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哈罗单车300亿免押金背后的商业大战

看似双寡头的共享单车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搅局者。

3月13日,哈罗单车对外宣布,将在行业率先开启全国范围的信用免押金。也就是说,只要芝麻分650以上的用户,通过支付宝“扫一扫”车身二维码,选择授权芝麻信用,就可以在全国免押金骑行哈罗单车。

根据哈罗单车官方提供的数据,此举到今年年底可辐射1.6亿骑行用户,免除押金总额超过300亿元。

而这或许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最大的变数。

哈罗押宝免押金的商业逻辑

免除300亿押金这件事,放在摩拜和ofo任何一家身上,都不会轻松,这两家企业都面临一个尴尬:他们从用户那里收取的押金总额巨大,说白了,“吃进去要吐出来,是很难了!”所以,对摩拜和ofo来说,就算要跟进免押金,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将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严峻的挑战。

但哈罗却没有这样的包袱。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哈罗在这个节骨眼宣布免押金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政府监管势在必行,目前各大城市陆续颁布共享单车的管理办法,其中一条便是要求企业在本市银行设立专项账户管理押金,不得挪用押金。

这也意味着,未来共享单车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由银行监管,要么取消押金!

哈罗单车算盘很简单,与其等政府“开刀”,还不如自己先主动“示好”,最重要的是此举可以给市场领先的摩拜和ofo“当头一棒”。

摩拜不可以,ofo不可以,为什么哈罗可以?人家的“底气”在于,哈罗单车的盈利模式,和押金无关。

此前,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曾算过一笔账,如果没有烧钱竞争,共享单车完全是个“暴利”行业。“一台车如果1天被骑3次,就有3块钱的收入,一台车造价大概是800块钱,3年折旧,每天折旧成本不到1块钱,加上每天不到1块钱的运营成本,算下来,你一辆车子每天就有1块5毛钱的毛利。”

此外,哈罗单车在政府关系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哈罗单车的主要股东之一永安行本身是政府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服务商,和各地政府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当ofo和摩拜在一线城市抢地盘的时候,哈罗单车已经开始三四线城市精耕细作,和多地政府签下独家经营协议,未来哈罗将以城市智慧交通运营商的身份打造城市的智慧共享出行体系,并成为多地政府公务用共享单车品牌。

而在产品层面,哈罗单车也不仅限于共享单车单一维度,包括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共享电单车、与投资方合作试点的共享电动汽车等出行工具,实现共享出行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整合分时租赁电动车+共享单车产品,搭建全新“4+2”(四轮加两轮)场景和服务模式,全方位覆盖用户出行的不同模式,打造城市立体交通出行方案。

各自的算盘

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哈罗单车凭什么搅动格局已定的共享单车市场?

从围剿摩拜和ofo的路径来看,哈罗可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首先,哈罗是避开了最初一线城市的惨烈厮杀,留存了资源实力,并通过深耕竞争尚为白热化的二三线市场修炼好了内功。

此外,哈罗还将企业的战略聚焦出行领域,长远的未来规划在于建设立体化的出行大生态平台。

其次,在弹药的储备上,哈罗也有自己的打法。2017年下半年,哈罗单车合并了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而后接连获得了阿里3.5亿美元的D1轮融资和10亿人民币的D2轮融资,背靠阿里系这颗大树,才让哈罗开始有从正面出击狙击对手的资本。

种种迹象来看,修炼好内功的哈罗如果要在短期内包抄对手,则需要在用户量以及车辆上做文章。

“免押金”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降低用户门槛的方式,对于哈罗单车来讲,支付宝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入口之一,可以为其带来巨大的用户群,因此,一旦这个杀手锏启动,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拉新和提高哈罗的用户认知度。

不差钱,哈罗单车300亿免押金背后的商业大战

在筱瞧看来,哈罗免押金+月卡方式,会吸引大量资金敏感型和曾经被其他单车押金伤害过的“伤疤型”用户。哈罗此前公布数据,开城免押金带来新增用户40%,这个部分除了增量新用户外,必然造成摩拜和ofo的存量用户转移。

有趣的是,在共享单车这一市场剩下的三张王牌中(摩拜、ofo、哈罗),阿里已经握有两张,未来阿里会如何平衡两个重要“棋子”的关系来制衡摩拜?但不管怎么说,对哈罗背后大股东的蚂蚁金服来说,这都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共享单车是最好的线下场景,“免押金”可以成为其线上征信大数据业务的创新样板,便于蚂蚁金服在其他领域和场景的扩张,而用户的骑行数据也极大丰富蚂蚁金服体系的数据资产。

可以预见的是,共享单车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处在微妙的动态变化中,谁究竟能成为最后的老大,或许在经过数月的综合力量博弈之后,便可见分晓。

不差钱,哈罗单车300亿免押金背后的商业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