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詮釋——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解讀!

庫布其沙漠變綠洲的奇蹟,舉世矚目,廣為傳頌。總結和解讀庫布其的綠色嬗變,對於凝聚更為廣泛而深刻的生態文明共識,意義重大而深遠。今天的庫布其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綠色生態符號,引來國內外關注的目光。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初識庫布其,人們都會為之一振;再識庫布其,人們都會說是一個綠色的傳奇;深識庫布其,讓我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切的認識。綠色思想、生態自覺的深層次啟示清晰而鮮明,讓人思緒萬端。這是因為,當我們對一個事物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梳理時,才能洞察其發展變化的軌跡,才可以探究其成功的奧秘所在。我們對庫布其生態偉業的認識,也應該是這樣一個過程。



《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詮釋——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解讀!



辯證的治沙理念

一提到沙漠,不管是見識過的人,還是僅從文字影像資料裡的觀察,引發人們聯想的往往是天際蒼茫,狂風怒吼,飛沙走石,寂靜恐怖。然而,在庫布其人眼裡,沙漠不光有恐懼,更有可親、可防、可治的一面,能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改革開放 40 年,庫布其人在這裡摸爬滾打 30 年,在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庫布其人以這種對沙漠的全新理念,治理了 6000 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綠化面積達 3200 多平方公里,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今天,當你走進庫布其,探訪奮戰在這裡的農牧民和園區職工,尤其是堅守 30 年走過來的老一輩庫布其人,你就會驀然發現,他們都是深受沙漠之害、吃盡沙漠之苦,而後立志擔當、終生不渝、與沙漠較量到底的志士。其中的代表就是 30 年前誕生在這裡一家民營企業的員工們。2015 年 12 月 1 日,在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上,這家企業的代表王文彪先生講了如下一段話:

“我出生在中國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它是中國第七大沙漠,蒙古語稱其為‘弓上之弦’,總面積 1.86 萬平方公里。童年記憶裡,沙漠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裡沒有植被、沒有公路、沒有醫療、沒有通訊,人們的臉上永遠寫著絕望和麻木。很多孩子因為沙漠裡沒有學校,沒有路,十幾歲都上不了學。走出沙漠,幾乎是當地每一個孩子的人生夢想。

緣分使然,我和鄉親們的人生始終繞不開這片黃沙。多年的征戰,我們終於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的命運與生態環境是密切相連的,要改變命運,首先改變環境;改變環境,首要的是正確認識環境,立起環境可以改變的志向。從此,我們走上了一條與沙奮鬥的綠色發展之路。”

事實上,有這樣的經歷、這樣的感慨、這樣的認識、這樣的擔當,在庫布其沙地,有一個很大的群體,他們在沙漠裡付出了 30 年的心血與汗水,隨著實踐的豐富,認識也在深化。經歷了從下定治沙決心到客觀辯證認識沙漠的思想演變。對於這一點,他們的認知程度,是何等的深邃;他們的治沙步伐,是那樣的堅定,思維又是格外的層次分明。

第一層次:真誠面對沙漠的辯證思維。

庫布其人看沙漠,完全擺脫了靜止的、片面的、孤立的思維方式。他們認為,沙漠可懼也可親,有害也有利,災害肆虐與資源稟賦並存,嚴酷挑戰與發展機遇並存。沙漠可防、可控、可治,潛在價值難以估量,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識沙的新思維,讓他們不僅鼓足了勇氣,而且義無反顧、一以貫之,終於戰出了一片綠色,走出了無奈,迎來了成功,成就了一番吸引全球目光的事業。

第二層次:綜合治理沙漠的全局觀念。

庫布其人決心從防沙治沙起步,在經歷了艱難曲折之後,他們把治沙看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綜合治理,才能實現沙漠經濟的平衡發展,打造出一個個有綜合效益的經濟體。比如,眼下庫布其沙區的產業就有沙漠種植、沙漠養殖、沙漠光伏發電、沙漠建材、沙漠旅遊,等等。通過市場運作、企業投資,已經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業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產業體系,這些產業互相依存,互為因果,互相促進,成就了庫布其平衡驅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的模式。

第三層次:開拓創新的進取理念。

庫布其人 30 年艱苦奮鬥的歷程,就是一部防沙治沙親沙的創新史。解讀這裡的每一項發展成果,每一步艱難跋涉,每一次脫穎而出,都閃爍著標新立異、革故鼎新,與時代緊緊相隨的思想火花。就以 2017 年為例,在鄂爾多斯市召開了兩次全球級別的大會: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習近平主席給兩次大會均發了賀信。賀信除對大會表示祝賀外,提出了人類防治荒漠化的基本路徑,進一步豐富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與“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倡議高度契合。庫布其人踏沙前行的閃光足跡,就是這一思想的生動實踐。在沙漠治理的路上,庫布其人已深深融入新時代的發展步伐。比如, “綠絲路基金”在京啟動;眾籌思維已經開花結果:“綠化絲綢之路夥伴計劃”步入落實階段; “互聯網 + 綠能源 + 綠金融”思維進入實施階段;已辦六屆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每次都有治沙理論的最新成果,引領國際治沙新思維、新步伐,等等。所有這些,都顯示著庫布其人的新思路、新舉措,有關革新、出新、更新、刷新的話題,始終是鄂爾多斯市整個沙區的主旋律。


《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詮釋——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解讀!


科學的發展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2017 年 9 月在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的賀信中就有深刻的闡述。一是荒漠化的全球性,需要人類共同攜手面對;二是尊重自然規律,生態優先、預防為主;三是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推進系統治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述,清晰地告訴我們遵循自然規律、科學治沙的理念,也是對我國包括庫布其在內科學構建沙區經濟模式的高度概括。

時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科學治理、 “互聯網 +”等詞語的運用頻率密集而高速。尤其是生態一詞被延伸運用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的領域之中。不過,在庫布其這片從沙漠中誕生出的綠色生態治理園區,這些時尚超前的名詞,你都會實實在在地看清它們的存在。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庫布其,一個科學發展的模式。

庫布其模式的內涵同樣極其豐富,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走向成熟,走向更加科學的範疇。在 2015 年12 月 1 日的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上, 《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中,有這樣幾組數字:價值4600 億元人民幣的生態財富,10 萬多當地農牧民從中受益,其中很大一部分已脫貧致富,為 100 萬人(次)創造就業機會。這是由聯合國有關國際組織會同中國北京大學、林業大學,以及相關科研機構,經過周密考察、科學測評、反覆驗證的基礎上形成的報告,其權威性、精確性毋庸置疑。

伴隨著經濟、生態、民生等綜合效益的顯現 , 庫布其模式的基本內涵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同。

首先,庫布其科學發展模式是全面的、可持續的。比如,它最初的概括是:一個模式——可持續公益商業治沙模式;兩個循環——生態經濟循環和生態社會循環;三化機制——市場化、產業化、公益化;四種治沙方式——生態工程治沙、生態移民治沙、科學技術治沙、產業開發治沙。治沙、生態、產業、公益、市場,通盤規劃,協同運作,創新了發展的全面性;循環發展,保持了發展的可持續性。

其次,庫布其科學發展模式是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的。2015年7月,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如期召開。大會主題的時代特色十分明顯, “沙漠生態文明,共建絲綢之路”。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給庫布其模式增添新的內涵。大會在達成的 14 項共識中, “六業一體”發展模式,以及中國式眾籌、由綠色夢想到藍色追求等新思維,受到與會人員的高度讚賞,為會議通過的《2015後生態文明建設願景和合作框架》《全球荒漠化治理庫布其行動計劃》兩個成果文件,提供了智慧支持。

第三,庫布其科學發展模式是開放的。如今,庫布其模式已經走進 2022 年冬奧會備戰現場,為建設京張綠色通道日夜奮戰;已經走進寧夏、甘肅、南疆等地,為絲綢之路作出綠色貢獻;已經走出國門,在巴基斯坦等國建設綠能源,初顯庫布其模式的國際化特色。在國內,庫布其模式已經走進高考模擬試題,正在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深入人心。我們深信,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庫布其模式會走向盡善盡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詮釋——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解讀!


▲穿沙公路


可貴的生態自覺

生態自覺,是生態意識的自然表現。綜觀庫布其 30年的滄桑鉅變,庫布其人與沙漠宣戰,建設綠色家園的堅守,以及戰勝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其永不言退的精神支柱,就是生態自覺。今天的庫布其沙漠腹地,有胡楊林,有仙人掌,有沙棘果,也有一灣灣清澈的湖水,在一片片綠洲裡,魅力獨特的沙漠旅遊,更是充滿情趣,讓人心曠神怡。從傳說中的海市蜃樓,到現實中的綠色藍圖,都在述說著這裡從生態覺醒到生態自覺,再到沙漠產業多元發展的生動故事。

在庫布其沙地生活的人們,選擇治沙,在沙漠裡發展多種產業,初始是形勢所迫,別無選擇;取得一些戰果後,他們嚐到了奮鬥的甜頭,利益驅動讓他們義無反顧,一往無前;最後是從精神上生成一種自覺,這就是後工業時代的生態覺醒,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思想的傳播,讓這種生態自覺得到了更加理想的昇華。為子孫後代負責,為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出力流汗,為“一帶一路”作貢獻,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作證……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庫布其人不以綠色畫句號,在他們看來,綠色嬗變,僅僅是沙漠與綠洲轉換的開始,要可持續發展,要子子孫孫擺脫貧困,要有在沙漠變綠的基礎上,讓治沙行動發展成沙漠經濟,把庫布其建成沙漠經濟基地,才能走上以綠色為主調的沙漠產業現代化的發展之路,讓生態自覺釋放更大的能量,讓生態自覺展現更誘人的魅力。從這一理念出發,30 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武器,開發沙漠經濟,靠沙吃沙,沙裡淘金,努力拓展幸福生活的新空間。於是,現代種植業、種質資源庫、沙材料生產線、太陽能發電生產線、沙漠文化旅遊線,等等,一道道綠色產業的風景線,正在以旺盛的生命力從無到有,從初創到成熟,從單純到厚重,一步步走大做強,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示範中心,為世界貢獻了沙漠治理、生態修復、經濟繁榮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生態品牌,被聯合國確認為“全球生態經濟示範區”。

面對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回顧庫布其走過的艱苦奮鬥的道路,能堅守、善堅守的動力淵源,就是生態文明在當代中華兒女身上從覺醒到自覺、再到自信的不懈追求。這種追求,讓大地改變了模樣,也造就了守望相助、百折不撓、科學創新、綠富同興的庫布其精神。近期各級各類媒體陸續推出的一批又一批治沙護土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蹟,就是最生動的詮釋。



《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詮釋——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解讀!


▲養殖業與光伏產業相結合


有效的脫貧機制

沙漠,不僅是惡劣的生存環境的代名詞,也與貧困相伴相隨。庫布其模式的成功與輝煌,也包含著生活在這裡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過程。在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下,成長於庫布其沙區的企業,億利集團、東達集團等遵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積極參與和探索沙漠化地區精準扶貧的正確路徑,創造了“生態為本、產業為基、文化為魂、共富共贏”的扶貧模式,以及“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技術持續化創新”的可持續脫貧致富新機制,書寫了許許多多精準扶貧的精彩篇章,受到了國家扶貧辦的首肯,鄂爾多斯市、杭錦旗,以及億利集團等企業多次榮獲扶貧先進單位的稱號。

生態扶貧,沙區精準扶貧之基。我國西北沙漠化地區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區。據相關資料,在我國現有的貧困人口中,有超過2000 萬人生活在西北部荒漠地區。這些地區常年乾旱少雨,荒漠化嚴重,是我國扶貧攻堅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生態致貧,是這一地區的最突出問題。改善生態環境,遏制沙漠化趨勢蔓延,發展沙漠經濟,是在該地區實施精準扶貧的優選出路,人稱生態扶貧。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防沙治沙的前沿陣地,近年來,全區幾大沙漠化地區不斷創新沙漠治理體制,提升科技治沙水平,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防沙治沙的積極性,大力發展沙產業、沙經濟、沙文化,走上了沙區人民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庫布其是其中突出的代表。經過多年的治理,目前,庫布其的沙塵天氣已經由過去每年的 70 —80 次減少到 3 —5 次;沙漠裡降水量逐年增多,已增長到年均 310 多毫米;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多,出現了天鵝、野兔、胡楊等 100 多種絕跡多年的野生動植物; 100 多萬畝沙漠上出現了生物結皮、黑色土壤,具備了農業耕作的條件,被專家稱為“沙漠奇蹟”。整個庫布其沙漠的沙丘高度較 20 多年前整體下降了 50%。

最為突出的變化是,生態環境不再是困擾沙區群眾生活的限制條件,而成為他們創新創業、增收致富的基礎條件和可靠保障。

實踐證明,精準扶貧,最根本的是方向的精準。方向對了,扶貧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庫布其的實踐就是堅持生態修復、改善生存環境,讓發展有了依託,讓農牧民有了信心,讓所有的扶貧舉措都能精準地落在實處。

產業扶貧,扶貧雙贏效益之源。企業參與扶貧,在恪守社會責任的同時,還得講求企業的效益,只有幫受雙方雙贏,才能實現扶貧成效的可持續延伸。生存環境改善後,沙區農牧民最大的渴望就是賺錢,而且賺錢對於企業來說也是合乎情理的追求。如果沙漠產業不賺錢,就不可以持續。前面提到的六大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就是最雄辯的證明。

牧民孟克達來一家 5 口人,曾經同祖輩一樣在庫布其沙漠靠遊牧生存,收入微薄。一些企業在沙漠腹地發展沙漠生態產業以來,孟克達來一家於 2006 年搬遷到牧民新村。如今全家人共同經營蒙式餐飲“大漠人家”,年收入已達 10 萬元左右。孟克達來僅僅是沙區精準扶貧實踐中農牧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由此可見,產業扶貧是企業扶貧的成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以沙漠經濟為重心的多種產業,又是沙漠化地區精準扶貧的唯一正確的抉擇。這其中,億利等企業為我們趟出了一條向沙漠要效益的共富共贏之路。

文化扶貧,構建精準扶貧之魂。精準扶貧,不僅要精準幫扶,追求精準效益,而且要在建立長效機制上實現精準目標。這就是,要強健經濟發展和文化騰飛的兩翼,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以文化扶貧構建精神家園。

在這方面,庫布其也創造了自己的扶貧樣板。在文化扶貧的一系列舉措中,以加強黨組織建設為引領,以實施惠民文化工程為主要形式,保證了經濟與文化扶貧的雙推進,雙收益。在地方黨委的領導下,庫布其近百個基層黨組織通過各項活動,讓大家轉變觀念,重新認識沙漠,從怕沙、躲沙,到治沙、用沙,沙裡淘金,靠沙致富,從思想深處解決脫貧致富的問題。


近幾年,國家和自治區兩級扶貧機構領導在庫布其考察後,一致認為,庫布其的精準扶貧模式,無論是在把握根本方向上,還是項目實施上,以及在文化建設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上,都達到了精準目標,貢獻獨特,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