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總挑食?實用3招,和孩子的嘴巴鬥智鬥勇

我必須要承認,我曾經是個挑食的孩子,現在恐怕還是個挑食的媽媽:很多東西氣味很大,比如胡蘿蔔、萵苣、香菜、甚至蔥花,「不是我挑食,是我受不了那個味道!」所以我特別能夠理解挑食的孩子,他不是要跟父母作對,只是他對食物的氣味口感比較敏感,你能怪他嗎?但是作為父母,我也同大部分父母一樣,希望小孩子能夠儘量多的吃各種各樣食物。那怎麼辦呢?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鬥智」遊戲了。

怎麼鬥智?你嫌味道重?我把味道掩蓋住。你不愛吃這個?我把它藏起來。

寶貝總挑食?實用3招,和孩子的嘴巴斗智鬥勇

技巧一:化整為零

不愛吃肉的孩子,有可能是因為肉硬,不好咬,如果爸媽把肉絞成肉泥,做成一個個小肉丸,或者蒸成肉餅,再切成小塊小塊的,口感會大大不同。當然啦,肉丸的口味要講究一點,除了必要的調味料,還要放些麵包渣、饅頭渣一類的東西,這樣肉丸的口感才不會又緊又硬,吃起來鬆軟,小孩子才會愛。爸媽們要考慮到孩子對食物的觀感,孩子越小,越不喜歡去啃很大塊的東西,所以做肉丸也儘量做小一點,小到小孩一口能吃掉一整個,他就會變得很有興趣。

同樣的道理,菜葉類、根莖類食物,也都儘量切小、切碎,有時候僅僅是食物大小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寶貝總挑食?實用3招,和孩子的嘴巴斗智鬥勇

技巧二:用食物變魔術

人是視覺的動物,小孩子也不例外。孩子的生活經驗很少,許多食物對他來說都是新鮮的、或者只有很有限的經驗,如果他對新鮮食物不願意嘗試、或者不喜歡吃什麼東西,爸媽把這東西擺得好看一點,很有可能他就會受到誘惑,從而吃下肚子裡了。擺得好看,是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所以更確切的講,是擺得有趣,比如用蔬菜圍著盤子擺一張臉,中間用青豆當眼睛、番茄做嘴巴、胡蘿蔔頂鼻子,小孩子覺得有趣,就有可能擺脫心中對食物的遲疑,從而勇於嘗試。爸媽可以買一兩樣能把食物切出各種有趣形狀的廚房切菜器,讓孩子的盤子裡永遠充滿有趣的驚喜。

寶貝總挑食?實用3招,和孩子的嘴巴斗智鬥勇

另外,用食物變魔術,還有一點,就是改變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想辦法藏起來!

你可以包餃子、包餛飩,把肉藏在麵皮裡。記得要包小小粒,他一口吃一個,看不到裡面藏著的東西。我家小孩兩三歲的時候,我曾經把買來的餛飩皮一切為四份,包袖珍小餛飩,孩子看到餛飩小小的很可愛,一口一個,吃得非常快樂。同樣的,對那些喜歡吃肉卻不喜歡吃菜 (或者某些菜) 的孩子,爸媽可以把菜切得細細的,與肉混在一起做肉丸或水餃餛飩。記得別太貪心,先混一點點,孩子接受了再慢慢加。

有一次,朋友一家來我家做客,朋友家的小孩不吃海鮮,已經持續兩三年了,任何水裡遊的東西都非常堅定的不張嘴吧。那一天我做了一道菜,主料是魚肉,但用的是魚漿,我把魚漿抹在新鮮豆皮上(豆皮已提前處理入了味),捲起來蒸,蒸熟以後再切成片,結果那個孩子瘋狂吃了好多片,朋友開心得找我要食譜,準備回去如法炮製。我想,這個孩子願意吃我做的這道魚肉菜,就是因為她根本看不出來這裡面是魚,因為魚既不是常見的整條、整塊擺在那,也不是魚丸一類的常見菜色,她不會把桌上的菜和腦海裡「討厭的魚」聯繫在一起,就願意吃了。

技巧三:掩蓋氣味

我對有些特殊氣味的食物完全不能接受,比如胡蘿蔔、韭菜、芹菜等等,所以我特別關注怎樣能夠隱藏這一類食物的氣味。

胡蘿蔔、芹菜比較容易,切碎了混在肉做肉丸、蒸肉餅,或者包成水餃、餛飩,就沒有味道了。當然芹菜需要先用水燙過,氣味才能去除得更徹底。

胡蘿蔔、黃瓜、白蘿蔔、菜葉......根莖類刨成絲,菜葉剁碎,記得打個雞蛋下去,這種蔬菜餅對於不愛吃菜的小孩子有很強的殺傷力,因為氣味和形狀都能得到很好的掩蓋,而最後做出來的成品卻很香。如果家裡有模具,還可以做出各種有趣形狀的蔬菜餅,讓孩子對它的好感度更上層樓。還可以往麵糊里加海鮮、加肉,把蔬菜餅變得更豐富,也並不麻煩。

我還會常把味道比較大的南瓜,和甜椒、洋蔥切塊後一起蒸熟,再加入2勺原味的小布(BLENUTEN)兒童成長營養粉,一起放進攪拌機裡打成泥,一點南瓜的味道也沒有,香香甜甜,營養還十分豐富。

寶貝總挑食?實用3招,和孩子的嘴巴斗智鬥勇

這裡特別提一下這個西班牙的小布兒童營養粉,別看它長得跟一般的兒童配方奶粉,沒什麼兩樣,其實裡面所含的營養十分豐富。既有益生元和益生菌,幫助孩子調理腸道菌群,助消化,提高免疫,還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鋅等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補充孩子成長髮育過程中的日常營養所需。是歐洲頂尖的兒童營養學家設計的營養配方,通過了西班牙藥監局註冊的兒童食品。清淡微甜的味道,特別適合加入給孩子做的各種湯、粥、泥的料理中,進一步提升食物的營養。

吃東西是各種感官系統的整體作用,爸媽可能需要結合以上所有技巧,還要發揮想像力,找出最適合自家挑食寶貝的秘密武器,讓他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吃下去各類食品。有時候,養孩子就是個與孩子「鬥智」的過程,願爸媽們都能贏得這個遊戲!

圖片來源於網絡,九鬥跨界平臺: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長拼對了才有意義!平臺持續更新實戰指導性強、家長可輕鬆應對幫助!關注微信公眾號:crosseducation學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