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民國時的大藏書家,在訪書中偶爾遇到宋元版書(實為明版書),只要囊中有錢就會果斷出手,先得為快。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明代書籍是漢字文化圈形成以後推動其多元發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華文明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重要載體。

明代的線裝書和宋體字影響到中國周邊的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在日本和韓國,宋體字至今仍被稱為“明朝體”;甚至19世紀歐洲出版的書籍中使用的漢字也是宋體字。線裝書和宋體字成為傳統書籍裝幀和印刷的規範。這種規範隨著書籍一起向世界傳播,使其不僅為中國書籍的規範,而且長期成為東亞漢籍的規範。明代書籍是漢字文化圈形成以後推動其多元發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華文明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重要載體。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 日本覆刻本《周禮》

在傳世古籍中,清版數量最多,明版次之,而宋元版最少,寥若晨星。今見明版書,從時間上講猶民國時見宋元版書。

1917年周叔弢以廉價得到宋版書《寒山子詩集》,大喜過望,因刻“寒在堂”印章以記之。周叔弢自莊嚴堪所藏數十部宋元版書,大都是在民國年間購得的。僅從時間和價位上考慮,當下民間收藏明版書,為時不晚,因偶爾能夠遇見且價位不算太高故也。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書集傳》 明正統十二年內府刻本

上承宋元,下開有清

The essential

明代刻本,指在有明一代,即始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終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前後共計277年間雕版印製出來的古籍。不同時期,刻書風格各具特色,互有不同。

大致來說,自洪武至正德,為明刻前期。是時去元不遠,刻書風格猶承元版風氣,多是黑口趙字。嘉靖以降為明刻中期。黑口本漸少,多為白口,刊刻字體多為方體字。萬曆至崇禎,為明刻末期。白口,刊刻字體多為橫輕直重的匠體字。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易學四同》 明嘉靖四十年刻本

明代中期的經濟、文化、思想和社會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白銀貨幣化,商品經濟發達,陽明心學流行,文學新思潮活躍。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明代書籍出版業獲得迅猛發展,以適應社會需求,從而在書籍裝幀上出現了更加便利的線裝,線裝書至今成為古書的代名詞。在雕版印刷技術方面,發明了便於刊刻而又不失美觀的宋體字,發展演變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體漢字。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 李約瑟讀過的明刻本及其批註

明代刻書,與歷代刻書一樣,若以主持刻書者的身份來劃分,可以分為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個類型,其所刻諸書,歸入三大版刻系統。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 《喻林》 明萬曆四十三年刻本

我們知道,有明一代,是雕版印刷業承上啟下時期。經過宋元兩個階段發展,到了明代,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需要影響,雕版印刷得到了空前發展,幾達至臻純熟程度。官私坊各競所能,編制寫印四部典籍。內府及國子監等官方機構,編寫大部頭類書、刊刻專題叢書。私家和坊肆不斷追求雕版技藝創新,出現了諸如套印、餖版及拱花等雕版印本呈現出五彩斑斕畫面。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明刻清印本《周禮》

明版書的藝術考量

Folk religious culture

明版書與其他傳世的歷代古籍一樣,都具有三個方面的價值。歷史文物價值側重以版本產生的時代為衡量尺度,學術資料價值側重以古籍反映的內容為衡量尺度,藝術鑑賞價值側重以版本具有的特徵為衡量尺度。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 《唐會元精選》 批點唐宋名賢策論文粹

明嘉靖二十八年書林胡氏刻本

這三個方面的價值,與一本書的產生所需要的三個要素,有著直接的關係:書稿、紙張和雕版刷印(或抄寫)。

其中,書稿的內容如何,決定了該書文獻價值的高低;雕版印刷和使用紙張的年代遠近,決定了該書文物價值的高低;文字雕刻、持版刷印(或抄寫)和裝訂成冊的技藝如何,決定了該書藝術價值的高低。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 《五代名畫補遺》明末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

明代的抄本或寫本,其價值,要視其傳抄所依據的底本情況,以及該底本是否存世來確定。凡以明代以前的宋元版作為底本進行傳抄的,這個傳抄本的價值就高。凡以此前的元明版書作為底本進行傳抄的,而這個底本已經亡佚不存於世的,這個傳抄本的價值就高。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事文類聚》 明刻本

例如:《五代名畫補遺》1卷,(宋)劉道醇撰,明末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1冊,10行20字白口左右雙邊。其所據宋刻底本,今雖傳世,但已不全,成為殘帙。幸好,今天有這部毛抄存世,可以反觀宋版之本來面目。從這個角度看,這部毛抄的價值,直追宋刻或雲僅下原版一等。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 《斗南老人詩集》 明姚綬寫本

明時的雕版講究

Engraving exquisite

雕版印製時使用的材料和技藝,主要包括用紙、用墨和技法。

刷印用紙:僅就明代印書用紙而言,嘉靖以前多用白綿紙,萬曆以後多用黃竹紙。一書在刊刻印製過程中,若使用了特殊紙張印製,諸如公文紙、羅紋紙等,那麼這個本子就稀見珍貴。

刷印用墨:使用了朱墨或藍墨,經刷印而成的朱印本或藍印本。特殊技法,諸如套版、餖版、拱花,以及用不同材質製成的銅活字、木活字印製的本子等。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太平御覽》 明遊氏活字印本

一部古籍在世上流傳過程中,往往會形成的一些歷史記錄,主要指由藏書家或學者所為,在書上留下了字跡和印記等記錄,諸如批校、題跋、鈐印等。

明版書亦然,例如:《穆天子傳》6卷,(晉)郭璞注 (明)程榮校,明萬曆程榮刻漢魏叢書本,1冊,9行20字白口左右雙邊。黃丕烈批校並題跋。此本硃批滿紙,題跋多條,堪稱黃丕烈批校本之代表作。民國時王獻唐偶遇購得,闢“顧黃書寮”藏之,後歸藏書家周叔弢。

雕版研習|明代雕版書籍與形成的漢字文化圈

▲《穆天子傳》 明萬曆程榮刻漢魏叢書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