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正確方式:「立定跳遠」還是「三級跳」?

跳槽的正確方式:“立定跳遠”還是“三級跳”?

無論是出於主觀意願還是客觀被迫,現在的職場人一生可能會換3~5次工作,而不可能像五六十年代的人那樣做個“革命的螺絲釘”。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跳槽是一次提升,不想原地踏步,更不想像大家傳說的那樣“跳槽窮半年,跨行窮三年”。那麼到底怎樣跳槽才是合理的呢?
跳槽的正確方式:“立定跳遠”還是“三級跳”?

一、職場中的跳槽分為三種:跳行業、跳單位、跳崗位。

大部分人跳槽都只能實現一級跳。能真正實現三級跳的人,往往都是被獵頭或老闆直接挖去的。如果是自己獨自完成的三級跳,一般都會“跳槽窮半年,跨行窮三年”。

三年,只是一個比喻,指的是一定要渡過一段艱難的時光,才會出現轉機。

跳槽,是有風險的。

特別是跨級跳,對職業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每一次跳槽,意味著你在過去單位所積累的行業、單位、崗位中的經驗、人脈資源等方面就斷層了,所以必然帶來很大的損失。
跳槽的正確方式:“立定跳遠”還是“三級跳”?

然而,跳槽又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那麼,到底該怎樣跳槽,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而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收益呢?

為了避免跳槽帶來的不必要損失,《進階:讓你成為快速升值加薪的少數人》這本書給出了跳槽合理的計策:“立定跳遠”。

也就是在行業、單位、崗位中只跳一步。比如:

1. 不喜歡原來的單位,就只跳單位,不換行業。這種跳槽,是無創跳槽,對職業發展沒有多大損害,很可能還是加薪跳槽。

比如:一個快遞員從圓通快遞跳槽到順豐快遞,依然做物流專員,但卻是加薪跳槽。

2. 不喜歡原來的崗位,那就只跳崗位,而不換行業,最好不要離原公司。這種跳槽,是想更換崗位的人最佳選擇,損失最小,也最容易轉崗成功。

比如,小林在某洗滌劑公司做質檢,她特別想換成採購剛。於是,她業餘時間跟單位的採購主管搞好關係,私下學習了採購方面的知識,經過內部應聘,就成功轉崗了。工作兩年後,跳槽到了其他公司做採購主管,完成了跳槽的目標。

3. 不喜歡原來的行業,就只能立定在某個崗位上,跳行業、跳單位。這種跳槽,風險就大多了,不過只要努力還是可以實現的。

比如:一個OPPO手機銷售經理,不想做通信銷售了,想跨行業到滴滴打車公司,去做專車銷售(就是跟各個單位簽約,讓滴滴專車外包那個單位的公務用車服務)。如果崗位不變,你的大部分經驗都能帶過去,只是損失了他原來的行業經驗而已。

4. 千萬不能既不喜歡原來的崗位,也不喜歡原來的行業和單位,那就沒法立定跳遠了,因為你沒有立腳點了。這就是要實現三級跳了,而三級跳的風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5. 如果你是超級無敵強者,獵頭公司有可能會挖你三級跳,當然,這種概率不大。
跳槽的正確方式:“立定跳遠”還是“三級跳”?




​ 最後的最後希望大家:虛心學習,沉澱自己,以期在未來的某一刻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