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頻繁上網對學業成績有消極影響!

报告显示:频繁上网对学业成绩有消极影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下簡稱經合組織)近日發佈新一期《國際學生評估(PISA)聚焦》,題為“2012—2015年互聯網使用的變化情況”。該報告顯示,這幾年間,經合組織成員國15歲兒童每週用於互聯網的平均時間從21小時提高到29小時。

报告显示:频繁上网对学业成绩有消极影响!

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處理器性能每兩年提高一倍,未來的5G網絡一代預計比目前的4G速度快100倍,比過去3G快2萬倍。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調查顯示,在過去5年間,全球互聯網使用人群比例從34%提高到了48%。

那麼,數字革命是否正以同樣瘋狂的速度改變兒童的生活?15歲兒童是否與互聯網聯繫越來越緊密?這些變化是否縮小了數字鴻溝?經合組織的另一份報告《國際學生評估(PISA)2015結果:學生健康》給出了具體答案。

全球學生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經合組織成員國的15歲學生家庭連接互聯網的比例從2006年的75%提高到了2015年的95%。互聯網使用時間增長更快。在2012—2015年的3年間,15歲學生每天互聯網使用時間平均增加一個多小時,增加的主要是校內使用時間。參與調查的國家中,智利、哥斯達黎加、愛爾蘭和意大利的兒童互聯網使用時間增加最快,希臘和斯洛文尼亞增長最慢。例如,2015年哥斯達黎加15歲學生每週用於互聯網的平均時間達到35個小時,而3年前僅為19個小時。

2015年,學生在校期間的互聯網使用程度存在巨大差異。日本和韓國學生每週使用互聯網的時長不到20個小時,週末在家上網時間為學校的1/3;而在智利、哥斯達黎加、丹麥和瑞典,兒童每週在校上網時間超過35個小時,週末在家使用互聯網的時間為學校的1/4。

大多數國家兒童間不存在數字鴻溝

過去幾年,互聯網接入在大多數經合組織成員國幾乎普及。2012年,經合組織成員國社會經濟處境優越和處境不利的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時間相同。最新數據顯示,處境不利的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更長。例如,2015年,處境不利的學生比處境優越的學生每週上網時間多兩個小時。

但在一些國家,傳統的數字鴻溝仍然存在,在智利、哥斯達黎加、拉脫維亞、墨西哥、俄羅斯和烏干達,處境優越的學生有更多時間上網。例如,墨西哥處境優越的學生每週上網時間比處境不利的學生幾乎多20個小時。同時,涉及網上的一些增益活動,如上網閱讀新聞,處境不利的學生與處境優越的學生之間的數字鴻溝更加明顯。

數字設備與多任務處理

會分散學生核心學習

學生變得日益“互聯”,但真的成為了更加有效的學習者嗎?經合組織的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所有國家中,更頻繁使用互聯網的學生科學成績更低。在考慮了性別與社會經濟地位之後,經合組織各成員國學生每週在學校使用互聯網的時間平均每增加1個小時,科學成績低2分。校外頻繁使用互聯網也對學生的科學成績有消極影響。

這一結果表明,學生應該適度上網,尤其是在校學習期間。經合組織研究發現,通常在校上網時間不超過30分鐘、週末校外上網時間控制在1—4個小時的學生,科學成績優於從不上網或者更頻繁上網的學生。更頻繁地使用互聯網,例如每週超過6小時,學生的生活滿意度也會更低,缺勤率更高,教育體驗更差。

報告顯示,韓國和日本15歲學生的上網時間更少,尤其是在校上網時間。對此,經合組織認為,個人數字設備和多任務處理通常會分散學生的核心學習活動,從而對學生的信息合成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报告显示:频繁上网对学业成绩有消极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