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故弱勝強,柔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太上前章言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是以柔弱處上,堅強處下,可知至柔而至剛,至弱而至強。當人日夜行習,在在以柔弱為善利萬物而不爭,常處汙下而不厭。雖一滴之微,人得侮之。一勺之多,人得輕之。及其積而為淵,匯而為海,則汪洋浩瀚,能載舟亦能覆舟;能成物亦能戕物。不惟天下無以勝之,即善攻堅強者,無堅不破,無強不摧,亦莫與之抗衡。是知天下之至柔,能御天下之至剛;天下之至弱,能驅天下之至強。

老子《道德經》: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水哉水哉!何其柔弱如此,而剛強如彼哉?且天下之事,無有易於攻水者,而堅強卒莫能勝。人何以不居柔而俱剛,不為弱而為強者,隨在皆是也?豈不知柔之勝剛,弱之勝強乎?蓋以天良之動,莫不有知,而一動之後,頓為情慾所染、習俗所移,故悻悻自雄,不肯安於柔弱。是以機巧熟而義理生,嗜好偏而天真沒。

致令道心離,人心起;客氣盛,正氣消。生理無存,生機已滅,欲其生生不息也難矣。聖人云“受國之後,是為社稷主”,如成湯言“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退步即為進步,所以受天命於無窮也。“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如武王曰:“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自後即為自前,所以荷天休於勿替也。豈同後世之臥薪嚐膽,蒙垢納汙者,所得而擬議哉?

此真常不易之理,萬古不磨之經,是為天下正言,而聖人則反求諸己,又何嘗以此苛求於人哉?水喻一陽初動,真精始生。其機至弱,其勢至柔。而漸採漸結,日益月增,以至於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塞乎兩大,統乎萬物,而無堅不入,無強不破者焉。

《悟真》雲:“白虎首經至寶,華池神水真經。上善若水利源深,不比尋常藥品。”顧氣之柔弱,有似於水:至柔而寓自剛,至弱而兼至強,實有擎天頂地,捧日舉月,呼風喚雨,驅雷掣電之威,是天下之堅強者。雖曰浩氣,其實真精。須以至柔至弱之神養之,而以無為為為,無功為功,庶幾得矣。其曰“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者何?即古人反躬自責,朕實不德,民有何辜之意也。學者求之於人,何苦反修諸身之為得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