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北京的 十八個半截胡同嗎 ?

您知道北京的 十八個半截衚衕嗎 ?

您知道北京的

十八個半截衚衕嗎?

您知道北京的 十八個半截衚衕嗎 ?

說起北京的衚衕,人們首先想到的大都是南鑼鼓巷、菸袋斜街這樣的景區。如今受商業時代的影響,衚衕大都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但在通州區南大街有這樣一條衚衕,雖然知道的人不多,卻始終保留著百年衚衕的風土人情,它的名字叫作十八個半截衚衕。

為什麼叫十八個半截衚衕?據說這裡原本是九條衚衕,雖然沒有什麼大富大貴人家,卻也生活無憂。在這裡居住的大部分是回民, 大家相互幫襯,生活倒也平靜。早在清朝時期,有一個相士來到通縣(現通州區)城裡,逛到回民生活的九條衚衕,左相右看地轉了好久,似乎有了什麼大發現。二話沒說馬不停蹄地奔赴北京城,向當時的一位大官稟告情況,說通州城裡回民區的九條衚衕,就像九條“龍”虎視著朝廷,相士言此地即將出現大人物, 恐對朝廷不利。這位官員不敢怠慢,立即向皇帝奏了一本。皇上最 怕出現對朝廷不利的跡象,當即下 旨命人把九條衚衕攔腰斬斷,破了它的戾氣。從那以後,這九條衚衕就變成十八個半截衚衕了。

您知道北京的 十八個半截衚衕嗎 ?

歷史上,住在十八個半截衚衕的名人也不少。其中的白將軍衚衕就因住過清代的白鎔將軍而得名。民國時期,愛國將領馮玉祥和李德 全結婚後,也住在白將軍衚衕。馮玉祥可是民國時響噹噹的人物,要說他也在這個衚衕住過,知道的人還真不多。

位於南大街的十八個半截衚衕承載著老通州人的記憶,寄託著鄉 親們的情誼,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時光在靜靜地流淌,衚衕裡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如今的老胡同已經舊貌變了新顏。尤其是 建在熊家衚衕的牆上博物館,為老胡同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這裡展出的每一樣老物件都是居民 曾經使用過的生活用品。有縫紉機、算盤、收音機、磨盤碾子、錛斧劇刨、鐵壺水桶等。這些物件隨著科技的進步,已退出歷史的舞臺, 成為歲月的印記。

您知道北京的 十八個半截衚衕嗎 ?

中街衚衕對十八個半截衚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條衚衕從南至北,是十八個半截衚衕通往清真寺的重要通道。也正是這條衚衕將原來的九條衚衕變成了如今的十八個半截。它南起東順城街,縱穿南三條、南二條、頭條、白將軍衚衕、蔡老胡同、紫竹庵衚衕、熊家衚衕、馬家衚衕、北至北二條。因縱穿以上衚衕而得名。

您知道北京的 十八個半截衚衕嗎 ?

現在的十八個半截衚衕一步一風景。不僅衚衕乾淨整齊,廁所無 異味,就連每家大門外牆根下都種植了花花草草。住戶的街門牆上都掛著一個扇形的小牌,上面寫著各家的家風家訓: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裡無驚;盡孝道仁愛有加、勿 擔憂兒女不才。質樸的語言透露著 衚衕人的淳樸善良,也向人們展示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