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和永生放在一起?

路演上雷軍說了一句話大概意思是說:小米只要堅持性價比,就會永生。

事後大家都笑談,呵呵,雷永生,雷永生。

其實這句話是小米的核心邏輯之一。

做性價比產品,輕庫存,永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因為小米一旦貨賣不出去,快速產品迭代的小米下一代產品就會在性價比上壓死上一代產品,就會有貨賣不出去,所以為了保持健康的現金流,小米會永遠搶購下去。

只要硬件不虧本,研發成本收回來,那麼小米就不怕死掉。

另一點,重點,是這樣的話,手機就可以成為小米的流量中心,源源不斷地為生態輸送流量和品牌價值。

是的,你沒看錯,輸送品牌價值。

如何看待小米和永生放在一起?


因為你在手機領域看,噢好像小米只是個前四,但小米這個牌子拿到其他領域,就是個大品牌,其他牌子是什麼鬼?聽都沒聽過。

比如智能家居吧,行業做的最成熟是紫光物聯,你們知道這是啥麼?

不告訴你價格,你選小米還是紫光物聯?

我記得紫光物聯主要吃的是硬件利潤,服務費收的低,好像是15%的服務費。小米(其實是綠米)硬件價格低一個數量級,服務費收的高,35%。

同樣的面積和效果,綠米要少幾萬的開銷,這種情況下,正常人都會選紫光物聯了,因為便宜太多了。

但因為有小米的品牌價值在,別人就會覺得:emmmmm,還是小米吧,紫光物聯聽都沒聽過。


如何看待小米和永生放在一起?

那麼以上就是小米的一個閉環,手機拉流量,生態賺錢——生態包括軟硬件。

那麼小米怎麼樣會迅速衰落呢?

第一,手機沒法吸流量了。

這對於小米是最恐慌的事情,生態鏈雖然圈粉無數,但本質上沒有造流量的能力。

但目前來說,只要性價比到位,小米手機就可以保持基本的流量,也是雷永生言論的基礎。

MIX那種情況說實話,小米比外界還懵逼,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就火了。

第二,生態信用崩塌。

分兩種情況,產品崩塌和品牌崩塌。

產品崩很簡單,就是連續出現嚴重的產品問題,完全兜不住那種,到時候哪怕小米出錢都要把售後給做了,但是信用的崩塌只能說是止損,如果連續出現這種問題,影響將是毀滅性的。

除了嚴重的產品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比如一家生態鏈要死了,或者想高速發展,它就瘋狂出產品,拿著小米的品牌去碰瓷,消耗最後的品牌價值,強行續命。這個就是品牌崩塌,所有被它騙到的消費者,都會對小米的印象極差,這是吞噬整個生態的資源給自己享用。

這樣的生態鏈其實已經有苗頭在出現了了,熟悉生態鏈的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家。

另外《小米槍戰》和《小米超神》的沒落也標誌著小米互聯網變現的受阻,米聊的復活我認為也是毫無意義的,小米所有的成功,除了MIUI之外,幾乎都在硬件領域。

吃雞手遊大戰裡面,小米槍戰除了產品定義的失敗,最慘的就是接近於零的推廣資源。

但好在這兩產品還是好產品,不會影響小米的品牌價值。


如何看待小米和永生放在一起?

你要說小米衰落,細節上有很多細節,但說起來主要就這兩個關鍵點。

當然你要推演其他可能,也可以,圍繞著兩點去思考就行了。

目前來說,確實只要性價比不丟,小米就可以繼續活下去。

小米會失敗,一如既往的不斷失敗,但是小米會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總有新的機會出現。

但說實話,IOT我覺得小米的動作慢了,而且幹得並不漂亮,我很失望。

計劃六月底本來有一些智能家居的新品,但不知道為什麼推遲了一個月了還沒發佈。

在很多市場,小米就是整個市場的敵人,只能自己單打獨鬥,IOT就是其中之一,誰都看小米不爽。

IOT會重複小米槍戰的悲劇嗎?產品做好了,但是推廣不力,定義有問題,然後就沒戲了?

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