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案,她比別人多一分琢磨——記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王斌

“刑事審判,關係到人的生殺予奪,手持司法權柄的刑事法官,更出不得一丁點的差錯!”王斌說。

王斌審理的案件大都是一些重特大刑事案件。從案件拿到手那一刻起,她就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對著案件卷宗反覆琢磨“病情”。

“審案其實和看病差不多。醫生面對的是患者,我們面對的是被告人。先是看卷宗初步'診斷',瞭解犯罪過程,分析犯罪動機和原因;然後開庭,做系列' 檢查',確定'病情';確定了病情後,再'會診'開出'藥方'”。王斌說。

審案,她比別人多一分琢磨——記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王斌

其實,實際聽訟審案,遠不像王斌說的這般輕鬆。很多案件背後常常有許多假象掩蓋,稍不留神就會產生錯誤判斷;許多案件關乎法、理、情,如果就法論法、就審判而審判,就會使人們感到司法高高在上,司法不近人情,傷害到人民群眾感情,影響到公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

2015年5月,王斌被最高法院借調辦理死刑案件複核工作。在核準一起運輸毒品的死刑案中,她在審閱卷宗發現,一、二審法院認定的被告人照片與其前科犯罪時的照片有些差異,再仔細進行比對時發現被告人的姓名與前科時姓名也不同,但卷宗內對此卻沒有任何說明,隨即要求一、二審法院進行補查,後經查實被告人確係冒用他人姓名。案件被依法發回重審,避免了一起死刑錯案的發生。

審案,她比別人多一分琢磨——記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王斌

在王斌看來,法官審案還有別於醫生治病,是一門關乎人的權利、關乎社會正義的職業。“任何一個審判都連著社會的神經,裁判案件不僅僅是侷限在某體的純粹個案的解決,而是要超越了這個具體的個案,為社會提供一個公正、信服的未來指引。”王斌經常琢磨的是一名法官如何承擔起醫治“社會病”的責任。

在審理一起親生父親和繼母殺死女兒的案件中,她感到案情非常奇巧。於是,她走出法庭實地查訪,瞭解到很多案卷庭審外的情況,最終做出了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父親有期徒刑四年,繼母有期徒刑三年緩四年的判決,取得了廣泛地社會認同。“被告人雖然犯罪,但他們也是人,也要依法尊重和保護他們的權利;被害人是受害者,法律要為他們撐腰,能幫助他們就多幫助一點兒。”“裁判不能僅僅體現在邏輯的完美性上,而且要建立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度上,做出的不被社會接受的'合法'判決,只會讓人們遠離它而不是信任它。”王斌說。

審案,她比別人多一分琢磨——記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王斌

五年來,如主審、參審了700餘件刑事案件,無一件因事實證據問題被改判或發回重審。她先後被評為南京市“十佳法官”,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優秀法官,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王斌簡歷

審案,她比別人多一分琢磨——記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王斌

王斌,女,1968年9月生

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法律碩士學位,四級高級法官

1987年9月-2012年10月就職於南京市雨花臺區人民法院

2012年10月參加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中層崗位競爭

是唯一一位從基層法院遴選到市法院中層崗位的基層庭長

現任市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副庭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