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为什么说书能说得这么好?有个热心听众经过拆析人名得出了结论:因为单田芳有13张口,单田芳的“单”字,按繁体字算有7个“口”字,“田”字又是5个“口”字组成,再加上单田芳本人一张口,一个人就占了13张“口”,难怪别人说不过他!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谈。

单田芳是个全中国人都知道的说书人,还是个少有人知道的读书人。单田芳从小就爱读书,拼了命地读,可以说读书读了半个世纪多,他小时候读书有个特点,那就是一段时间集中看一种书。

言情大师张恨水的书那会儿他没少看,那会儿不敢点灯,经常是打着电棒看。后来他开始看武侠小说,当时流行的《鹰爪王》《拳王》《蜀山剑侠》《巴山剑侠》《青城十九侠》等他都看过。后来改看侦探小说,《福尔摩斯全集》《福尔摩斯探案集》《半根别针》《红宝石》等,能找到的书他都看了个遍。侦探的看烦了,就又开始看神怪小说。

可以说,单田芳从小就没离开过书,他走到哪儿看到哪儿,那会儿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只有租书,父母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用在了租书上。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 2012年,单田芳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单田芳对少年时代读过的书印象比较深的一本是《鹰爪王》,在他看来,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努力走向成功,后来在说《雍正剑侠图》时,他就把读《鹰爪王》时的感悟加到了《雍正剑侠图》主人公童林的身上。

1970年2月2日,单田芳被下放到农村种地,家里没书可看。直到1972年的一天,女儿赶集回来告诉他县里的书店卖《三国演义》《红楼梦》《新华字典》,单田芳一听很高兴,凑了18个鸡蛋去集上卖了,“换”回了一套《三国演义》。再过一段时间,他又让女儿去集上卖鸡蛋,“换”回了一本《红楼梦》,就这样,单田芳又找回了读书的乐趣。每天夜里,他就静下心来读书,忙里偷闲,他把《三国演义》、《红楼梦》,甚至是《新华字典》看了数遍。

“人啊,我还是主张博览群书。我小时候看的书对我都有用。书不能胡看,还得看你能不能掌握。”单田芳说。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 单田芳书法

可以说,少年时代的阅读为单田芳说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返舞台恢复了公职,单田芳又开始说书,说的第一部书就是《隋唐演义》。虽然被下放到农村很多年,但单田芳的脑子却一直没闲着,一边干着活,一边背着书。虽然当时他并不清楚自己以后能否重返舞台,但背书起码能分散些精力,他完全沉浸在书中,忘记了农活的苦与累。在农村的这些年,单田芳把自己看过的书、电影、歌曲都在脑子里过了无数遍。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干农活,谁都知道又苦又累,但单田芳没觉得,他会苦中作乐,他经常在想:假如有一天我重返舞台,这书不能这么说,不合理,应该这样改才对。

重返舞台刚开始说《隋唐演义》时,同行都说:“单田芳,你脑子真好使。这么多年了,你一点都没忘!”单田芳苦笑,心里说,“你们哪知道那么多年我是怎么过来的,我天天都在背书啊!”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 单田芳评书《七侠五义》之《乌盆记》

单田芳对历史知识特别偏爱,他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写历史方面的书。于是后来就有了《百年风云》《千古功臣张学良》《乱世枭雄》等。写完这些书后,他就对自己有底了,于是开始专攻“史”。单田芳现在对考古、文物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像埃及金字塔之谜,中国哪里又发现了古墓等等,单田芳都会去研究。

说了一辈子书,单田芳说自己还有两个心愿尚未完成。一个是说一部《二战演义》,一个是说一部《中国五千年通史演义》。

《二战演义》已经录了二十讲了,单田芳想通过评书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如实地用故事写出来。为此,他个人准备了十几年,公司同事也帮他搜集资料。单田芳想通过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今天的人:和平是难能可贵的,战争是最残酷的东西。

单田芳说了很多朝代的书,但没有系统的、连贯的东西,所以他还想说一部《中国五千年通史演义》,从古说到今,主要讲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这两个大部头我完成了,对我这辈子来说,就算是功德圆满了,我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再有时间,我想写一部关于评书的书,讲讲评书的历史。”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 单田芳在写书法

单田芳已经说了几十年的评书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所学的知识都快枯竭了,得源源不断地有新作品,这就得来源于作者,要说书就得看别人的书,这样的书一本就得看上若干遍,还得背诵,这就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另外,单田芳还得找和这部评书相关的书籍,所以他总是感慨时间不够用,拼命地抢时间,现在他经常是早晨三点钟就起床,这段时间是他最能静下心来的时候,也是读书的最好时光。

“我这一辈子也没离开书。说书是第一,读书是第二。”

选自张巨睿、杨宁《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2004年,本文略作删节。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单田芳:“书”到说时事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