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迫切部署混合雲計算環境的原因

如今,很多科技新聞都會提到雲計算這個術語:企業正在將其業務遷移到雲平臺,一切都存儲在雲中,企業需要保護自己的雲平臺等等。商業領袖們意識到了過去幾年發生的巨大轉變,但許多人不知道如何解決或利用它來提高生產力。Microsoft Azure和AWS雲平臺已經佔據了全球公共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而沒有采用公共雲的企業經常想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平臺以及是否應該使用它們。最近,混合雲等新術語進入了技術詞典,併為雲計算市場帶來了一些影響。

企業迫切部署混合雲計算環境的原因

混合雲實際上很簡單。它只是將私有數據中心中的私有云資源與微軟Azure或AWS等公共雲平臺中的其他資源相結合。這些資源可以在不同的管理控制檯(通常稱為多雲)下獨立運行,或者它們可以根據用戶的偏好在同一控制檯下一起工作。雖然一些企業(特別是那些在過去幾年成立的公司)採用100%的公共雲策略,而不是在私有數據中心安裝他們的IT基礎設施,但許多其他企業正在尋求混合或多雲戰略。採用這種方法有一些很好的理由。

在私有數據中心,企業通常會獲得多種可以感知的益處,其中包括改進控制、增強安全性,以及減少延遲。由於沒有與公共平臺進行持續通信,因此企業感覺他們可以更好地控制對環境的更改,他們的數據不易受外部的黑客攻擊,並且系統之間的通信延遲較低。但其中也有一些爭議的觀點,很多企業認為維持其內部部署的數據中心運行是必要的。

然而,私有數據中心也有許多侷限性。首先,它通常比公共雲中的類似功能更加昂貴。例如,微軟Azure和AWS的雲平臺具有巨大的經濟規模,很多企業根本無法實現這些平臺提供的相同計算和存儲成本。

此外,運營私有數據中心的企業必須支付數據中心空間、電力、服務器等設施的全部成本,無論其利用率是高還是低。這些企業的IT管理員每18-24個月將會面臨硬件過時的困境,使其業務處於持續的資本支出週期。此外,他們的私有環境的安全性也是一個主要問題,特別是他們在歐盟實施的GDPR法規生效之後存儲個人身份信息的時候。這種情況導致對網絡安全點解決方案的過度採用,反過來又常常導致頻繁發出警報,以及僱傭不必要的安全專業人員,以管理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 (SIEM)或開展類似的活動和調查。

人們相信未來將由混合環境主導,允許企業在利用雲平臺提供的規模和靈活性的同時削減開支。相關機構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一些企業將繼續在其私有環境中維護應用程序,但“混合部署”的好處具有很大的價值而無法忽視,而競爭將推動企業的發展。

正在考慮採用混合雲模型的企業有幾個考慮因素:首先,他們必須瞭解對其業務至關重要的應用程序在擴展或縮小規模時是否需要按需彈性;小型應用程序以及與其他應用程序集成很少的應用程序也可以成為輕鬆部署到混合雲或其他雲平臺的良好選擇;數據敏感性是另一個問題。企業通常會優先考慮他們遷移到混合雲的應用程序,將會從那些具有相對較低的數據敏感性並因此降低安全風險的應用程序開始。

網絡連通性也是影響企業決策的一個因素。獲取專用的私有連接到企業選擇的任何雲平臺都是至關重要的,其中有幾個原因。作為主要平臺供應商提供服務的虛擬專用網絡(VPN)是用於這種目的的常見選擇。VPN允許企業使用高度安全的路徑在雲中運行虛擬機和應用程序,從而使混合模型的雲計算部分成為一種私有數據中心的擴展。通過VPN傳輸的通信流量以及從未通過公共互聯網傳輸的延遲優勢也隨之而來。除了建立專用網絡連接之外,企業還可以通過部署軟件來獲得大量回報,這些軟件允許他們監控、管理和保護虛擬機,並確保他們擁有適當的基於角色的控制以及強大的災難恢復計劃。

將企業IT的一部分遷移到雲中的一個主要好處是能夠參與軟件市場。例如,微軟Azure市場本身就有數以千計的軟件應用程序可以無縫集成到混合部署的Azure應用程序中,並且所有這些應用程序都經過認證並在該平臺上進行了優化。在許多情況下,企業可以通過直接與特定供應商簽訂合同的方式為軟件付費,例如按小時計算。此外,他們可以避免供應商合同談判的長期合同鎖定。

更好的一方面是,對於已經擁有私有數據中心軟件許可證的大型企業,微軟Azure允許他們“自帶許可證”(BYOL),從而將這些許可證快速輕鬆地擴展到公共雲。對於供應商而言,它創造了一個豐富的潛在客戶環境,否則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實現,可以輕鬆查看和演示他們的軟件。這種情況通常會導致業界最好的軟件供應商更快地取得更大的成功。反過來,他們的客戶可以獲得最大的生產力優勢,使他們能夠專注於核心業務,而不用擔心IT環境中發生的事情。

總之,未來十年最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創建混合雲IT環境的企業。他們將能夠靈活無縫地利用具有成本效益的商品雲基礎設施以及最新的軟件,並且他們將以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速度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