它具备了史诗的体量和格局。这便是现实主义,伟大的真实的现实主义。”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而在李东华看来,当下儿童文学现实主义写作,之所以面临挑战,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作家和这个时代的儿童存在着隔膜。“网络时代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使儿童的经验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伴随科技快速进步和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化空前迅速,造成了成人和孩子间代沟的加大加深;不断暴露出来的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等等。而这种儿童经验的差异性在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中体现得远远不够。面对当代中国式童年,作家们过往的经验有可能不足甚至失效。”

另一方面,以李东华的观察,当代中国式童年书写的困境,还在于总体上缺乏对现实主义精神的体认。“写实”这项基本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把握和细腻描写的能力,在年轻一代作家的写作中有弱化的迹象。写实能力弱化的表现在于,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生活简单的故事化的表达。它把儿童孤立了起来,斩断了儿童和家庭、时代、社会、成人世界的丰富联系。把文学等同于故事,不仅简化了生活,更简化了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作品必然是飘忽、不接地气、缺乏生活质感的。“与此同时,当前幻想文学的创作同样存在着写实性不强的问题。虚构能力和想象力,并不是说作家可以天马行空地胡编乱造,而是能够把幻想世界‘写实’,让幻想世界具有深切的现实感,否则幻想就会呈现出无根的、轻飘的特质。从这个角度看,‘写实’并不只是一种手段和技巧,更是一种作家从整体性上建立与这个时代、与当下社会关系的能力。”

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在李东华看来,这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像考古学者或者社会学者那样下苦功夫、笨功夫,长期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而不是依靠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采访。

“当下儿童的经验、内心世界需要我们去了解,也需要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加以观照,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不停留于对童年生活表象的描摹,而是深入到少年儿童的内心、进入到孩子们生活的内部。”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各地,走进读者心里|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文学照亮生活

公号:iwenxuebao

网站:wxb.whb.cn

邮发:3-22

扫描左边可进入微店

文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