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这个地儿的小微企业,缘何个个生出“大能量”?

新乡这个地儿的小微企业,缘何个个生出“大能量”?

记者丨李虎成 赵同增

通讯员丨李小艳 韩珍珍

12月13日,河南日报以《自创区的小企业“能量”为啥这么大》为题,新乡市新东产业集聚区内的小微企业,通过协同共建、开放创新,各个“身怀绝技”,大放异彩。(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即可跳转河南日报电子版)

位于新乡市红旗区的新东产业集聚区,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划定的四个辐射区之一。入驻这里的很多企业都可谓是“小微企业”,但它们个个“身怀绝技”,有“大能量”:有的克难攻关,研发的产品替代进口,在国家航空事业中建功立业;有的引进由国外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不仅是中外联合研发平台,还将成为欧洲科技转移平台;有的每平方米车间月产值超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单产冠军”!

自创区里的这些小微企业,缘何个个生出“大能量”?

新乡这个地儿的小微企业,缘何个个生出“大能量”?

△《河南日报》12月13日版样截图

找好“搭档”联手攻关 博采众长催生“首创”

深紫外辐照模拟设备,可以模拟太空光照环境,检验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老化情况,被用于建造卫星的材料筛选环节,是航空领域重要的检测设备。

“以前,制造该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国内想要进口设备,都只能接受外国企业的漫天要价和重重刁难。”12月4日,新乡市百合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合光电”)总经理张博告诉记者,2015年,国内某航天研究所找上门来,希望能与企业联合攻关,共同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2016年6月,第一台国产深紫外辐照模拟设备走下百合光电的生产线,在新乡正式问世,部分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售价不足国外企业的1/3。

为啥国字号研究所会向新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寻求合作?

据张博介绍,百合光电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成都光电所等科研院所开展长期深入合作,协同研发,相互提供技术支撑,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百合光电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科研院所开展长期深入合作,研发的多项产品是“国内首创

百合光电“好搭档”的名单,还在不断增加。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光电学院院长领衔的专家团队成为百合光电的“编外”技术人员;百合光电与新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小卫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河南百合特种光学研究院。

一个个协同创新项目博采众家之长,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是企业做强的“秘密武器”,也在不断催生百合光电的“国内首创”。

检测玻璃幕墙环保性能的太阳光模拟设备、星载室星敏感器应用的太阳张角模拟仪器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生产出国内首个太阳光模拟系统,今年3月在比亚迪通过验收并在生产线投入使用。

研发的UV-LED平行光曝光系统技术,不久前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张博说,有了众多“好搭档”的助力,百合光电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正以惊人的幅度快速增长,很快就能从“小而强”长到“大而强”。

协同共建研发机构 “头发丝”里乾坤大

芯睿电子生产的芯片线条宽度仅有0.35微米,相当于0.35%根头发丝的宽度。图为机器手加工场景韩珍珍摄

一根头发丝直径0.1毫米,河南芯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睿电子”)生产的芯片,线条宽度仅有0.35微米,相当于0.35%根头发丝的宽度,可谓是“头发丝”里乾坤大!

生产这样高精度的产品,需要的是高洁净度的生产车间。企业董事长助理陈福操向记者介绍,该企业生产车间洁净度比手术室还要高,0.5微米大小的微尘数量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米900万个以内。这样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千级无尘车间,全面投产后每月销售收入可达4000余万元,每平方车间月产值超过1万元。

“只要有麦克风的地方,就要用到我们的芯片!”陈福操说,他们的产品是麦克风里的核心芯片,可以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然后传送到中央处理器(CPU),完成声音和电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这种“0.33㎜厚度声电转换芯片技术”,经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该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样的技术优势从何而来?

陈福操说,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建有光电传感与集成应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声电转换专用集成电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先后同中科院固体物理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10月又与中科院固体物理所、河南大学、新乡市新东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共建了河南省唯一的微电子研究平台——新乡新东微电子研究院,不久前获批2017年河南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这就是芯睿电子技术领先的“秘密武器”。如今,芯睿电子更把技术优势变成了市场优势,尚未投产就拿到了明年的生产订单。

尝到了科技的“甜头”,芯睿电子对技术的追求更执着了。陈福操透露,该企业目前正在申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并积极组建河南省微电子产业联盟,积极承担国家、河南省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努力争取国家“863”“973”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欧洲专家进驻新乡 合作研推农业科技

新乡这个地儿的小微企业,缘何个个生出“大能量”?

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专家商谈项目推进工作邵邶摄

“两位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院士带队组成的科研团队名单已经确定,工作签证正在批复办理中,预计明年年初就可实现专家团队常驻新乡。”

8月初,在新乡市举行的中国—乌克兰“一带一路”生态农业国际技术交流会上,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正式揭牌。如今4个月时间过去,研究院负责人肖怡冬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一切顺利,中试车间设备已经安装到位,研究工作正常开展,等到专家团队就位后研究院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欧洲农业物理研究院是一所非营利性国际科研机构,坐落于瑞士卢加诺市,其理事成员均来自欧洲多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其中院士8人、博士60人以上,主要从事应用于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尖端农业物理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与工业化活动。

4月6日,省政府在北京举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推介会,肖怡冬作为欧洲农业物理研究院的驻华代表应邀出席,在推介会上与新乡“一见倾心”当场签约,决定把欧洲农业物理研究院在国内的首个分院设在中原大地。

据肖怡冬介绍,两位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院士带领团队,把天然腐泥有机水溶肥、耕地土壤改良技术等欧洲先进科研成果带到河南进行转移转化,并在现有科学技术平台基础上,对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机工艺、工业废水处理、大气环境监测以及畜牧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技术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肖怡冬表示,研究院在进行科技研发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挥连接新乡与欧洲的桥梁作用,以科研成果、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依托,以河南省科技需求为导向,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我们牵线搭桥,河南科技学院将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展开校际合作,具体合作内容还在洽谈中。”

新观评论

自主创新离不开协同开放

□新观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句古语道出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这句话在别的地方同样适用,企业的科技创新也需要“三个帮”。

试想,百合光电若没有众多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做技术“后盾”,只依靠自身的研发团队闭门造车,别说以“小企业”的状态完成一个个“中国首创”,恐怕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早就被对手远远甩开、惨遭淘汰。

芯睿电子有着同样的成功秘诀。成为中科院固体物理所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多家高校的实训基地,共建新乡新东微电子研究院……放弃单打独斗,选择协同作战,最终实现了科技、人才、市场的“三丰收”。

欧洲农业物理(新乡)研究院走得更远。在自身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展开合作的同时,还当起了“红娘”,推动了新的合作。

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有了“三个帮”,一个个小企业才能“钙质充足”,“出生不久”就有了“大能量”,相信它们也会比别的企业成长得更快速、更健康。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新东产业集聚区才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双创联盟”效能,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同时实施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不断刷新科技政策资金“纪录”。

而在新乡市级层面,为加快推进协同创新创业,该市“出政策、搭平台、搞规划、引人才、育龙头”,大力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在机电装备、大健康、电子信息、电池及电动车、大数据等五大产业领域,搭建科技协同的创新创业平台,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发展。

如今,新乡市规模以上企业均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其中90%以上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了强大合力,新乡市正向着自主创新先导区、产业升级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区的方向大步前进。

欢迎转载,但请务必在文章开头醒目处注明来源“河南日报新乡观察(ID:hnrbxxz)

新乡这个地儿的小微企业,缘何个个生出“大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