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无外交

外交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对外关系的目的,推行与其相适应的对外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所进行的多种形式的外交活动。所以面对不同的国家就会有不同的外交政策,并且当自己国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态度等也会不尽相同。

弱国无外交

而从中国的强大到衰弱再到现在的强大,中国从唐朝的强大开放到清朝的弱小封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这一段兴衰始终地位的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外交关系所发生的变化。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微妙关系。

弱国无外交

在中国的唐朝,中国强大而又开放,其在文化、经济、军事可以说都是站在世界的顶端,并且它的思想开放、包容、大气,遵从的是儒家的儒家思想,仁政、开明、亲民、崇尚并追求君子之风。因此而被其他的国家称为天朝上国,许多国家派遣使节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而中国也是持着友善的态度来与他国的外交使节相互交流。

弱国无外交

在当时,相邻的国家几乎都与唐朝发生过交流,并以唐朝为发展中心。此时的交流就已经不仅仅限于国家方面的外交了,众多的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甚至于旅游者。唐朝作为天朝上国,也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有专门的部门掌管对外贸易。在留学方面,唐朝的国子监接受了众多的外国留学生。还有法律,艺术品等众多方面都有专门的对外政策。盛世唐朝成为国际中心,外交带来不只是这些。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在当时,唐朝的交通可谓是四通八达。陆路、水路上都是一片盛景。国际间的交流,更多的学习,当时作为最发达的唐朝成为其他国家的学习对象,不仅是国策方面,生活方面也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就当时的日本而言,唐朝的打马球,围棋,茶道等许多生活习惯被日本所学习。可见,当时的唐朝对世界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弱国无外交

以上谈的都是以唐朝为中心的交往,但当时的唐朝也不是坐收其成。盛世出圣人,唐朝僧人玄奘,西去天竺求取经书,这是唐朝对外国的学习。当时的君主对这方面也比较重视,最可见的就是当玄奘西去取经归来时的盛情欢迎。既有国外来宾,又有向外国的学习。盛世唐朝,来之不虚。

弱国无外交

这是强国的外交,在世界处于顶端的国家,绝对不缺外交。就好比现在的美国,他只站在那儿,自有其他国家来访,这是强国的姿态。弱如现在的利比亚,被其他国家肆意践踏,发不出自己声音,任人摆布。想一想,当年的清朝——弱国无外交。

弱国无外交

清朝历史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当时的我们只知道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越到后来,学的越多,心里的痛就越加深刻。到现在,我学习了中国法制史,从法律方面即可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凄惨。从定义上看,那看起来也是外交,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促进发展。与上面所讲的唐朝也有共同点,都来到了中国国土,他们的行为却大相庭径。领事裁判制度、割让国土等等行为,这不是外交,这是欺凌。一切欺凌的源头——清朝的弱小。这种弱小不仅仅是国家军事实力的弱小,更是精神上的弱小。要知道在晚清时期,其GDP是世界第一。但是清政府的无能和旧的体制的落后、思想落后以及当时人民精神在鸦片的肆掠下变得十分的萎靡。而此时的清政府的外交就是“无外交”。

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建立后,中华民族又一次站了起来。而我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解除所有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免去所有其他国家单方面受益的权利。而此时的中国乃然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都十分的弱小,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一穷二白”。在国际的舞台上乃是没有发言权。但是当朝鲜战争的胜利、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推进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迅猛发展。我国的外交也在这一次次的国力强盛中变得越来越强。我们可以从中国这些年的外交中看出中国的外交的变化,我国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且我国坚持多边外交主义,我们不仅与强国建交。最近,德国总统默克尔、法国首相马克龙、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相继访华。这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而最近几年每次在听外交部的发言时,我们也可以听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正如当年的唐朝相似,虽说不上天朝上国,但在国际间有自己的发言权,可以守护本国的权利。外交部发言人曾说过一句话: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绝对不怕打贸易战。这种自信的来源——中国的强大。

弱国无外交

弱国无外交,先不论这是不是一种正确的原则。就现在国际形式来看,弱,就是被欺凌的对象。也许当某天,真正达到马克思所讲的共产社会,或是摩尔的乌托邦,强国才将会有自己的权利吧。这不是消极,这只是血淋淋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