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今晚,21:30:34,將迎來立秋節氣!

​俗語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早”,指的是,0點-12點,這一時間段。

“晚”,指的是,12點-24點,這一時間段。

今年立秋,恰逢晚上,應該是屬於“晚立秋”。

立秋後,還要注意謹防“秋老虎”,繼續做好防暑工作。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立秋要“貼秋膘”,再加之,“一夏無病三分虛”,於是,很多人,立秋一到,便開始“進補”。

然而,此時,想要進補,應該先調理脾胃,再進補,可事半功倍!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經過苦夏的煎熬,人們的脾胃,普遍較弱,此時貿然進補,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出現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胃腸功能紊亂的情況。

因此,立秋後,進補之前,要先把脾胃調理到位,給脾胃一個適應期,這樣進補,才可事半功倍!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第一個字:“吃”

——吃粥,健脾和胃

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

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所以,立秋後,要注意吃粥,調養脾胃。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紅豆芡實薏米粥

食材:赤小豆、芡實、薏米

做法

1、把赤小豆和芡實,倒進大碗裡,加水浸泡約8小時左右。

2、將薏米炒熟,備用;

3、浸泡過的赤小豆、芡實倒進鍋裡,加入炒好的薏米,煮大約兩小時,煮至熟爛即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此粥,可以健脾祛溼,有助於去除暑溼,促進身體健康。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小米南瓜粥

材料:小米100g,南瓜300g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塊,小米洗淨,用清水浸泡20分鐘。

2、準備適量的水,大概500ml左右,倒入電飯鍋中,下小米煮30分鐘。

3、30分鐘後,加入南瓜同煮,繼續煮15分鐘左右即可。

小米,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

南瓜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之功效。可保護胃壁,使胃部免受刺激,可很好的滋養腸胃。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山藥粥

材料:山藥、粳米

做法:山藥切片,粳米淘淨,兩者一同煮粥,以熟爛為宜,食時加少量糖。

山藥,味甘性平,溫和、滋補,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對治療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山楂粥

材料:鮮山楂5枚,糯米2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將鮮山楂洗淨,去核,切成兩半,糯米洗淨後用水浸泡1小時。

2、將鍋置火上,放入糯米,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熬煮30分鐘。

3、將山楂放入粥中,小火煮30分鐘,最後加紅糖調味即可。

山楂,可消食、健脾、和胃,適當吃點山楂,有助於健脾和胃,幫助秋補打好基礎。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第二個字:“喝”

——喝茶飲,溫胃養胃

茶療,在調理胃病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根據“通則不痛”的原理以理氣、活血、和胃、止痛,達到治根的目的。

茶療,溫和持久,是調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紅糖薑茶

材料:紅茶,生薑、紅糖

做法:

紅茶3-5g,生薑片2個,紅糖適量,熱水沖泡,飲用即可。

紅茶屬發酵茶,可有效保護胃黏膜、預防胃潰瘍。

加入紅糖、生薑,還有止胃痛的功效。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蒲公英黑苦蕎茶

材料:蒲公英葉子、蒲公英根莖、黑苦蕎

做法

1、蒲公英葉子,洗淨,烘乾,磨碎,備用;

2、蒲公英根莖,洗淨,切段,烘乾,磨碎,備用;

3、黑苦蕎,洗淨,烘乾,磨碎,備用;

4、取蒲公英根、黑苦蕎,蒲公英葉,按照2:2: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5、每次取2-5g,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藥食兩用,全株可入藥,入胃經,有很好的養胃效果,可以清胃熱、消胃炎,治胃痛,對幽門螺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對胃潰瘍,及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蒲公英對於各型胃脘痛者,能夠清熱潤胃,消炎止痛,清熱而不傷胃,養陰而不戀邪,且無壅滯之弊。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黑苦蕎,《本草綱木》記載,“降氣寬腸磨積滯, 消熱腫風痛,除白濁血滯, 脾積洩瀉”。

黑苦蕎,能消積, 有益氣力、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

二者搭配在一起,對於養胃、消積、胃脘痛,有很好的效果。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紫蘇陳皮茶

材料:紫蘇葉、陳皮,生薑、冰糖

做法:

1、紫蘇葉洗淨,陳皮洗淨,生薑切絲;

2、三者同煮,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紫蘇葉,性辛、溫,入肺、脾經,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行氣和胃。

陳皮,能化痰健脾,降膩止嘔。

生薑,入脾經、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之效,有助緩解風寒感冒、胃寒胃痛、嘔吐腹瀉等不適。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第三個字:“按”

——按穴位,養胃更健康

1、按足三里,促消化

位置:膝蓋下外側,約四橫指(約3寸),小腿脛骨外側有一凹溝處。

作用:可治各種腸胃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2、按中脘穴,溫胃理氣

位置:肚臍向上4寸

作用: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3、按章門穴,除胃痛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

作用:消化不良,腹痛腹脹。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最後,調脾胃,晚飯後,散散步

適度運動,有養胃健脾的作用。

散步,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式。

晚飯後半小時,養成散步的好習慣,幫助胃消化,有助胃部健康!

立秋後,想進補,調脾胃,做好“三個字”,事半功倍,秋冬少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