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Hi!读懂遵义,请点上方“遵义日报”

记者从市关工委获悉,第26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将于9月11日至12日在我市召开,届时将有来自沈阳、南京、武汉、成都、兰州等34个城市的关工委代表参会。

来,看看我市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

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贵州省政协原主席、贵州省关工委主任王正福在遵义检查工作

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遵义故事

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五老”走访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关爱贫困学生 助力脱贫攻坚

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培训文化小学小小红色讲解员

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学校放假,“五老”上岗

关注丨关心下一代,遵义“五老”很给力

红色教育进校园

在遵义这块红色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凭着满腔的爱心和热情,用高尚的人格影响青少年儿童,用丰富的经验培育青少年儿童,用无私的奉献关爱青少年儿童,受到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青少年儿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们就是以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为核心的关心下一代“五老”工作队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发力,在建立并完善“党建带关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同时,各级关工委带领“五老”志愿者,不断探索培育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子,关心、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青少年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他们铺设健康成长之路。

构建“党建带关建”长效机制

2014年,在创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我市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开展实施了“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党建带关工委工作联动共建”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党建带关建”联动共建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归纳总结出“四纳入五同步两列入”统筹协调机制,即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工作检查考核内容;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党政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宣传、同总结、同考核;把关工委工作活动经费按部门预算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把关工委干部培训列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

在此基础上,随着领导机制、联动共建机制、“五老”队伍建设机制、关工委保障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建带关建”长效机制得以巩固。

同时,通过广泛开展“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各级关工委班子队伍,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批基层关工委“组织难落实、班子难配备,队伍难发动、活动难开展、经费难保证”等实际问题,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县、乡覆盖率100%,村、社区覆盖率98%,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四级关工委组织网络,凡是有青少年活动的地方,都有关工委组织和“五老”的身影。

目前,全市各级关工委已建3667个。随着一项项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关工委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基本形成了“党政推动、关工委主动、党建带动、各方联动、资源共享”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大格局。

开展主题宣讲 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我市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关工委纷纷建立起主题宣讲队伍,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青少年儿童理想信念及思想道德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主题宣讲团(组)250个,宣讲员1279人,其中“五老”宣讲员943人。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这是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后的殷切嘱咐。

对此,我市各级关工委牢记嘱托,鼓励广大宣讲员特别是“五老”宣讲员在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宣讲过程中,将遵义厚重的红色文化融入宣讲内容中,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的故事,并逐步形成了“扣中心,接地气,强根本”的宣讲特色。

“五老”宣讲员来自不同领域,有长期致力于遵义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有研究长征文化、党史研究的专家,有大学退休教授、中小学退休教师,还有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退休老干部。他们不仅熟悉遵义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对地方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还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能够融会贯通地引导青少年。

为了做好宣讲活动,市关工委广泛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对宣讲内容的需求,同时组织宣讲团成员深入一线调研,让大家写出的宣讲材料更贴近青少年儿童。

在此基础上,市关工委每年根据上级教育活动精神,明确1至2个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各级关工委则围绕主题,在青少年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宣讲团成员坚持以遵义历史文化为纲,结合当前教育主题和历史文化精心准备。宣讲中讲究形式,对中小学生的宣讲,以讲故事为主,让他们在听故事中得到启迪;对大学生宣讲,则以故事结合理论,让学生坐得住、喜欢听。

红色旅游专家黄先荣便是宣讲团成员之一,退休后的他长期忙于红色文化研究和写作,尽管繁忙,但每年都会抽出时间,为青少年开展宣讲活动。今年4月,在娄山关脚下的红军小学,黄先生为196名师生宣讲红军故事,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寓于一个个长征故事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目前,全市各级宣讲团(组)深入大、中、小学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每年达千场以上,受教育学生约50万人次。

红色主题宣讲已经成为遵义市关工委的活动品牌,正因为如此,2016年4月,市关工委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关工委主办的全国党史国史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并做了书面经验交流。

不仅如此,在进行宣讲的同时,市关工委协同配合宣传、文化、党史、民政、教育、文物、旅游等部门编写了《遵义史话》《遵义历史星空》《遵义简史》《红星璀璨》《大风歌》《群英谱》《“红军与遵义”故事集》等一大批红色文化书籍,成为受青少年欢迎的课外读物。

红色文化最具感染力,去年我市启动了《传承红色基因 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文化进校园》项目,这个为期5年、投资1000万元的项目,旨在让遵义的年轻一代人人熟知长征历史,个个能讲遵义故事,切实增强遵义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目前,已在全市各中小学培养了500余名小小义务红色宣讲员,并在全市乃至省外一些大学开展宣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为了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市关工委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在红花岗区舟水桥街道镇隆社区,每天下午4点30分,70岁的钛厂退休老干部林建辉老人都会准时来到社区“四点半学校”,为这里的几十名孩子辅导功课。“四点半学校”设在社区的一间活动室里,有桌椅、有黑板、有图书。

四点半,是孩子放学的时间,然而,由于此时许多家长还在上班,对此,镇隆社区为孩子们开设了“四点半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社区里的一些孩子都会从学校来到这里做功课。孩子多,需要人照管,林建辉老人就为孩子们辅导作业,低年级的孩子,他还会陪他们玩耍,给他们讲故事。每天,直到所有的孩子都离开后,林建辉老人才回家。

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四点半学校”140所,收纳学生3055人(其中农民工子女1013人),“五老”辅导员有273人。

“四点半学校”作为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创建的民心工程,充分发挥了“五老”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后无人管理的问题,为不少家庭分忧解难,深受广大家庭的欢迎,也深得社会好评。

市关工委还积极配合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积极创建社区家长学校。对外来务工家庭,每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前,都会定期举办讲座,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理念,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引导子女健康成长。

目前,市关工委参与创建各类家长学校142所,每年配合学校举办讲座860期,参加听课的家长达12万人次。

此外,市关工委还在全市推广“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青少年评选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以实现1+1+1>3的社会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关工委共表彰了9188名“新三好”青少年。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广大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明显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反响良好。

参与社会治理 助力扶贫解困

为挽救失足青少年,搭建为失足青少年办实事的工作平台,市关工委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聘请关工委老同志为少年法庭陪审员的通知》,并在全市各级关工委中选聘部分德高望重,身体较好,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并愿意从事陪审工作的“五老”人员为人民陪审员。

“五老”人民陪审员积极参与对未成年被告的审判,利用法律知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协助法庭对未成年人被告进行教育感化,对庭审提出判决建议,庭后对失足青少年进行跟踪帮教。

同时,他们还向相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法律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其中,红花岗区关工委“五老”人民陪审员还积极促进红花岗区人民法院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零距离感受庭审程序,体验法律的威严,模拟法庭被全程录像,制成光碟后在红花岗区各校播放,以扩大教育面,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目前,全市已有“五老”人民陪审员229名。

与此同时,我市还组建起280个关爱小组,定期到监所、工读学校关爱帮教失足和问题青少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谈心,教育感化他们,为创建零犯罪村、社区和学校打下良好基础。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市各级关工委主动投入战斗,助力脱贫攻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注农村青年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全市各级关工委通过多渠道建立关心下一代基金30项,基金总额1750万元。2017年共筹集助学资金1372万元,帮扶救助贫困学生23897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632个,3650名“五老”担任代理家长。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把培训农村青年农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市各级关工委把培训送到农村、把技能送到农民手中,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对青年农民开展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

截至目前,近300名老专家参与科技培训,举办培训班300余期,培训青年农民1.7万余人次,帮助农村青年创业就业2620人,帮助1083人脱贫。在常态培训基础上,播州、湄潭、凤冈等地还建立关工委科技培训基地,确保农村科技培训常态化,踊跃向省申报科技培训项目32个,内容涉及果蔬、猪牛羊养殖、养蜂、生态旅游等,2017年获批项目19个。

最美不过夕阳红。当前,我市关工委组织网络和工作覆盖面向基层及各领域不断延伸,“五老”志愿者已逾5万人,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初心不改,继续前行,用高尚的情操感染着一批批青少年,让他们树立起理想的坐标,扬起信念的风帆,用有力的双手托起遵义明天的希望。

党报热线电话:19908522223

党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