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前超級工程,你知道有哪些麼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可謂是一窮二白,缺油缺電缺資源,嚴重地阻礙了社會和國家的進步。為了發展國民經濟,國家實施了五年計劃,通過制定目標,項目,再通過五年的時間去完成它。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第六個五年計劃,我國完成了許許多多的超級工程,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建設完成的超級工程。

改革開放之前超級工程,你知道有哪些麼

武漢長江大橋

該大橋1957年建成通車,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長江大橋,也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是一座公鐵兩用的大橋,橋樑的上面是公路橋,下面是鐵路橋,全長1670米。該橋的建成,極大的聯通促進了南北兩岸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之前超級工程,你知道有哪些麼

寶成鐵路

寶成鐵路北起陝西省寶雞市,穿越秦嶺漢水後抵達四川的省會城市成都市,線路全長669km,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鐵路的建成改變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困難局面,使西南和西北之間的交通變得更加的便利。

改革開放之前超級工程,你知道有哪些麼

劉家峽水電站

新中國成立時,大量的工業需要用電,於是黨和政府,在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上游修建了我國首座百萬千瓦級的水電站,並通過高壓輸電,送往缺電的地區。劉家峽水電站壩高147米,總庫容57億立方米。安裝5臺機組,總容量122.5萬千瓦,年發電量56億度。相當於解放初期全國一年半的發電量。

改革開放之前超級工程,你知道有哪些麼

“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的是”導彈、核彈、人造衛星“這三個成就。”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使我國在走向世界強國的道路上跨越了一大步。1964年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研製成功,1970年衛星成功上天。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使我國擺脫了國外對最新技術的封鎖,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改革開放之前超級工程,你知道有哪些麼

除了這四個工程以外,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還完成了

成昆鐵路,大慶油田,酒泉鋼鐵廠等一些列發展國民經濟的民生工程。

改革開放之前超級工程,你知道有哪些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